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读书 | 妙手补书,铁笔生辉——古籍修复界“国手”之一赵嘉福作品集“上图首发”暨座谈会举行

读书 | 妙手补书,铁笔生辉——古籍修复界“国手”之一赵嘉福作品集“上图首发”暨座谈会举行

历史蕴千秋,石刻怜万古。作为一项中国传统技艺,碑刻传拓技艺肇始于西汉,至今已经有千年历史,在全国均有分布。清人钱大昕有言:“金石铭勒,出于千百载以前,犹见古人真面目,其文其事,信而有征,故可宝也。”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实际的需要,碑刻、传拓、修复和装裱四项技艺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赵嘉福是上图古籍修复的领军人物,更是当今古籍修复界能被称为“国手”之一者,以“博雅”著称。日前,《铁笔生辉:赵嘉福作品集》“上图首发”暨座谈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

碑刻是使用刻刀,在石头上镌刻文字或图像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文献,待其完成之后,将宣纸紧密贴附于上,使用拓包对宣纸进行拓墨,凸起处着墨变为黑色,凹陷处不着墨呈现白色,这一中国特有的技艺原本保存了石刻内容,将厚重的石刻变成便于保存携带的纸质文献,有利于知识的流传。拓片的装裱与字画装裱不同,因制作时尽量贴合刻石,完成后的拓片较最初平整的纸张有变形,为保留原碑文字图像的笔意和精神,托裱时要做到凹下去的留白处不伸展、不走样,保持拓片立体感。拓片修复则是对出现破损的拓片逐一修复、装帧,恢复其完整性,延长碑帖文献的保存时间。

全面掌握这几项技艺的赵嘉福长期从事古籍修复、碑刻等工作,尤擅碑刻传拓、碑帖修复、古旧书画修复装裱、篆刻。他技术全面,古籍修复、书画装裱、镌石刻字、碑帖传拓、碑帖装裱,五项全能。他的技术风神俊逸,无论手法还是作品,都兼具艺术气与学者气。1961年,赵嘉福拜苏派石刻国手黄怀觉为师。黄怀觉精于刻裱工艺,被郑逸梅先生誉为“刀法佳妙令人莫测,为近百年所未有”。1964年,文化部在北京图书馆举办古籍修复培训班,赵嘉福受上图委派北上进修。在北图期间,赵嘉福师从琉璃厂出身的“北派”国手张士达先生,边学习边实践,很快掌握了“北派”的古籍修复技法。

兼习南北两派,从业六十余年,赵嘉福技艺日臻成熟,作品日益丰富。作为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他平时即注意收集保存自己的作品。2020年,从业六十周年的赵嘉福将自己所藏的有代表性的珍贵碑刻拓片作品悉数捐给上海图书馆。但由于所修复的古籍多归公藏,碑刻原石散落各地,要出版一本有代表性的碑刻传拓作品集并不容易。经过数年的奔走和收集整理,《铁笔生辉:赵嘉福作品集》终于在今年付梓,分碑刻、木刻、篆刻、砚刻、壶刻五个部分,详尽收录了赵嘉福的代表作。书中彩图可见其作品品类繁多,刀笔俱现,文气斐然。同时,海派文化追求卓越细腻,精致淡雅的风格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刻石作品均传神再现了原作的风貌。

上海图书馆是全国古籍保护修复的龙头单位之一。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赵嘉福虽然高龄,但长期致力于此项技艺的传承和人才培养。在上海图书馆,这项技艺不间断传承了数十年,至今是第四代。目前有专职从业人员10名,修复过的古籍作品有《缦华楼诗抄》《瀛环志略》《说文校义》《嘉定钱氏盛泾支世系考》等,碑帖作品有《善大克鼎》《大盂鼎》《城隍庙碑》《李思训碑》等,拓片作品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刻石等,装裱完成上海图书馆东馆“阅读寄语”——世界上最大的手工宣纸“四丈宣”。团队承担着上海图书馆每年年展及主题展的作品修复及装裱工作,如“墨彩斑斓 石鼓齐鸣——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展”等。近年来,上海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举办非遗技艺体验课系列公益活动,普及古籍修复、古籍装订、碑刻传拓等知识,推动非遗技艺体验走近大众。

朴拙可化为轻灵,借碑刻传拓技艺,很多古代碑刻原石湮失,内容却得以保存,为后世书法学习和历史研究提供了实物材料;腐朽可化做神奇,借助装裱和修复技艺,不少古代碑帖珍品得以延续至今。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VerVGD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