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山东诗人赵执信和戏曲大家洪昇

山东诗人赵执信和戏曲大家洪昇

文|翟焕远

赵执信(音shēn),山东青州府颜神(今淄博市博山区)人,年少时因诗词成名,后步入仕途。洪昇是清代戏曲大家,创作了戏曲《长生殿》,是康熙年间最成功、最有影响的戏曲作品。两人的交集源于《长升殿》,也因为在佟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赵执信和洪昇都被免职,“长生殿事件”彻底改变了两人的命运。

赵执信(1662年-1744年),字伸符,号秋谷,青州府颜神(今淄博市博山区)人。赵执信聪颖过人,九岁写《海棠赋》“以奇语惊其长老”,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一大乐事,被同乡康熙初年秘书院大学士孙廷铨所赏识,称日后必成大器。后来一代诗宗王士祯也写诗称赞赵执信:“文雅世无辈。”果不其然,赵执信14岁中秀才,17岁在山东乡试中第二名举人,18岁在会试中获第六名,殿试二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23岁出任山西乡试正考官,25岁升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出任《明史》纂修官,参与修《大清会典》,可谓风华正茂、仕途通达。

赵执信画像

康熙年间最成功、最有影响的戏曲作品,是戏曲大家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故有“南洪北孔”之美称。洪昇(1645年-1704年),字昉思,浙江钱塘人,其家族在当地是望族。

《长生殿》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在此之前洪昇在戏曲界已崭露头角,《长生殿》是他呕心沥血之作,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新剧一出,立马风靡京城,艺人争相出演,观者如蚁,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可谓十年磨一剑,洪昇很是得意。

赵执信少年得志,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创作的诗词屡获佳誉,七言律诗《道傍碑》是他早期的优秀作品。洪昇年长赵执信18岁,24岁时来到京城,始受业于王士祯,洪昇看到赵执信的诗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康熙二十八年八月,洪昇创作的戏剧《长生殿》在京初演,获得空前成功。内聚班是当时京城最有名的剧团,为感谢洪昇,便以祝寿为名,在家中演《长生殿》。洪昇邀赵执信等五十余位好友出席观赏,其实洪昇的生日是七月初一,祝寿只是找个名目而已。

洪昇画像

赵执信才高八斗,一般人根本不放在眼里,对洪昇却是例外,他不仅帮洪昇润色《长生殿》剧本,还不加考虑,应允帮洪昇说好话并疏通关系。那天名士汇集,都以得到请帖为荣,然而时值佟皇后病逝不久,按照大清会典规定:“皇后大丧,群臣二十七日除服,百日薙发。京朝官百日不作乐”,时任礼科给事中的黄六鸿据此上奏朝廷,认为在此时设宴为“大不敬”,对相关人员应“按律治罪”。赵执信不知深浅,欲独自承担罪名,声明“赵某当座,他人无与”。

康熙皇帝盛怒之下当即下诏,将当晚前去看戏的所有官员一律免职。洪昇被革去“国子监生”的头衔,对赵执信的处罚最为严厉,他被“削籍还乡”为民,这对少年得志的赵执信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很多京城大员对他的遭遇感到惋惜。28岁的赵执信因一时轻狂倨傲,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他结束在京十年的仕宦生涯,离京时写下了《出都》一诗:“事往浑如梦,忧来岂有端;罢官怜酒失,去国觉天寒;北阙烟中远,西山马首宽;十年一挥手,今日别长安。”

五十多人同看一出戏,为啥对赵执信处罚最为严重?据说是因为他得罪了黄六鸿。黄六鸿是顺治八年举人,曾任山东郯城知县,后由知县升为给事中,久闻赵执信盛名,入京后想巴结赵执信,送上土特产与诗稿请其指教。此时赵执信趾高气扬,根本没把黄六鸿看在眼里,让黄六鸿大失颜面,因此对一直崇拜的赵执信有了怨恨,于是借“国恤张乐大不敬”之机狠狠参了一本。

才情横溢的赵执信因一时任性,命运彻底改变。脱离官场后,赵执信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漫游生活,他东到蓬莱,西至西安,北到天津,南至江苏、浙江、广西、广东等地,考察当地风俗民情,由官场的黑暗看到社会的黑暗,由个人的不幸意识到百姓的不幸,由此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诗歌,如反映水灾的《大堤叹》,反映旱灾的《纪旱》,反映虫灾的《纪蝗》以及《氓入城行》等。

在京城呆不下去的洪昇,回到老家杭州后发现,“长生殿事件”反而让他名声大噪。其实《长生殿》这部戏并未完全禁演,康熙看后曾大加称赞,并赏银二十两。此时《长生殿》愈演愈烈,从王府到市井,家弦户诵。

“长生殿事件”彻底改变了赵执信和洪昇的命运。康熙三十五年秋天,35岁的赵执信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南游,经泰安至东阿,自张秋漾舟至济宁,泛舟微山湖入江苏,过骆马湖渡运河至江苏淮阴,下榻友人阎若璩家,泛舟高邮夜泊扬州,之后渡长江,过苏州,夜泊吴江。转赴杭州西湖与同僚好友刘灏吴山赏月。之后会晤洪昇并叙旧,聊起二人在京城密切交往的日子,特别是“长生殿事件”,令二人感慨万千。赵执信继续南下至广东,深秋时节转道北还时路过钱塘,再次与洪昇相晤,并作《晤洪昉思聊答赠》诗:“颇忆旗亭画壁时,相逢各讶鬓边丝。早知才薄犹为患,正使秋深总不悲。吴越管弦君自领,江湖往来我无期。祇应分付亭中鹤,莫为风高故故迟。”

康熙三十六年,赵执信再次南游来到广东,上元节后北行夜渡钱塘,居寓黄氏楼,该楼是洪昇外祖父黄机丙的。次日赵执信与洪昇、吴仪一遍游杭州名胜,当晚赵执信与洪昇喝得大醉。

赵执信与洪昇在杭州的几次短暂相会,与当年在京城呼风唤雨的情景相比已物是人非。 洪昇在世的最后几年名气极为响亮。康熙四十三年,任职江宁织造的曹寅把洪昇请到江宁家中,又广邀南北名流,一时曹府高朋满座、歌舞升平,好不热闹。江宁织造是专门供应宫中所需的专门办事机构,负责此事的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

戏剧《长生殿》在曹府隆重上演,且连演三天。曹府一时琴瑟乐舞、声色流转,一家人推洪昇上坐。《长生殿》是他的呕心之作,是他一生的骄傲,也是他一生挥之不去的痛,可谓“成也《长生殿》,败也《长生殿》”,盛会后洪昇异常兴奋。6月1日,洪昇返回杭州,船至乌镇时,又喝得大醉,登舟时不慎落水身亡,享年61岁,可谓乐极生悲。后来赵执信得知好友落水身亡的消息后,唏嘘不已。

曹寅得悉洪昇不幸溺水身亡,也是万分悲痛,特作诗《读洪昉思稗畦行卷感赠一首兼寄赵秋谷宫赞》:“惆怅江关白发生,断云零雁各凄清。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文章恐惧成。礼法谁尝轻阮籍,穷愁天亦厚虞卿。纵横捭阖人世间,只此能消万古情。”

戏曲《长生殿》

康熙五十九年,59岁的赵执信因山东大旱冬天无雪,举家再次南游来到苏州,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游。康熙六十一年,他特意观看《长生殿》,看戏思人,想起过去与洪昇交往的点点滴滴,不由感慨万千,故作《十绝句》诗:“清歌重引昔欢场,灯月何人共此堂。六百余年寻覆辙,菟裘怪底近沧浪。”

赵执信一生中最留恋的地方是苏州,前后去过五次,最后一次竟住了四年。文脉厚重的苏杭激发了他的思绪,由此创作了诸多诗文,如《过苏州》《盘门三景》《虎丘暮归小舟口号》等。

雍正二年夏天,63岁的赵执信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漫游返回故里,吟诗写字。雍正十一年,赵执信因病致盲,其后的十一年都在黑暗中度过,他口述文字,由其子女记录成册。乾隆九年十一月二十四,命运跌宕起伏的赵执信,在故乡博山因园去世,享年83岁。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A27Qrr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