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中国思维”在美国行不通

“中国思维”在美国行不通

□ 冯 仑

我先讲一下万通当年参与美国世贸中心重建的老故事。“911事件”中,世贸中心两座大楼被飞机撞塌了,我们当时胆子也比较大,2003年就跑到美国去,想进驻新址的7号楼,在顶层建“中国中心”。我们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几年,直到2009年签约。美国政府、市场、企业之间,在重建这件事上的关系和博弈,特别有意思。

先说赔偿的事,有一个犹太老头叫莱瑞·希尔维斯坦,有个房地产集团,他买断了世贸中心99年的经营权,而且鬼使神差地买了份恐怖主义保险,当时还没这个险种,后来这家保险公司破产了。

这个老头也挺过分,大家都知道这两座楼不是同时撞的,一前一后差那么10多分钟,于是这个家族就要两份赔偿,而且理直气壮地去打官司。经过一番调查取证,法庭认定,两座楼的地基是连在一起的,所以算一栋,只陪一份钱,官司就了结了。

因为当时撞那两栋楼的时候,还刮蹭到了另一个楼,就是老头自家的楼,结果他拿赔的钱把这个楼先建了,剩下的两栋楼还晾在那儿。

我们的社会认知,还是集体意志、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伦理是大于商业范畴的,但美国人不这样,生意归生意、官司归法律,各谈各的,政府不管,也没法管。

但政府是不是没作为呢?也有作为。重建地基快出地面的时候,有两个遇难者家属投诉,说亲人还没有挖出来,自己睡不着觉,做梦梦见亲人说自己就压在某个位置,非得让政府再把这个地方挖开看看。政府就愣是把做好的地基又挖开,一直到他们清楚地看见里面确实没有亲人的尸体,这又把地基合上,前后花了2千万美元。政府该做的事,就是抚慰民众的精神和灵魂,让他们心里安定。

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我们这边出了问题,合约要签,结果要层层审批,耽误了时间,人家那边说延期了,不给我们做了。我们就着急,怎么办呢?还是中国思维,找市长、议长,都给老板打电话,老板也不搭理,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那个官是选出来的,没那么牛,说话不好使。

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到美国买地产的事也多,比如中国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邦)达成协议,以19.5亿美元收购希尔顿旗下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

在这个交易里,希尔顿家族出售的是所有权,但是经营权他们还有100年,也就是说,酒店是你的了,但是还是归我管,经营者的权益不会改变。这下双赢了,中国人要的是“面子”,美国人也愿意“吃软饭”,闷声赚自己的钱。

复星买下洛克菲勒家族的曼哈顿广场大楼,也有这个意思,当然按单价算,卖的确实便宜,应该买,另一方面也是觉得有面子。中国人觉得有了所有权,就是被人尊重,洛克菲勒家族也不在乎房子叫什么名字,纯是一个财务上的计算。

其实美国房地产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一个楼特别大,特别便宜,但是没人敢要,为什么,因为运营成本很高,要是租不出去,就赔大了,他们不仅看见的是一座大楼,更是它赚钱的能力。

举个例子,美国写字楼有专门委员会来进行绿色生态评级,物业服务品质、空气、水、建材等等,评得很细,然后分成白金、金、银等级别,现在在纽约,金级以上的写字楼才租得出去,你要是买下一栋银级的,改造到能租出去,得花多少钱?账的算法就不一样了。

我们算账的时候只看到了硬体的大楼,我们很少看到后面软体的运营,以及以后的逻辑。当我们穷的时候,我们只知道过日子能吃肉就是幸福的,当你有钱以后,你才发现,呼吸到干净的空气更重要,你要获得干净空气的价值,远比吃肉要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K2Yrre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