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从新民晚报红双喜杯出发,王励勤为上海乒乓展开一张蓝图

从新民晚报红双喜杯出发,王励勤为上海乒乓展开一张蓝图

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昨天落幕。从见证者、参与者到组织者,新任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主席王励勤与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对于未来办赛的设想,对于壮大上海乒乓球队伍的建设,一张蓝图也已在他面前徐徐展开。

拿起乒乓拍,打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喜迎元宵佳节,卢湾体育馆里,乒乓球爱好者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乒乓球元宵”。

昨天,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正式落幕,沿浦一队、佰健队、HPT四队分获甲、乙、丙三个组别冠军。

从见证者、参与者到组织者,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主席、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主任王励勤同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感情,愈发深厚。作为新任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主席,对于未来办赛的设想,对于壮大上海乒乓球队伍的建设,一张蓝图已在他面前徐徐展开。

01

一份情缘

同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渊源,还要从2005年上海举办第48届上海世乒赛说起。伴随着一届盛会的举行、一个品牌赛事的创办,上海在世乒赛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迎接这场上海首次举办的世界级乒乓球赛事,在倒计时100天之际,1029名市民早早地赶到文新大厦,在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开球之后,大家投入到紧张激烈的首届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100天后,上海喜迎世乒赛,决赛场上,王励勤逆转队友,在家门口捧起了男单冠军杯圣勃莱德杯。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励勤感慨,这是自己运动生涯最具特殊意义的一届世乒赛。“众所周知,2003年和2004年,国乒男队收到了外国选手的冲击,国家队无疑想在第48届世乒赛上打个漂亮的翻身仗。”王励勤坦言,“我作为本土球员参赛,跟其他运动员的心情是不一样的,非常激动,与此同时压力真的很大。”决赛那天,现场观众的每一声加油,都仿佛充满了力量,王励勤每一次挥拍,都势不可挡。“毫无疑问,这是个分量很重的冠军。”

站在领奖台上,王励勤清晰地记得,球迷们一张张喜悦的面庞。“对于广大球迷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好的近距离了解乒乓赛事的机会。而随着世乒赛的举行,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这一品牌的诞生,更助力了乒乓球这项运动在全市的推广和发展。”随着王励勤在家门口夺冠,乒乓球已经“热满申城”。

02

常办常新

卢湾体育馆正中央,本届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决赛正在进行。甲乙丙三个组别共6张球台的对阵双方,拼杀激烈。近3个小时后,才全部决出胜负。甲组最精彩,上海悦隆乒乓球俱乐部和沿浦一队聚集了一批前国手,尤其是最后一场双打,双方比分交错上升,现场观众的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看台上,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看得津津有味,和身旁的王励勤讨论双方的技战术。

在王励勤看来,这是每年上海乒乓人喜迎新春佳节的必备节目。“这个比赛的特点很鲜明,首先是气氛热烈,被大家誉为乒乓‘春晚’,其次是参赛人员广泛,最开始是上海的乒乓球爱好者,后来逐渐覆盖到长三角、乃至全国。第三就是水平高,除了草根选手,也吸引了一批有专业背景、甚至国家队经验的选手来参赛,对提高整个赛事的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除了现场观众自发观看,网络直播平台上,也吸引了近40万的观看人次,在全国球迷中引发热议。今年的赛制,又有了创新,推出的是混合团体赛,要求每队必须有一名女运动员参加单打,第三场则必须是双打比赛,最后一场为金球赛制。“这就需要队伍提升综合实力,不能仅靠一两名高水平运动员。”王励勤说道。

如何让新民晚报红双喜杯常办常新?王励勤已经开始展望下一届比赛了,“我们新的一届协会一定会传承以往的办赛经验,在未来的举办过程中持续创新,举办符合当前乒乓球发展趋势的比赛,尤其是听听参赛者和观赛者的意见和需求,打造出有影响力的赛事。”

03

大有可为

“大有可为”,这是王励勤给上海市乒乓球协会未来工作的定义。“新的时代,体育社会组织特别是单项协会,大有可为。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他解释道,一般而言,单项协会承担的是赛事推广和项目普及的工作,而新时代下,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职责,“比如,如何宣传乒乓球的文化和精神,除了专业乒乓人了解这项运动,还要在更多青少年朋友中去传播这些文化。”

在这个大背景下,王励勤和同事们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很多。为了加快培养乒乓球的专业人才,裁判员队伍的建设不容忽视,对这个项目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高水平的裁判队伍,才能够准确把握乒乓球发展的趋势,也能提高办赛质量。”

教练员培训,他也提出了新思路。“之前乒协做了大量工作,对业余乒乓球教练的等级评定制定了相关标准,目的是希望在乒乓球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更加规范。”对此,王励勤发出“招募令”,“专业的队伍中,也可以吸收来自学校、俱乐部的教练员,如果愿意,欢迎来参与我们的教学工作。”

04

新的探索

“一日乒乓、终身乒乓”。早已告别运动员身份,担任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主任的王励勤在崇明体育训练基地管理各支体育队伍,而乒乓球项目,始终是最令他牵挂的项目之一。

尤其是当选新一届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主席之后,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王励勤的第一把火,指向了后备人才的发展。他坦承:“虽然乒乓球是上海体育重点布局项目,多年来培养了一批优秀运动员,但是我们发现,跟其他体育大省比,我们还是有一些差距的。”如何吸引更多年轻的乒乓球爱好者参与这项运动,从中挖掘出好的苗子?

2023年的第一件事是,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与中国乒乓球学院共建上海市乒乓球二线运动队训练基地,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畅通乒乓球优秀后备人才培养通道,增强上海乒乓球人才梯队的厚度和质量。今年寒假开启首次训练营,面向全市16个区招募,共录取46位2011年至2014年出生的小运动员,由上海队运动员兼教练尚坤进行持续追踪,明天,上海队主教练张扬还将亲自去到训练营授课。“这支二线队伍,将纳入上海乒乓球运动的后备梯队,为一线队伍输送人才,使一线队伍的金字塔更大、质量更高。”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乒乓球羽毛球运动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李备补充道,“与此同时,通过中乒院的平台,能够真正实现体教融合,让孩子们得到学习和训练的双重保障。”

乒乓球从娃娃抓起。探索一条新路的过程中,有着未知的困难,但只要目标明确、齐心协力,上海这一乒乓球世界冠军的摇篮,必将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大有可为。

撰文:新民晚报记者 陶邢莹

图片: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新华社图

编辑:沈毓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j21bQ4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