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青未了|想起黄河

青未了|想起黄河

文/李哲

滚滚黄河,浩荡入海。我有幸生于黄河之尾、大河之畔。

我第一次见黄河是在初中时期,母亲陪我第一次去滨州玩,人群拥挤的公交车在黄河大桥上仓促而过,未能仔细观赏。青涩的十三岁时,自己连博物馆、图书馆都没见过,后来每当路过诸多的省图或省博时,由衷地羡慕来此参观学习的小学生们,不只因为他们尚且年幼,而是能够如此之早地接触一种具象的知识,并感知其宏伟,这类文化底子和历史视野打得太好了。而我的一切只是后知后觉,若不是坚持阅读和写作,自己又差点被抛在滚滚历史之后,曾经只见到平静的河面,眼里从未出现过那艘名为历史的恢弘大船。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常被称为三江源。今年三月,前往齐东古城遗址返程曾写下一首现代诗,我错把喜马拉雅山入诗。行车中只是觉得别扭,念叨数遍后,方才察觉错误,黄河于我已这般陌生,细细想来,何止黄河,太多常识自迈出校门之后被抛掷脑后,因此时常闹出笑话。

谈起黄河入诗,不免联想到初中英文作文,兵马俑、都江堰、长城、故宫等一众名山大川或名胜古迹的英文翻译都需要费心记忆,黄河却独树一帜,通俗易懂,即黄色的河流,the Yellow River。因此,李华介绍家乡的信中大多数就是这条既蜿蜒漫长,又历史悠久的大河。黄河,仅仅是考卷上一个容易得分的知识点,我们一众人却无视了简单名称之后的那份厚重。

还有语文作文,若以黄河为题,绝大多数的答卷上一定有着一句,啊,母亲,伟大的母亲河。此类一味的歌颂贯穿着漫长的学业生涯,后来告别作文,就连歌颂也全然不在,人们至终都没搞懂她曾如何爱过孩子们,也不了解她又是以怎样的凶狠面目责备过孩子们。数以万年的恩泽,数以千次的泛滥,和蔼与残酷共生,灌溉庄稼丰收时博爱中又透着洪涝毁田破城的痛恨。五千公里的蜿蜒中,七十五万平方千米的流域里,它演绎过怎样的风云。听听河畔的春风,寂静无声,真的无声么,还是回响在时间中,我们听不到而已。

曾经课本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地理词汇,沧海桑田。老师们习惯举例青藏高原上发现过贝壳化石,以此说明山海巨变。我常常目瞪口呆,难以想象,那么深的海变成那么高的山要在什么样的时间跨度中才能完成。若将时间线从亿万年转变到千年间,黄河的造陆能力是极好的例子。黄河每年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入海,将近四亿吨泥沙留在黄河下游,形成了冲积平原,即黄河三角洲。它每年自然增长三十平方千米之多。我家所在的博昌街道面积是三十五平方千米,也就是说每年中国版图上都多出一个街道的面积,这让新加坡、日本等围海造陆的国家羡慕至极。

如今,博兴县距离入海口一百多公里。时间线拖到西周,滨州完全称得上沿海城市,那时的东营还待在海底尚未露头。别人说一座城市非常新,或许有多层含义,若用来描述东营,那一定是最本质的意思。若从大海变为陆地论起,不过三千年,若从人类耕种居住论起,不过千百年而已。沧海桑田,这是身边最好的实例。眼见造大陆,眼见起高楼,这是黄河多么伟大的恩赐。

造陆的泥沙主要来自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黄河携泥沙进入平坦的华北平原后,流速减缓,河床淤积,经年累月,河堤只能不断增高,最终导致了河床高过地面,形成了地上悬河。河面高于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人们不觉地产生担忧,这也是滨州当地先民们的心理处境。自建国后,随着治理能力增强,科技的进步,党的号召,政府的付出,人们才有了安稳感,后顾之忧一扫而空。

今夜,我躺在卧室的床上,想起黄河,如慈母般,她温柔地抚慰着这片土地,田间的麦苗奋力成长,水杯中的饮用水甘甜可口,大河之上吹过的夜风淡淡凉意,撩拨着柳树的枝叶,她奔走万里,安睡在海滨之畔,缓缓滋润着一座叫滨州的小城。

河流是孕育文明的摇篮。黄河滋养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与魂,一直以来屹立在文明舞台中央,河湟、河洛、关中、齐鲁文化是她扎下的根。兰州、银川、洛阳、郑州、济南等历史名城是她生出的枝干。众多文学经典、四大发明等先进科技成果是她开出的花朵。炎黄、老子、孔孟、孙子等思想巨匠是她播撒的种子,不止于此,每一个安睡在她臂膀里的生命都是文明的种子。

她像一棵大树,扎根在百万年前的原野中,历经时间的洗礼,汲取历史的养分,枝干触及天际,枝叶覆盖大半个中国,芳香浓郁整个寰宇。她是一棵树,也是我们的母亲。

作者简介:李哲,九五后,山东滨州人,硕士,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博兴二中教师,《哲论》微信公众号创作者。

壹点号当代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XLdwMQ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