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荆轲刺秦王》过程中,为何秦舞阳会惊慌失措,关键时候掉链子?

《荆轲刺秦王》过程中,为何秦舞阳会惊慌失措,关键时候掉链子?

说到“荆轲刺秦王”这个历史大事件,相信了解历史的朋友们并不陌生,甚至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即便不爱好历史的读友也有所耳闻,这次行刺秦王事件最后以失败告终,未能如燕国太子姬丹心中所愿。

刺客荆轲用极为锋利匕首不仅没有伤到秦王分毫,还被拔出长剑来的秦王政一剑砍断左腿,为此失去了行动能力,接着躯体又被秦王政一连击刺八处,最后死于秦王侍卫乱剑之下,而背后主谋太子姬丹也于不久后遭到秦王怒火。

在秦国大举出兵攻伐下,燕都蓟城被秦军攻克,姬丹之父燕王姬喜为了保住燕国,求得秦王谅解,便派人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并且将其首级斩下,献给秦国赔罪。但此举只是暂缓了秦军继续北上攻伐燕国辽东的兵锋,最终燕国还是为秦国所灭。

不过荆轲刺秦王之所以会被失败,原因之一在于荆轲刺秦王之前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燕国赴秦主使荆轲的副使秦舞阳竟然在秦国咸阳宫大殿之上突然十分恐慌,脸色骤变,此举让大殿上左右两旁的文武百官皆感到奇怪,也让立于陛上的秦王政产生怀疑,有所防范。

即便主使荆轲及时打了圆场,当即对秦王说道:“下臣一行人乃北方偏远地区的蛮夷之人,从来没有目睹过真正天子的威严,故而感到惶恐震惊,恳请大王宽容他的不敬,准许其完成自己的使命。”

不过性格本就多疑的秦王政又怎么可能因为荆轲的一句拍马屁的解释而打消怀疑呢!为此只让荆轲一人手捧盛放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的木匣,以及带上副使秦舞阳原本准备献上的燕国督亢膏腴富庶之地的地图上前查看。

接着图穷匕见,荆轲乘机从地图尽头顺势拿起匕首,另一手立即向秦王手臂上的衣袖抓去,转瞬之间,荆轲右手拿着匕首向秦王刺去,不过匕首并未刺中秦王。而秦王则立即后退跳起,一下挣断被荆轲抓住的衣袖,并着手欲拔剑反击。可能大家会问,这么近的距离,且又在迅速的情况下,荆轲怎么会刺不中秦王呢?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史记》

原因是太子姬丹当初派荆轲刺杀秦王只是不得已之下的后手,首要目的是先挟持秦王,像曹沫挟持齐桓公那样,逼迫秦王将以前攻占各诸侯国的土地全部归还。如果此计划行不通,再找机会刺杀秦王。

所以荆轲最开始并不是直接去刺杀秦王,从其用手抓秦王衣袖这一举动也能得到印证,如果荆轲第一目的就是要刺杀秦王,何必多此一举。在这么近的距离下,直接用匕首击刺岂不是更为快捷迅速,成功率几乎可以说是一击必中,秦王即便不死,也是重伤。

重伤后的秦王又会失去快速反应和行动能力,陛下的群臣和秦王侍卫也来不及上前相救,最终结果不言而喻,故而燕国太子姬丹不现实的想法也是导致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之一。

再说回秦舞阳,如果他当时在咸阳宫大殿之上神态自若,面不改色,也不会让秦王和群臣感到怀疑和奇怪。然后和正使荆轲一同上前,各自献首级和地图以供秦王查验,再伺机而动,而在秦王没有感到特别怀疑和有所准备的情况下,荆轲和秦舞阳两人挟持秦王的可能性会大一些,即便挟持不成功,有秦舞阳的牵制,荆轲刺杀成功的几率也会更高。

结果就因为秦舞阳惊慌失措的表现,导致原本两人来完成任务只能由荆轲一人来独自完成,再加上太子姬丹不切实际的想法,最终首要计划和第二计划都以失败告终,正使荆轲和副手秦舞阳,以及背后主谋太子姬丹都为此赔上了性命。

那么在荆轲刺秦王过程中,秦舞阳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呢?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秦舞阳,燕国太子姬丹为何要选择他为荆轲的副手呢?

原因有两点:一是秦舞阳的祖父是秦开,也就那位曾经率领燕军大破东胡,一路向北扩地两千余地的燕国名将。相比起荆轲,太子姬丹更信任秦舞阳这个燕国名将之后。二是秦舞阳在十三岁的时候就敢杀人,故而姬丹认为秦舞阳的胆量具备参与到刺秦王的计划之中。

除此之外,姬丹派秦舞阳为荆轲的副手也是为了起到监督作用。因为一切准备好之后,荆轲由于一些原因迟迟不肯出发,为此被姬丹开始怀疑,不经荆轲同意,就直接让秦舞阳先行,做了赴秦的燕国副使,名义上是协同荆轲一起完成刺秦王的计划。

这也说明荆轲和秦舞阳两人不是太过熟悉,这对于普通行动来说基本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挟持,刺杀秦王这等大事,同伴之间没有默契的配合必然会对行动有所影响,而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大局,而事实结果也确实如此,秦舞阳的一个举动就直接影响到计划的成败。

除了这点因素之外,秦舞阳在关键时候惊慌失措掉链子主要还有三点原因:首先是秦舞阳尚且年幼,只有十三岁左右,而先秦时期一般是二十到二十二岁时举行加冠礼仪,预示已经成人,即便当时各国征兵年龄的最低标准也到了十五岁,而现今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不过才刚上中学。

太子姬丹却将刺杀秦王,监督刺客荆轲重任托付给一个尚且年幼的少年,退一步讲,就算古人比现今我们要早熟,但一个少年协助处理一些普通小事情还行,刺杀一国之君这等大事怎么能如此安排呢,难道燕国无人可用了吗!只能说燕国太子姬丹所托非人。

其次是秦舞阳并没有太子姬丹想象中那么勇敢,就算他十三岁敢行凶,很大可能是燕国的普通庶民,而古代纨绔子弟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有的纨绔子弟还以杀人取乐,作为武将贵族之后秦舞阳可能也是一个纨绔子弟,在冲动时失手行凶,并非是什么少年勇士。

“往而不返者,竖子也!”《史记》

荆轲对太子姬丹不经他同意派遣秦舞阳做他的副手也感到非常生气,并在斥责姬丹时说了这么一句:“只顾前往,而不想着完成使命回来,是无能的小子!”。从这点来看,荆轲从心中就认为秦舞阳不具备参与刺秦王计划之中,只是一个鲁莽无能的小子。

而且荆轲想着是顺利完成计划,还要再返回燕国,可见荆轲还是比较自信的,而自信的背后主要源于两点原因:一是太子姬丹并不是想直接刺杀秦王,而是想先挟持,逼迫签订盟约;二是荆轲已经找好了一个一同陪他去见秦王的朋友,可能也是一个游侠剑客,而两人本就相知相熟,配合起来也更加默契,故而荆轲认为计划成功的可能很大。

但由于荆轲的这个朋友住的地方很远,一时之间赶不过来,为此才有了上文中那一幕,荆轲迟迟不肯出发,为此被姬丹怀疑,派秦舞阳做了他的副手。而荆轲见此,直接告辞诀别出发,这也可以看出荆轲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以前他认为计划能成功,还能再返回燕国,而此时却不再那么自信。

毕竟荆轲打心底里就认为秦舞阳不行,而且杀一个普通人和杀一个武将、贵族是有很大区别的,何况还是在戒备森严的秦国咸阳宫大殿上劫持,刺杀秦王。荆轲相信自己的胆量可以做到,但对秦舞阳保持怀疑否定,一旦失败则必死无疑,如果家人也在秦国,定会被牵连家族,夷灭三族,结果秦舞阳确实在关键时候掉了链子。

最后则是环境不同,以及秦王不怒自威的形象使秦舞阳害怕。秦舞阳敢在燕国杀人,和他是贵族之后有着很大关系,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庶民的孩子,在当时有贵贱之别的时代恐怕是不敢有如此作为。

去了秦国之后,环境发生改变,秦舞阳贵族之后的身份在燕国或许还有些用,但在秦国不好使,尤其是被秦王特意安排隆重礼仪在咸阳宫接见,大殿之上的群臣不是能征善战的武将,就是为秦国统一大业出谋划策的文臣大咖,哪个都不是秦舞阳可以比拟的,而这些人都有一定的气场,在这样一群人的注视下,尚且年少的秦舞阳感到害怕也正常。

不过有些勇气的秦舞阳还是坚持跟随正使荆轲走到了大殿之上,秦王台阶之下,但此时秦舞阳再也无法坚持,因为陛上那位秦王的气场更加强大,其不怒自威的气质在当时整个天下都没有几个人可以相比。毕竟一句话就可灭一国,攻灭赵国后,还亲自前往赵都邯郸,将早年为人质时期有仇怨的人全部坑杀。

而在秦国还未开启统一六国之战前,秦国的国尉缭第一次见秦王时就因感到害怕而逃离,因为秦王身高八尺六寸,近两米,身体健壮,高鼻梁,长眼睛,面貌不怒自威,声音独特,如同豺狼一般。而尉缭并不是一般人,他是魏国名士,早已见惯了世故,什么样人没有见过,但对秦王却第一次感到了害怕,并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秦王统一了天下,那么天下人都将变成他的俘虏”。

结语:

可以说秦王即便站在陛上一言不发,其威严就足以震慑群臣,威震宇内四海。为此秦舞阳在大殿台阶之下突然脸色骤变,十分恐慌,再也无法忍受来自内心深处的害怕。这也导致秦王对燕国使者一行人前来的目的产生怀疑,有了防范之心,加上荆轲并非直接刺杀,而是欲先挟持,从而给了秦王迅速反应的机会和时间,最终荆轲和秦舞阳惨死,刺秦主谋太子姬丹和他的燕国也用性命和国家存亡承担了秦王的怒火。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B0NPk7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