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死鹰事件:策划者水平有多高?康熙“肚子里的蛔虫”,非雍正莫属

死鹰事件:策划者水平有多高?康熙“肚子里的蛔虫”,非雍正莫属

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中国有句老话叫“多子多福”,这话用在康熙身上简直就是灾难。

康熙皇帝当得好,身体更好,不但吃嘛嘛香,而且生育能力超强。

康熙生了35个儿子,排序的有24个,除去夭折4个,出嗣1个,未满十六岁的5个,临终前可考虑继承皇位的有14个。

在专制体制下,由于组织内部个体力量的弱小,往往容易产生以私人利益或政治企图为基础的集聚性势力。

这种势力通过广泛的人脉关系纽带结成联盟,整合并攫取更多支配资源的公权,形成竞争性的牟利集团。儿子这么多,位置只有一个,都要做皇帝,都想最大限度地分利,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怎么办?

团结就是力量,只有结党。

1、角逐皇权的皇子党

14个候选人中,十四子胤禵以上者12人最有竞争力,他们是:

长子胤禔,次子胤礽,三子胤祉,四子胤禛,五子胤祺,七子胤祐,八子胤禩,九子胤禟,十子胤䄉,十二子胤祹,十三子胤祥,十四子胤禵。

在这12人中,没有明显结党意图的是胤祉、胤祺、胤祐和胤祹。

其余8人分为两派五党,两派分别是拥护太子派和反对太子派,五党按实力排序,分别是皇太子党、皇八子党、皇长子党、皇四子党和皇十四子党。

五党有关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皇太子党

党魁:胤礽

导师: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

主要成员: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刑部尚书齐世武以及索额图家族等,以满族势力为主,没有皇子和汉族权臣参加成员。该党为第一大党。

主要手段:依靠衍生权力,结党打击异己。

主要优势:

一、康熙唯一嫡子,备受宠信;

二、长期担任储君,附者众多。

主要劣势:

一、党魁个人素质低劣,贪婪骄奢,群众基础差;

二、集团作为唯一执政党,易受其他党派联合攻击。

康熙点评:

是非莫辨,大失人心。

皇八子党

党魁:胤禩。

导师:胤禩(兼)。

主要成员: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国舅佟国维、大学士马齐、大学士张玉书、内大臣阿灵阿、散佚大臣鄂伦岱、工部尚书王泓绪、待郎揆叙等,除这些人之外,还曾获得皇十四子胤禵的支持。该党为第二大党。

主要手段:广结人缘。

主要优势:

一、党魁个人素质优良,“聪明强干,廉洁自矢,才具优裕,能办大事”(雍正评价);

二、党魁“固结人心”的手段十分高明,是诸皇子中群众基础最好的。

主要劣势:

一、党魁出身微贱;二、集团结党意识强烈。

康熙点评:

“乃若八阿哥之为人,诸臣奏称其贤”,“此人之险,实百倍于二阿哥”。

皇长子党

党魁:胤禔。

导师:大学士明珠。

主要成员:大学士余国柱、户部尚书佛伦、刑部尚书徐乾学等。明珠被罢斥后,成员作鸟兽散。后期,胤禔改投皇八子党门下。该党为第三大党。

主要手段:利用迷信,打击政敌。

主要优势:党魁作为皇长子,曾深受康熙器重,长期担任要职,有较强实践能力。

主要劣势:党魁出身比较低微,性格暴躁,不善与人相处。

康熙点评:气质暴戾。

皇四子党

党魁:胤禛。

导师:四川布政使戴铎,此人为皇子党诸导师中,最有远见卓识者。

主要成员: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四川总督年奠尧、侍卫傅鼐等。虽无明显证据证实,但从后来受重用看,皇十三子胤祥是该党秘密成员。该党为第四大党。

主要手段:

一、韬光养晦,戒急用忍,暗中结党;

二、随机应变,见风使舵,投人所好。

主要优势:并无突出竞争优势。只是因为党魁诚孝父皇,友爱兄弟,勤慎敬业,没有特别明显的政敌。

主要劣势:

一、党魁出身低贱;二、群众基础一般。

康熙点评:

幼年时微觉喜怒不定,至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

皇十四子党

党魁:胤禵。

导师:无。

主要成员:无重要成员,早期曾加入皇八子党,与胤禩、胤禟、胤䄉友善。该党可以看做是无党派。

主要手段:礼贤下士。

主要优势:

一、党魁很受康熙溺爱;二、党魁有军事才能,掌重兵;三、党魁“才德双全,我兄弟皆不如”(胤禟语)。

主要劣势:

一、党魁个人素质虽然优秀,但势力比较单薄;二、党魁性情虽然率直,但喜怒形于色。

康熙点评:确系良将,有带兵才能。

康熙后期的帝国政坛上,这五个利益集团形成一股党流,开始了逐鹿问鼎博权之旅。

康熙曾经痛心地说,老爸这么大年纪了,工作又忙,你们这些小祖宗,发发慈悲,就别生事了。然而,正如专家说,他们争的不是房子、银子、珠宝和土地,而是皇位。

巨大的诱惑,使这种争夺由表及里,由隐到显,由缓到急,由温到烈,势不能止。

党派之间,你我渗透,相互攻击,一时间暗战的狼烟四起,整个帝国陷入迷乱之中。

2、胤禔的赌局

胤禔秘密会晤了巴汉格隆。

皇长子和藏教喇嘛零距离接触,并非商谈民族或宗教事宜,而是为了扭转一场豪赌的运气。胤禔是帝国一颗政治新星,受组织上培养教育多年,组织又对他非常信任,经常委以军政要务。因此,当这件蠢事被“狗仔队”曝光后,立即震动了整个政坛。

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初四,赌局在塞外上演,胤禔感觉自己一手好牌。

胤禔十九岁即担任征讨噶尔丹副总指挥,二十七岁累功获封直郡王,因军国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受康熙倚赖和宠信。然而,在胤禔的心里,潜伏着一股说不出的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痛在胤禔的神经里疯长蔓延,折磨了他整整三十三年。

同为龙子龙孙,他胤礽凭什么就又红又专,我却成了靠边站的黑五类,他胤礽凭什么大口吃肉,我却只能喝点剩汤?

胤禔盼望有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哪怕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赌博。

胤禔知道,从实质上来讲,赌博的对手不是胤礽而是康熙。

赌博一开始,胤禔就靠出“老千”,轻松地赢了一局。

胤禔赢得虽然投机,但却不取巧。这些年来,随着君权和储权的此消彼长,康熙和胤礽彼此猜忌,相互提防,陷入了没有硝烟的拉锯战。

九月初二,因为胤祄病危,两人发生了正面冲突,康熙责备胤礽没有情义,胤礽则愤怒地予以反驳,内部矛盾升级为阶级斗争。

九月初四,胤祄病丧,康熙极度悲痛。胤禔果断出手。他充分利用对手感情失控的心理盲点,制造了帐殿夜警事件,将胤礽拉下了马。

然而,第二局还没开始,胤禔的判断也出现了失误。

胤礽被废黜后交由胤禔羁押。

胤禔分析后认为,这是父皇对自己信任的表现。胤禔还乐观地估计,胤礽是康熙唯一嫡子,太子之位空置后,论资排辈,讲功述绩,自己是最佳人选。

当天,他迫不及待地鼓动随驾大臣,提名自己做新任皇太子。令胤禔难以接受的是,康熙根本没考虑过他。

康熙公开答复说,朕命直郡王善护朕躬,并没有立他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

胤禔被康熙这么一评价,心完全就不是心了,像被万箭穿过一样,血淋淋的都是伤口。

失去先机的胤禔,决定打出最后一副牌。

胤禔手中的这副牌,必须一举压住胤礽和胤禩,才能彻底击溃康熙,让他立储的天平,倾斜到自己身上来。

胤禔再次出手。他对康熙说:

“胤礽所行卑污,大失人心。相面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胤禔所说的这句话,包含两个重要信息:

第一,诛杀胤礽;第二,揭发胤禩。

第一个信息很明显。胤礽大逆不道,意图谋害父皇,按罪依律当诛,如果父皇不愿承担杀子罪名,我可以出面做掉他。

第二个信息就需要解释了。

胤禔自小生活在宫廷,谙于官场伎俩,政治经验丰富。胤禔如果真心推荐胤禩,绝不会谈及张明德相面一事。

胤禩为了获得储君之位,曾经找江湖术士张明德算命。

张明德说,胤禩“丰神清逸,仁谊敦厚,福寿绵长,诚贵相也”。他还说,太子暴戾,只要有机会我就杀掉他。

如果说算命无可厚非,但涉及皇位继承和阴谋篡夺,则就属于大逆不道了。

胤禔以推荐胤禩的形式,言及其算命一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揭发胤禩勾结江湖术士,将他推上谋逆的审判台。

胤禔心急火燎地提议请杀废太子,无疑将自己置于大逆不道之境,和胤礽混同为一路货色。胤禔手足相残的卑劣念头,引起了康熙的逆反和警觉。

康熙冷静下来后忽然发现,自己钻进了胤禔设计的圈套。他斥责胤禔是“乱臣贼子,天理国法,皆不容者”,并秘密安排人将其监视起来,提防他狗急跳墙。

3、胤祉的小报告

十月十五日,胤禔身后的黄雀——皇三子胤祉跳了出来。

洋溢在胤祉脸上的文化气息,掩盖了他对权力的极度渴望。胤祉是以一副温文尔雅的学者形象,出现在大清帝国的政治舞台上的。诚郡王胤祉性格稳重平和,文化素养高居众皇子之首,曾多次主持历法文学、律吕算术编纂等大型文化工程,很受康熙和朝臣的推崇。

胤礽的垮台让胤祉看到了一线曙光。此时帝国的夺储格局是,前太子胤礽被羁押,胤禩因算命事件接受调查,胤禔四处活动。依照目前的格局,只要搞掉胤禔,无论立长立德还是立才,胤祉都是不二人选。

胤祉也有一副属于自己的好牌。

当日,他向康熙检举揭发了胤禔和巴汉格隆不法行为。胤祉是一个天文历法的大玩家,对江湖巫术了如指掌。

胤禔和巴汉格隆的会晤,目的就是为了咒太子。这个发现令胤祉惊喜不已。如果巫术能够镇压太子,自己再出面揭发胤禔,就会成为得利的渔翁。

根据胤祉提供的线索,康熙掘出了埋在地下的十余处神符。胤禔的欲望诅咒,最终诅咒了自己。

康熙下令革去胤禔的王爵,将其圈禁起来。反太子的一员干将,成为竞争储位最早的出局者。不久,算命事件也被查实,张明德被凌迟处死,胤禩因不择手段谋取储位,被革去贝勒,贬为闲散宗室。

胤祉并没有成为最后的渔翁。

被废掉的胤礽,有惊无险地在牢笼里转了一圈,又重新被立为太子,成为此次赌博的赢家。

4、距离皇位最近的儿子

康熙五十三年(1714)十一月二十三日,胤禩为讨好父皇,给前往热河巡猎的康熙送了两只鹰。

就是这两只鹰,彻底断送了胤禩的前程。

当太监呈上来时,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康熙的笑容也凝固了:胤禩所送来的,竟然是奄奄一息的将死之鹰。

两只将死之鹰是否为胤禩所送,康熙为什么一口咬定是胤禩所为,时至今日,仍如同一团巨大的迷雾,笼罩在康熙后期的帝国政坛上。

在众多皇子中,胤禩能力、作风和威信出类拔萃,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

胤禩身上有三大突出优点:

第一,具有领导潜质。胤禩有口碑,“朴实”,“极正气”,不仅很受朝臣的拥护,连胤禟、胤䄉、胤禵等皇子,“俱奉胤禩如师”;

第二,能力非常突出。胤禩做事果敢,沟通协调能力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

第三,善于团结他人。胤禩为人低调,平易近人,和胤礽“屡失人心”不一样,他反其道而行之,“屡结人心”,党羽众多。

儿子如此优秀,老爸原本应该为之骄傲。然而,看着胤禩活跃的身影,康熙感到一阵寒意掠过心头。

5、康熙为何不给儿子伸冤?

四十七年(1708)九月三十日,相面事件案发,胤禩勾结张明德,意图刺杀胤礽。康熙以“柔性成奸,妄蓄大志”,将胤禩贬为闲散宗室,胤禟、胤禵出面保奏“八阿哥无此心”,尤其是胤禵言辞激烈,气得康熙亲自拔出刀子,差点废了自己的儿子。

十一月十四日,康熙主持召开民主测验会,推选新一届太子候选人,被削掉爵位的胤禩,居然压倒胤礽全票当选,气得康熙几天没吃好饭。五十一年(1712)九月三十日,第二次废太子事件爆发。

胤禩跑到康熙那里探听口风,如果大臣推荐我怎么办,要不就干脆装病吧。

康熙对他的行为给予了严厉指责:

“以贝勒存此越分之想,探试朕躬,妄行陈奏,岂非大奸大邪乎?”

此后,大臣们连上奏折,推荐胤禩继任储君,都被康熙拒绝。

这三个看似没有关联的简单线条,勾勒出了一幅让康熙心惊肉跳的清晰图像:

一个以胤禩为核心,以胤禟、胤䄉、胤禵为羽翼,以佟国维、马齐、张玉书、阿灵阿、鄂伦岱、王泓绪、揆叙等为爪牙的势力集团,渐渐露出了冰山一角,占据了帝国的政治舞台。

就是这个势力集团,破坏了帝国的储君政策,将做了三十三年太子的胤礽搞下台,让康熙的颜面无存不说,还将朝政拖入污浊的泥淖。

更加严重的是,胤禩过于强烈的结党意识,严重威胁了康熙的地位和安全。

客观评价来说,胤禩结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当时的体制下,结党是一种普遍现象,如果没有集团势力的支持,根本没有机会参与竞争。按道理讲,康熙如果遵从民意,在废黜胤礽后,应当择胤禩为太子。

以胤禩的人品和能力,完全可以胜此大任。

然而,胤禩越有能力,康熙越是担心。

四十七年(1708)九月初九,废黜太子的第四天,康熙任命胤禩署理内务府总管事,让他审查前任总管——太子乳母的丈夫凌普。胤禩没有深入调查,就草草结案。康熙很不高兴,认为胤禩收买人心,“到处妄博虚名,凡朕所宽宥及所施恩泽处,俱归功于已,人皆称之”。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旦对一个人有了偏见,是很难改变固有的印象的。在康熙的眼中,胤禩所具备的优秀素质,都切换成对自己不利的潜在因素,其“党羽甚恶,阴险已极,朕亦深畏之”。

康熙弃胤禩而不用,毫无疑问,加剧了两人的矛盾冲突。胤禩虽然没有流露出明显的篡逆意图,但其政治动机却十分明显,康熙“年老已迈,岁月无多”,只要自己不断积蓄力量,保持目前的权力态势,一旦康熙去世,“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也”。

在此背景下,爆发了死鹰事件。

十一月十八日,康熙率领胤禛、胤禩等五位皇子前往热河巡猎。半道上,胤禩因生母去世两周年忌日,离开康熙前往陵寝拜祭。二十三日,胤禩为表达自己的歉意,让太监给康熙送去两只狩猎用的鹰。

康熙看到两只快要死的鹰时,认为胤禩暗示自己体弱多病,不久于人世,气得犯了心脏病。大怒之下,历数胤禩的种种罪行,宣布断绝两人的父子关系。

这是一个具有明显人为栽赃迹象的构陷事件。以胤禩的政治智慧,绝不会故意送上将死之鹰,自毁前程。

6、谁陷害了胤禩?

那么,究竟是谁陷害了胤禩呢?

最大的可能就是胤禛。

第一,胤禔、胤礽集团已经垮台,胤禵集团尚未形成,他们都没有能量制造事端;

第二,胤禛集团已初具规模,而且胤禛本人就在康熙身边;

第三,胤禛私党隆科多担任步兵统领,负责此次巡猎的安检工作。

日益膨胀的胤禩集团树大招风,不但成为康熙的眼中钉,也成为以胤禛集团为代表的敌对势力的肉中刺。而且,胤禩的拉拢工作,居然做到了年羹尧那里,而这位四川巡抚,恰恰是胤禛的大舅子。

胤禩集团疯狂的扩张势头,不能不引起胤禛的忧惧。此时,胤禔、胤礽已经失去做太子的资格,胤禩的风头一时无两。只有扳倒胤禩,胤禛才有出头的机会。

在此情况下,胤禛和隆科多密谋,买通太监做了手脚,将两只鹰弄个半死,然后献给康熙,导演了死鹰事件。

胤禩得到消息后,于二十七日奏折诉冤,康熙根本不理他这一套。

在康熙看来,胤禩已有“兴兵构难,逼朕逊位”之心,严重威胁了自己的安危。

死鹰事件是谁导演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鹰是以胤禩的名义送出的,这是打击和处置胤禩的最好机会和借口。

这就是策划者雍正的高明之处,即给八爷致命一击,又摸清康熙的心理,干了康熙真正想干而又没法出面干的事情。

五十四年(1715)正月二十九日,康熙停发胤禩及下属的俸银俸米。此后,两人的父子关系如薄纸一张,以至胤禩得了重病,康熙都懒得过问。

胤禩的经历如同一个寓言,它再次以历史经验的方式告诫世人,在人治体制下,领导的个人认可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一个人再优秀、再有本事,如果领导不欣赏、不重视、不培养,即使得到群众的公认,也只能是虽壮怀激烈,却郁郁不得志。

康熙朝最优秀的皇帝候选人,就这样沦落到喝西北风的地步。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ALPW5p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