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答疑 / 为什么中国反复升级轰六轰炸机群?

为什么中国反复升级轰六轰炸机群?

先讲个冷笑话,美国和俄罗斯空军依靠各自的大型轰炸机拥有了空基远程战略打击能力,而中国空军只需要中型的轰-6就能实现。

这个笑话其实也说明了中国反复升级轰-6的原因,因为它是解放军空军目前唯一在役的军用轰炸机

早期的轰-6轰炸机

图-16的继承者

众所周知,轰-6是一款以苏联图-16轰炸机(北约绰号“獾”)为蓝本仿制而来的中型中程喷气式轰炸机。轰-6的研制计划始于1959年,几经波折之后,于1968年首飞成功,并于次年批量装备解放军空军。早期轰-6的主要性能和图-16轰炸机基本一致,最大起飞重量75.8吨,最大飞行速度1014千米/时,最大升限13100米,正常载弹量3吨,最大载弹量9吨,载弹3吨时航程5700千米,最大作战半径2500千米,机组成员6人。

轰-6的研制应该整体上说是比较成功的,其为国产中大型飞机的研发和生产作出了铺垫,也让解放军空军初步获得了中大型轰炸机的使用经验。不过,在这之后,轰-6就进入了我们熟悉的剧情。

图-16是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研制装备的一款双发高亚音速战略轰炸机,主要任务是打击位于西欧地区的各类军用目标。

在缺乏新型轰炸机和其他大型飞机服役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解放军空军对地打击、反舰和执行特种任务的能力,国内军工人员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内对轰-6轰炸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从早期气动、机体的初步改善,到中期的机载武器改装,直至后期航电、动力系统的全面更新。在进行现代化改进后,新型的轰-6仍然保持着较为先进的作战能力。

航展上出现的轰-6轰炸机

根据统计,在不断改进下,轰-6先后出现了甲、乙、丙、丁(D)、C、E、F、G、H、I、J、K、M、N等十多个不断强化对地/海打击能力的改进型号,另外还发展出了侦察、加油、电子干扰、电子侦察等多个特种型号,甚至还一度担任过国产发动机的空中试车平台。直到今天,轰-6目前仍是中国空军轰炸力量的主力,也是中国空军远程战略打击力量的核心,而在未来的至少十年内,轰-6在解放军空军中仍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可以说,作为图-16轰炸机的直系亲属,轰-6将是国内苏系武器中最为长寿的一个型号。

由于轰-6的装备时间太长,还闹出过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令很多人记忆犹新的“你们现在已经不使用图-16了吧“

轰-6的主要改进型号

既然题目里说到了反复升级轰-6,那就得盘点一下国内空军曾经装备过的几种主要改进型号。

轰-6甲,核武器载机,用于氢弹的投放。轰-6甲主要改装了武器的投放挂弹系统、加温保温系统、防护系统和临时性试验设备。1967年6月17日,轰-6甲成功执行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投氢弹试验任务。

执行氢弹空投试验的轰-6甲4251号机

轰-6乙,侦察机,执行航空照相侦察任务。轰-6乙主要改进为在机腹位置加装3台航丁-42型大型红外相机。1980年,中国海军航空兵使用2架轰-6乙侦察机完成了对南沙群岛的首次空中侦查任务。

轰-6丁,也称轰-6D,反舰导弹载机,挂载鹰击-6系列反舰,主要装备解放军海军航空兵。轰-6D主要改进为增加机载导弹火控和自动导航系统,在机头下方加装大型对海探测雷达,机翼两侧各增加一个导弹挂架用于发射鹰击-6空舰导弹。轰-6D在两伊战争时期曾出口给伊拉克,表现非常活跃。

轰-6D和鹰击-6

出口到伊拉克的轰-6D

轰-6E/F

轰-6H,轰-6D的空军改进型号,空地导弹载机,装备于解放军空军,其最大改进在于取消了机身自卫炮塔,并在机腹上加装用于控制空地导弹数据传输的天线。轰-6H的出现增强了解放军空军的远程对地打击能力,其挂载的KD-63型空地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CEP精度低于10米,战斗部重量达到500公斤,可精确打击各类重点加固目标,是当时空军部队的重点装备。

轰-6和KD-63导弹

轰-6G/M,轰-6G是轰-6D的进一步改进型号,反舰导弹载机,海军航空兵装备,主要特征是机翼外挂架由原来的2个增加至4个,可发射鹰击83K空舰导弹,改进挂架后可发射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空军也同样装备了类似的改进型号,被称为轰-6M,除可发射KD-63、KD-88空地导弹外,还能发射国产空射巡航导弹,具备了一定的远程作战能力。

挂载鹰击-12的轰-6G

轰-6K,轰-6系列的全新改进型号,具备了远程战略打击能力,是目前空军的主要作战机型,其主要特征是机头部分用黑色的大型雷达天线罩取代了原来透明的领航舱,机翼挂架增加至6个,可挂载国产长剑-20空射巡航导弹。

轰-6K的性能提升十分巨大,载弹量和航程都有了明显提高。根据估计,轰-6K的最大载弹量在12吨以上,最大航程达9000公里的水平,最大作战半径超过3500公里。搭配长剑-20巡航导弹,轰-6K具备了远程奔袭,区域巡逻和防区外打击能力,其作战范围可覆盖至关岛一线,极大丰富了解放军的远程战略打击手段,是我国的目前重要的空基打击力量。

轰-6K”战神“

轰-6J,新一代反舰导弹载机,海军航空兵装备。轰-6J属于轰-6K的海军改进版,基本特征相差不大,最大的不同在于轰-6J新增了2个机翼外侧挂架,使得挂架总数达到8个。不过,轰-6J的外侧挂架主要用于挂载电子战吊舱,并不能发射反舰导弹。

海军航空兵使用的轰-6J

轰-6N,新一代轰-6改进型,估计仍作为远程战略打击力量使用。轰-6N的最明显特征是机头部分加装了受油杆,可进行空中加油作业,作战半径将超过轰-6K,这也是是轰-6系列中第一种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的机型。

轰-6N

轰油-6,加油机,主要为歼-8/10进行空中加油。轰油-6的最大特征机头部分不再使用透明领航舱,机翼下增设两个软管加油吊舱。轰油-6于1990年首飞,1991年首次实现空中加油,极大提升了歼-8系列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也使中国空军的作战范围能有效覆盖至南沙群岛上空。

正进行加受油作业的歼-8和轰油-6

反复改进轰-6的原因

关于轰-6的改进,网络上众说纷纭,深究起来也无外乎技术、经济、外部环境等因素的限制。

早期改进轰-6是因为空军缺乏换装的动力和能力

在2000年之前,中国空军仍是一支以二代机为主的空中力量,难以对抗周边强大的三代机部队。因此,当年解放军空军的主要任务是尽量争夺战区制空权,限制对手的空中行动,保证陆军的空域安全。因而空军对换装新型轰炸机没有太过强烈的需求,只要确保现有的轰炸机够用即可。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既缺乏研制大型轰炸机的经验,又没有相关的技术储备,军费开支也不充足,难以在短期内研发一款先进的新型轰炸机来取代轰-6。

所以,改进轰-6便成了当时唯一选择。

歼-6战斗机曾长期是中国空军的主力装备,直到2006年才全部退役

实际上,这一时期对轰-6的升级改进更多的是作为应急使用。比如,轰-6D就是1974年西沙海战后,在海军强烈要求下改进的一款反舰导弹载机。轰-6H则是空军急需防区外打击武器的背景下,迅速研制改进而来。轰-6G是面对紧张的两岸关系时,为了补充海军反舰作战能力出现的升级改造方案。还有填补了空中加油空白的轰油-6,首次巡航南海的轰-6乙等等,不一而足。

空军装备的轰-6轰炸机

这些轰-6的改进型号虽然看起来繁杂多变,但升级幅度均不大,在关键的气动布局、航电设备和动力系统上都没有进行过大的改动,只做出一些微调,加装或改进部分设备和武器系统,实现了一些轰-6原来没有的功能,整体性能太大改进。

后期改进轰-6则是受国防战略改变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随着国内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大规模提升,到2005年以后,中国的国防战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解放军空军的作战任务由原来的“国土防卫”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转变。在这种战略转型的影响下,又鉴于新型轰炸机无法短时间内服役,改进轰-6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歼-10首飞成功对中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此时,国内的军工技术则有了长足进步,大量先进军事科技已经成熟应用。这种情况下,按照空军作战需求,轰-6从里到外进行了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改进,彻底转变为一架中型战略轰炸机,即后来服役的轰-6K。在这之后出现的轰-6J/N等改型,也是根据解放军的实际需求在轰-6K的基础上升级而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轰-6K及其后续改进型虽然看起来落后于时代,但其通过改进航电、动力等关键系统后,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重新焕发了活力。再加上防区外武器弥补了其飞行速度慢,突防能力弱的缺点,轰-6K的整体作战能力基本满足空军的现有需求。因此,现代化改进后的轰-6不仅迅速批量交付空军轰炸机部队,而且还展开了大量远洋训练,增强空军远程作战能力。

日本航空自卫队拍摄的轰-6K

由此看来,在新一代轰炸机服役前,轰-6仍将是中国空军重要的作战力量之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K2YEl7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