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行“社会主义”改革的“穿越”皇帝——王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行“社会主义”改革的“穿越”皇帝——王莽

在东汉和西汉之间,存在一个持续时间仅有14年的朝代(公元9年-公元23年),新朝。这个朝代由于持续时间太短,再加上人们对西汉与东汉耳熟能详,自然没有在人们心上留下过多的印象。而新朝的建立者——王莽,则更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

新朝疆域图

对于王莽,胡适评价说他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因为他从王莽改革中看到了均平富的思想,因而大胆创新提出,王莽是社会主义者,而现在说王莽是穿越者的说法便是来源于胡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经作过一首千古名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在这里,白居易把王莽看成一个伪君子,一个谋逆篡位的卑鄙小人。

世人评价王莽,多和董卓并提,称之为乱汉贼子。又因为王莽的名字带了一个“莽”字,有人联想起刘邦斩白蛇起义,所以把王莽说成“蛇精”,扰乱汉室,祸害百姓。持有封建忠孝思想的人,基本都否认王莽,因为王莽篡位,是违背忠孝伦理道德的。

王莽画像

那么王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做了哪些改革,才被胡适认为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呢?

王莽生平

王莽出生于公元前45年,卒于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贵乡(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东)人,文献记载身高七尺五寸(大约173公分)。王莽为的后代,济北王田安六世孙,即陈国田齐之王裔,田家失国后,齐地的庶民却依然称呼田家为“王家”,日久,田家由田姓改为王姓。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士,声名远播。

王莽先祖

王莽对当时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且王凤临终时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并在绥和元年(前8年)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公元前1年,元寿二年,汉哀帝去世,此时贵为太皇太后的王政君掌管传国玉玺,任命王莽为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戴,并且其女儿还成为了皇后,风极一时。

《资治通鉴》记载,元始五年(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但《汉书》并未记载平帝的死因。后来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王氏命王莽代天子朝政,先后称“摄皇帝”、“假皇帝”。最终在公元9年王莽正式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封孺子婴为定安公,是为始建国元年。

“社会主义”式的政治改革

王莽在汉末执政期间就尝试进行改革,班固曾对其评价说:“孝平之世,政自莽出,褒善显功,以自尊盛”。但是所谓的政治改革,只有借助帝王的支持才能进行得游刃有余,因此在王莽称帝后,便加快了社会改革的脚步。王莽遵从儒家,他认为儒家所描绘的社会才是最好的社会,他的改革源头便来自儒家的经典《周礼》

《周礼》

1、教育改革

首先王莽扩充太学,增加博士、太学生名额,为学者“筑舍万区”,在全国各个郡县乡都设立学校,普及教育,设置老师。同时网罗各种书籍,包括天文,乐律、兵法、医术以及能教授四书五经的士人前后数千人,推行教育。有趣的是,后来推翻新朝建立东汉的汉光武帝刘秀就在太学的深造,提升了道德学识能力和扩展了交友圈子,从而建立了东汉。

2、土地国有和禁止人口买卖

西汉末年,汉室逐渐衰微,土地兼并日益猖獗,高官权贵们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和雄厚的资本,肆无忌惮地吞并土地。针对这一棘手的问题,汉成帝在位时,曾有大臣建议利用迁徙豪强的办法,来制止肆无忌惮的土地兼并,但最终因为权贵你们的抵制而作罢。到了王莽当政时期,王莽认为此时的贫富不均已经到了威胁社会稳定的严重局面,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因此,王莽规定,人均土地一百亩,多占土地的人家,不管是富豪巨室还是普通百姓,立刻要无条件交出土地,分给贫民,土地不许买卖抵押。天下田称为王田,为国家之田,不是私人所有,平均地权。这种思想只有共产主义人士才能想象得出。

农民劳作

同时王莽还限制人口买卖,虽然没有彻底根除奴隶的存在,但至少做到了逐渐消除奴隶的目的。当时现有的三百六十万奴隶一律恢复平民身份,应该说是很人性化的一面。

王莽的政策是有利于穷人的,把土地拿来重新分配,没有地的,国家配给,这在此后的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就再也没人敢这样提出来,直到新中国的建立。

3、成立“物价局”,禁止商人盘剥

在长安、洛阳等大城市设立五均司市师,分别设置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用来管理市场、平准物价。每季中月,政府评定物价,叫做市平,所评定的物价即为市平价。当市场价高于市平价时,政府以市平价强制购买物品,再以市平价卖给百姓;当市场物价低于市平价时,则由百姓与商人自由买卖。

古代集市

政府在确定市平价时,并非随意制定,而是根据当地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制定,且物价变动每三个月评定一次。这样可以通过政府监督物价,管理市场,防止商人囤积居奇,垄断物价,剥削百姓。这一制定已经有现代社会的影子,让人不得不怀疑王莽的前瞻性。

4、税制改革

王莽在税制改革方面,主要制定了以下三个政策:

(一)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对一切工商业(包括渔猎牧畜,巫医卜祝,旅店经营以至妇女之养蚕,纺织和缝补。)取纯利十一分之一,叫做“贡”,政府收入的一贡即为放款与人民的本钱。贡税与现代所得税的异点在前者没有累进的判别亦没有免征的界限。

(二)处理无业游民:无业的人每丁每年须缴纳布帛一匹,不能缴纳的由县官征服劳役,并供给其衣食。

(三)打击荒废土地:不耕的田和城郭中不种植的空地皆有税。

5、建立行国家信贷制度

这项制度应该说是超出了当时社会的理念,是国家放贷的创始。人民如果有祭祀或者丧喜事而造成钱财不够的情况,可以向政府借款,且不收利息。并且还款的时间为祭祀十日,丧喜事三月。如果因做生意等需要向政府借款的,每年需要缴纳的利息不超过其生意纯净利润的十分之一。这充分考虑贫民百姓的拮据,以免青黄不接时地主趁机欺压,蒙骗和赚取暴利。

铜钱

同时,王莽对皇帝到百官均实行浮动工资制,也就是说当时的官员也有绩效工资。如果天下丰收,那么绩效工资就高;如果出现天灾或者治理不当,就会降低绩效工资

6、盐铁酒等产业国家专营

在汉武帝时国家已实行盐铁和酒的专卖,其后酒的专卖废于昭帝时;盐铁的专卖,宣帝时废时而恢复。王莽除恢复酒的专卖外,更推广国家独占的范围及于铜冶和名山大泽的资源的开采,这其中其实明确了国家对山泽湖泊资源的控制。这样也避免了官商勾结,投机倒把。

古人炼制铁器

7、地理和官职正名

王莽首先是恢复《禹贡》中“九州”,把汉武帝十三州改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把原部州具有监督职能的最高长官“刺史”改为“州牧”,爵位封为男爵。这时的州牧权力不大,只能监督一州所属的几个郡县。

九州图

同时其还试图恢复周代的五等爵制度,即公、侯、伯、子、男。爵位和官位一一对应。公者,即王公也;侯、伯可以做太守的官;子、男可以做县令的官。周代社会的维系,是以宗法制做为基础的。理论上讲,周朝整体是一个大家族,周天子就是最大的大宗,各地相对于周天子而言都是小宗,但各地都有局部区域的大宗,这就是“公”。

王莽对人名也进行改革,他认为单字名最高贵,最正统,双字名比较低贱,以至于全国清一色的单字名。有心人可以发现东汉时期几乎都是单字的名,一直到三国时期都是,张飞、关羽、赵云、刘备、孙权,都是单个字,直到晋朝才略有缓解,在名字后面加多个“之”。

8、改变番夷的地位和名称

王莽认为四海之内只有一个皇帝,所以,下令四夷不许称帝,把汉朝皇帝授给匈奴的印玺收回,而只给印章,如把匈奴单于改名为“降奴服于”,改高句丽为“下句丽”。很明显贬低了匈奴的身份,这一点上,匈奴很恼火。由此也可见王莽固执的儒家思想,很在意虚名。

结语

以上的改革在我们当代人看来是很好的,但是却与当时社会的发展相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符合国情。王莽的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这些人恰恰属于国家的统治阶级,往往是政令所出,下面不作为,行政处于瘫痪状态。又因为此,激化了许多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动荡。再加上黄河改道等天灾,以致各地豪强与暴民纷起,新朝仅14年就被推翻,王莽也被叛军所杀。终其一生王莽都自奉甚俭、治家严苛,他曾先后命三名行为不端的嫡子自尽。

王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很多想法都超越了时代,让很多人以为他是一个穿越者。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不能因此否定他。他是一个用自己的实践去实现儒家所认为的社会形态,是一个愿意为自己的社会理想而奋斗的君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b0R9WeM.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