首页 / 娱乐 / 专访“少爷和我”:成为“刘波er”与“龙傲天”

专访“少爷和我”:成为“刘波er”与“龙傲天”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播出临近总决赛,有关各个作品和小队好不好笑仁者见仁,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达成共识——“少爷和我”出圈了。几乎是每出一个作品,就上一次热搜,而且“少爷和我”这个关键词不止一次登顶榜一,这是很多艺人费劲心力营销也很难冲出来的。更有意思的是,他们靠的仅仅是十几分钟的Sketch,就有了“代表作”和代表角色“刘波er”“龙傲天”,贡献无数“刘波刘海留疤”这样的高能台词。上周五最新一期节目播出,他们与歌手张远合作的《超快乐男孩》一经播出,“少爷和我快男篇”再度登上热搜。

能取得这样现象综艺带来的平台效应有之,同样也离不开两人与团队贡献的优质文本与表演。“错位”是一个喜剧中经常使用的套路,喜剧大赛里更是用得很频繁的。但是他俩的这个错位,尤其是前两个作品,还是能够给大家带来惊喜,并且用得出彩。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于他俩这样的喜剧“新人”还是很难得的。他们是如何组成小队,又是如何一点点磨出《少爷和我》《警察和我》等“爆款”的呢?为此,文汇报专访鑫仔和张哲华,请他们聊聊成长经历与幕后故事。

一、关于入行与组队
1.能不能请鑫仔和哲华聊聊之前的经历

鑫仔:

因为开了六年的澡堂关门了,没什么事儿干,就开始喜欢上一些喜剧、脱口秀。当时有不少脱口秀演员会把自己线下演出的片段传到网上,画面中他身后就是有那种喜剧厂牌LOGO。我就一个个去搜,搜到了一个离自己家最近的俱乐部,沈阳大风天喜剧。我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联系上了他们,说希望想参与一下。对方问我时想演还是想看?我说我想演。对方说,要不明天?明天晚上就有一个开放麦,要不要来试试?于是第二天我就坐火车去了,

我当时老家在辽宁鞍山,最开始为了讲脱口秀是在沈阳和鞍山两头跑,当天来回,单纯为了省住宿钱。经常是晚上7、8点开始的演出或者开放麦,讲完了就赶最快一班火车回家。如果演出晚了赶不上9点多的火车,就要一直坐等到凌晨12点的车次。刚开始的时候,厂牌也是刚成立一年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演员没有什么收入,我是靠着之前的积蓄生活。后来演员成熟了、观众稳定了,才开始接一些商业演出。

不过,当时我也并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很开心。因为开澡堂时,感觉自己一直在重复同一种生活。冷不丁找到这个新的事儿,就特别开心。讲了一阵感觉特别喜欢,就自然而然搬去了沈阳。

2020年,我参加了单立人喜剧在北京举办的原创喜剧大赛,被北京的观众小小的了解。这之后也收到了石老板(单立人喜剧创始人)的邀约,这里必须强调一下,是他主动问的我哦(笑)!虽然知道“单立人喜剧”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喜剧品牌,但还是小小的纠结了一下,毕竟比起沈阳,北京离家远了,也不确定来到新的环境会发生什么。石老板邀请我的时候,没有许诺画大饼,而是说“我不确定能让你干什么,但会珍惜你这个人,会尽量满足你的想法”。反而就是这种不确定,让我觉得很真诚。

就这样,我从单立人喜剧的新喜剧厂牌“牙花子”,一路来到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可以说,我就是非常随性、非常无意地就踏进了这个领域。然后不知不觉地坚持到了现在。

图源:鑫仔个人微博

哲华:

2014年我从中戏毕业后,参加了《超级笑星第二季》拿了亚军,后来又拍了一个情景喜剧《彩虹营业厅》,算是正式踏入了演艺圈。

回顾刚毕业那段时间,和很多表演系毕业生一样,我也开始了自己的跑组生活。刚毕业那会什么都不了解,就自己一家家剧组找过去,几乎每天都在试戏。还记得当时一路坐着地铁、公交再转骑共享单车,往返于试戏剧组驻扎的宾馆和家之间,几个月里就跑了一百多个组。

虽然跑出了量,但刚开始我始终没摸到门道,不明白怎么试戏,也不懂怎么表现自己,也不太自信,所以得到的机会不多。这也是我们这批毕业生的常态。影视市场虽然繁荣,但是演员太多了,竞争很激烈。我自己的性格又有比较内向,总是没有自信容易紧张,老想到如果选不上怎么办,陷入“会不会演戏”的自我怀疑之中。所以更多的时候,我是在等待拍戏的“待业”状态。我记得最长的时间,得有快一年没有拍戏。

不过演喜剧的过程中,我觉得开始找到一点门道,一方面是喜欢,所以会想得比较多,愿意去琢磨和研究其中的表演方法;另一方面在喜剧上面我得到的演出机会也多一些,就会积累更多的经验。

2. 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二位参加节目?

鑫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新一季开放报名,单立人喜剧也鼓励我们有意愿的可以去尝试。我当时想,如果平常我在线下演出的一些好的节目和段子,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被更多人看到,就很棒。所以就参与到其中,一路走到了现在。

哲华: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一季播出的时候,我经纪公司的同事就推荐我看。我还记得看的第一个节目是蒋龙张弛合作的《这个杀手不大冷》。当时就觉得太好了,这咋演得这么好!后来公司鼓励我参加第二季。说实话,我自己是很想尝试,可就怕能力不足,够不上(《喜剧大赛》的标准)。今年1月初节目开始招募演员,来之前其实我还心里还特打鼓,自己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反正就是面试,行就行,不行就拉倒,没想到就这么一步步走到今天。

二、关于合作与创排
3. 二位的身份碰在一起很有意思,这也是《喜剧大赛》里经常能擦出火花的一种组合——学院派演员搭配线下俱乐部喜剧人。二位是怎么“看对眼”组队的?

哲华:

我之前也跟其他搭档在台上演过,结果当时就是观众席还挺“凉”的,就知道感觉可能不太对,不合适。后面米未节目组的PD也在帮我想办法。后来五月底的时候,节目组说是最后一轮配对,我和鑫仔搭档,试的就是《少爷和我》的初版。


《少爷和我》剧照

鑫仔:

第一轮组队大家都是以作品为主,所以就是要围绕本子找到合适的演员。我《少爷和我》这个本子试了几个搭档,总觉得不是最合适的“龙傲天”。哲华当时一试,就觉得特别对,这个人不仅长得帅,而且有很多想法,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其实,我写剧本时设定的“龙傲天”是比较油腻的霸总形象。哲华演得很不一样,比较有中二感,而且他还能当场加梗,给作品和角色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演到下雨的那一段,我的剧本里是留给演员自由发挥的,所以只写了“【耍帅)】”。没想到当时哲华即兴念了一段“诗”:“无情的雨啊,就用你那冰冷的双臂,狠狠地鞭笞我吧”。这段台词放在这里特别合适。虽然这不是剧本里提示的耍帅,但是放在这段情节里感觉特别对!

他的这段表演让我觉得,我们找搭档不是去找一个跟自己完全相同的,这样路线就重合了;而是要找一个有自己风格的,这样才能一起碰撞出新的东西。

(哲华当时怎么会想到念段诗?)

哲华:

当时可能就是“综艺之神”降临到我的大脑里!那个诗就是脱口而出。

“龙傲天”这种霸总角色我以前没演过,所以也找不到什么参照,节目里最终的呈现,其实是靠线下演出一点点磨出来的。每一次前期展演,我都会稍微变一变,去观察观众的反馈。现在的呈现其实和我最初做出来的感觉差不多。中间其实也有人建议我,是不是要往“油”的感觉去试一试。于是有一次,我也没跟鑫仔说,就自己尝试用比较“霸总”的方式去演,结果台下就很“凉”,观众觉得不好笑。我不太确定具体是什么让观众感到不适,但考虑到“龙傲天”在作品里是一个管家的形象,如果演得太油的话,观众会看出来我对少爷的不敬感,那这个角色就没有了说服力,观众就很难入戏,就很难相信演员所演出来的故事,自然也就不会笑。我需要把这份尊重放在心里(笑),带着这个感觉去演。后来我就想到了自己喜欢的一部动漫《在下坂本,有何贵干?》,里面的“坂本”就很符合我心目中“龙傲天”的形象,就是要演出一种缺心眼又很一本正经的感觉。

鑫仔:

嗯,因为演得“油”一点,观众会觉得他这是在“耍帅”,但这个人物他是不知道自己帅的。

哲华:

真帅和耍帅还不一样。耍帅就是我自己知道自己帅,还要表现得更帅一点。我尝试要演出一种帅而不自知的感觉。

4. 合作了半年,过程中会有冲突吗?

鑫仔:

肯定会有想法不一样的地方,但不会上升到冲突的阶段,彼此会讨论,然后很快就能解决了。

哲华:

因为我们俩成长轨迹不太一样,反而形成了一个很好地互补状态。

5. 第一个节目《少爷和我》一出来就在网上“炸了”,当时什么感觉?

哲华:

做出来的东西能被大家认可、被讨论肯定是很开心。这个结果也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我们都觉得能进下一轮就很好了。而且在节目正式录制前,我们展演名词一直是第七、第八名,最好也就第四。唯独有一次,是其他人排的都是新本子,我们那个作品比较成熟,侥幸拿了第一。

鑫仔:

周围人比我们还高兴。就好像朋友上热搜了,我们也很激动,哇太炸了。但真轮到自己,就反而感觉没啥。反而是看到大家替我们开心,我们也跟着开心的这种感觉。回到生活里,大家该创排还是创排,该回家还是回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

三、关于喜剧创作
6. 后续你们参与创作了《警察和我》《德古拉和我》《少爷和小姐》,有人直接说你们做出了一个“刘波宇宙”。现在“刘波”与“龙傲天”形象深入人心,你们在比赛里会继续做成系列吗?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会限制创作吗?

哲华:

不会,我们都是先有作品再定名字的。我们创作通常是先有一个创意,然后再去想故事框架、完善角色,最后定名字。这几个作品的名字之所以给大家一种“系列感”,其实是因为“xx和我”或者“少爷和xx”的结构不太“透梗”。观众看到“警察和我”这样的名字,只会猜到大概的人物关系,但不会提前猜想我们是要做怎样一个故事。

《警察和我》剧照

鑫仔:

真正的限制或者说是压力,来自于创作时间被压缩了。《少爷和我》是磨了几个月的作品,进入比赛之后,根据比赛题目做的本子就只有两三周的时间。我们要想到一个创意首先自己要想去演,同时一些很经典的好笑的东西大家都已经做过了。不过,如果一点抓住了一个核心创意,再往下去完善就比较顺了。

7. 二位最喜欢/受影响最大的喜剧人/作品是?

哲华:

范伟。我从来没改过,不管是问欣赏的演员还是喜剧人,所有的我都说是范伟老师。范伟老师不单单是一个优秀的喜剧演员,而是能够把所有角色演活的表演艺术家。他的表演太“细”了,也就足够真实、足够有“戏”。演戏说到底就是要演细节,细到一丝头发、一个脚指甲,什么都要去考虑到。范伟老师做到了这一点。

我也会提醒自己演人物从细节出发。演《德古拉和我》时,我会去考虑到大众既定认知中的“吸血鬼”该是什么样,比如发型啊皮肤惨白啊,比如熬夜就肯定会有黑眼圈啊。本来还想装两颗小虎牙,最后因为没找到合适的道具,担心影响台词放弃了。


《德古拉和我》剧照

鑫仔:

我倒没有固定喜欢的人或者作品,喜剧口味也是一直在变化。小的时候爱看电视里的相声小品,到了大学的时候接触到SNL( 《周六夜现场》),就感觉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后来真正踏入这个行业之后,又跟着石老板他们这些前辈学。

四、关于今后的个人规划
8. 比赛播出和创排的过程中,鑫仔的线下演出也没停。而且节目里的热度已经延续到了线下,好多观众在谢幕的时候喊“刘波”。会担心是否担心“刘波”会“掩盖”鑫仔吗?

鑫仔:

观众喊刘波不喊鑫仔,其实也是出于对我的喜欢。大家喜欢你不知道怎么表达了,就会这样喊。在紧张的节目比赛之外,再去演出线下演出,能够汲取到能量、找到初心的感觉。以前演出前,我都会提前一两个小时到剧场,跟着舞台上的灯光、麦克风调试。包括谢幕以后也会跟观众打招呼互动。我很享受这种感觉。比较遗憾的是,随着节目制作和创排节奏加快,现在在线下演出安排也会比较紧张。还记得第一次回到线下演,我有点忘词,结果大家不“嘘”我,竟然还给我鼓励,这我是没有想到的。这反而让我有点难受,感觉是辜负了大家。哦不对,还是“嘘”我了!不过当时一嘘,反而让我紧绷的神经放松了,特别感激大家对我的宽容。

9. 哲华之前是中戏的,不知道在参与“二喜”前对于自己的演员之路是是怎样规划的?您会担心因“二喜”走红后,被“定型”为喜剧演员吗?

哲华:

之前没啥规划,有戏就上,钱差不多就行。当然,也不能是那种特别糟糕的角色和剧本,当我无力改变的情况下,就会选择不接。虽然因为演喜剧被大家认识和喜爱,但将来也希望能有出演其他不同类剧的机会。


张哲华出演电视剧《我们的婚姻》剧照

鑫仔:

我是感觉能把喜剧演好的,演正剧都不太会有问题。而且哲华在我心里演技非常棒,我相信他可以驾驭更多的角色。

10. 哲华和鑫仔分属于不同的公司,“少爷和我”这个组合会是“节目限定”吗?

哲华: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想去“单立人喜剧”演两场线下演出!

《少爷和小姐》剧照

鑫仔:

我俩都有意愿,只要有机会,肯定会继续合作。

哲华:

以后时间长了,我们或许可以每半年写一个龙傲天的本儿,那肯定打磨得老精彩了,就在单立人演!

【记者手记】

这段访谈是在深夜11点多进行的。或许因为高强度演出排练比较辛苦,也可能是两个人性格使然,他们语速不快,面对有些问题会沉默一会才给出回应。可反而会被那种真诚所打动,感受到对于热爱全力以赴的赤诚。而在采访中,能感受到他们走到一起组成小队,并碰撞出火花大放光彩的必然性。他俩的契合,不是那种抱定同一种喜剧创作观念的同向而行,而是从外形到表演风格再到文本笑料全方位的互补。

在信息爆炸、段子满屏的年代,我们在网络上打出一连串哈的时候都未必有真的笑出声,更不用说是面对一个十几分钟的sketch。面对观众越来越熟悉的喜剧创作方法论,创作者想要持续输出高能喜剧作品,何其不易。

在这种情况下,或许也更显现出能过关斩将、持续带来惊喜创作人的难得。

当然,处于职业生涯初期阶段的他们,不一定每一次都能拿出100分的作品,不管“少爷和我”这个组合是不是“节目限定”,听到哲华一句希望每半年在单立人线下俱乐部演一个打磨更加细致的作品,你就能感受到,相比于面试影视剧组时候的茫然和不确信,他们在这个舞台上,找到了坚持的信念,找到了创作和表演的热情。只要这份赤诚一直都在,就不辜负当下观众的这一份喜爱。

作者:黄启哲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王雪瑛

图:非注明资料照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508Wdo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