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陆 / 烟台有家农场里的咖啡店(侨界关注)

烟台有家农场里的咖啡店(侨界关注)

图为四月份的永智农场,梨花盛开。受访者供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院格庄街道崖前村有这样一处农场,梨花香与咖啡香混合交融,白色尖顶大门和红瓦白墙互为映衬。这里是永智农场,由旅韩华侨张忠智2000年回国投资建立。如今,农场由他的两个儿子张厚彬、张厚利打理。

种上高档梨

2015年前,永智农场还不是现在这番模样。从传统种植农场发展为“梨园中藏着一个咖啡馆”,侨二代张厚彬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厚彬出生于韩国,在海外广泛学习农场运营、酒店管理、酒庄经营等经验。学成归国后,他将这些经验运用到自家农场。张厚彬说:“很多年轻人不愿涉足农业,想要离开农村。但事实上,中国乡村经济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大有可为。”

2015年接手农场后,张厚彬利用乡村与都市的反差、当地作物与咖啡的结合,配套地标性建筑设计,打造了“农业+咖啡+观光”的发展模式。张厚彬表示:“从2018年起,农场陆续嫁接高端品种秋月梨和南水梨,果实饱满、口感清脆。经过专业技术员的严苛管控,高品质的秋月梨曾一度卖到15元一斤。”

9月是张厚彬一年中最忙碌的月份。金秋时节,秋月梨成熟。永智农场里,梨树上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张厚彬说:“梨果在树上挂久一点,晒多一天,糖分就更加充足。永智农场的梨以零售为主,主打中高端市场,近几年销往全国。梨果下树后,我们用快递第一时间寄出,保证梨的新鲜度。随着多年的口碑积累,‘永智梨’品牌逐渐成为了高品质‘秋月梨’的代名词。”

2019年,为了回馈院格庄肥沃土地的滋养,永智农场举行了爱心捐赠活动,向院格庄初级中学捐赠了1600多斤秋月梨。“这些够不够?再装些吧,我担心不够。”张厚彬向学校后勤处老师一再确认,将一筐筐的秋月梨搬上货车。转眼间,20筐800多斤的秋月梨将后备厢塞得满满当当。

在张厚彬看来,做最好的产品、建示范性农场,饮水思源、回馈社会,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是永智农场的初心和使命。“看着孩子们吃梨时甜美的笑容,我感到很温暖。”他说。

喝杯好咖啡

永智农场的“户粒咖啡”是张厚彬和哥哥张厚利创立的第一个品牌。2015年,张厚彬将70平方米的农场仓库改造为“户粒咖啡”店面,几扇落地窗让大自然与建筑交相呼应。“户粒咖啡”崇尚简单,其背后是张厚彬“道法自然,顺势而为”设计理念的体现。

在改造过程中,老建筑修旧如旧,新建筑使用清水混凝土和大面积玻璃。客人坐在咖啡店里,东侧的农场梨园、院里的大棵银杏、远处的连绵山峰,尽收眼底。景观从建筑缝隙渗透进来的同时,也模糊了不同年代建筑之间的边界,使咖啡店与农场巧妙融合。

张厚彬与设计师李小寺达成设计理念的共识,使“户粒咖啡”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别样光彩。从西面老房子拆下的木梁,成为了修缮屋顶的最好材料;拆除过程中挖掘出来的石头,自然堆放在“户粒咖啡”门店里;拆除窗户时裸露的石头墙面,索性保留,突出了空间的偶然性;翻新的旧木地板,化身座椅靠背,与混凝土座位以插接方式结合。

除了颇富底蕴的门店装修,别具一格的咖啡也是一大亮点。“崖前梨花开”“日晒山海路”“醉美院格庄”……醇香咖啡配以当地乡村地名,不少游客被这种独特的取名方式吸引。

张厚彬介绍:“每年4月,崖前村梨花满园。‘崖前梨花开’咖啡以水洗处理的巴拿马瑰夏咖啡为基底,强化埃塞俄比亚传家宝原生种特有的茉莉花香及柠檬糖风味,酸质明亮,圆润顺滑,有种独特的红茶感。‘户粒咖啡’自己烘焙进口咖啡豆,我哥哥负责相关业务。除了供自家咖啡店使用,烘焙后的咖啡豆还能供应市场。”

体验雅文化

除了梨和咖啡,永智农场还针对不同季节,做了不同的花卉规划,带热了“油菜花打卡”“向日葵打卡”“百日红打卡”。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永智农场好评如潮。“隐藏在烟台莱山的散心小农场”“如果遇上明媚的阳光,可以拍到大朵的向日葵和蓝天白云”“户外有大庭院和蔷薇花墙,能够远离城市喧嚣,在这里享受安静时光”……

2020年,永智农场建筑升级。此后,张厚彬充分发挥农场空间的艺术特性,承办多个文化艺术展览,为乡村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气息。

张厚彬说:“毕湘龙老师的系列雕塑作品展‘潘多拉的希望’,是在永智农场进行的第一个艺术展览。作品主要是由金属废料和木料铸造、拼接而成的雕塑,具有强烈的机械与自然风格。我们将作品与农场环境相结合,例如在农场入口摆放《行走的草》,树桩的三叉形状与梨园相呼应,吸引游客驻足停留。”

“永智农场的建筑、环境、活动、产品,都不同于以往的农家乐。城市和农村在这里有了完美的结合,能够吸引更多都市人走进乡村,感受自然与城市文化的碰撞。”张厚彬表示,“在这里,农业不再单单是传统的种植行业。我们是农业产品的搬运工,将当地更多更好的农产品推广给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像永智农场这样的农家乐新模式,带动了崖前村旅游业的发展,也将那些原本准备外出务工的人留在了乡村。随着各类产业的兴起,近1/4的村民选择“在家上班”。张厚彬说:“附近许多村民都在永智农场工作,他们踏实勤快,待人热情,还有不少大学生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每年,农场都会派员工到北京、上海、韩国等地参加培训,学习咖啡制作和先进管理制度。虽然我们坐落于乡野田园,但农场经营管理依然要向国际都市看齐。”(杨 宁 李汶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2月11日 第05 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E0p8oQ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