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蛋壳陶与威海沙里店遗址

蛋壳陶与威海沙里店遗址

文|陶遵臣

山东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延续,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有4600年至4000年的历史。考古学上一般把山东的龙山文化称为“典型龙山文化”或“山东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现与确立,揭开了山东古代历史的新篇章。在威海也有龙山文化遗址,这就是沙里店龙山文化遗址。

龙山文化最典型的器物便是黑陶,黑陶距今约有6000年的历史。中国古人崇拜黑色,黑陶中的蛋壳陶在当时是最高规制的祭祀用礼器。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慢慢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从而形成了黑色陶器。黑陶是继彩陶之后,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威海沙里店遗址

黑陶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黑陶主要以砂质、泥质为主,有部分磨光,器表多为素面,有的饰以弦纹、划纹、镂孔。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手工业水平的进步,黑陶的制作工艺也不断提高。中晚期的黑陶以砂质陶和细泥陶为原料,还出现了制陶水平最高的蛋壳陶。

蛋壳陶乌黑光亮、胎薄质坚,由此说明当时的制陶匠人已经掌握了快轮旋制技术和高温焙烧等工艺。

蛋壳陶因其陶胎薄如蛋壳而得名,陶胎最薄的地方多在盘口部位,一般厚度在0.2毫米—0.3毫米,其余最厚的地方也不足0.5毫米,重量不超过70克。龙山文化发现的蛋壳陶表面乌黑光亮,由两部分套合而成。

蛋壳陶的制作工艺极为讲究,盘口、杯部及底座部分都有细密的同心圆轮纹。制作蛋壳陶的陶土要非常细密,必须把陶土放在水中反复淘洗,以去掉杂质,并去粗取精,然后用快轮拉坯成型,再放入高温陶窑中烧制。蛋壳陶通体漆黑油亮,光可鉴人,几乎没有渗水性,足见当时烧窑的技术十分纯熟,匠人对火候的控制也是出神入化。

已经发现的蛋壳黑陶杯均出自龙山文化时期的大、中型墓葬中,而且往往单独摆放在墓中显要的位置,不与其他随葬品混在一起,应是供当时的社会上层专用的一种礼器。

随着商代青铜器的出现及发展,黑陶的生产也由盛转衰,并渐至消失。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这样评价龙山文化的黑陶:“这个文化最显著的器物是陶器,拥有这个文化的人民是极精巧的陶工。他们所制的陶器可与中国制陶技术最好的产品相抗衡,而形式的轻巧、精雅、清纯之处,也只有宋代最优良的瓷器可以与它媲美。”

沙里店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威海市文登区文登营镇沙里店村北200米的丘陵上,发现于1974年,是目前胶东地区最大的古人类遗址。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500米,文化堆积层厚约2米。考古学家采集到的文物有石器、陶器等,石器有斧、矛等,陶器有鼎、罐、盆口沿残片及鼎足等,器物纹饰有附加堆纹、弦纹等,其中黑陶器、灰陶器较多,距今有4000年至4800年。1977年12月,沙里店龙山文化遗址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成为山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登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有5000年历史的“蛋壳黑陶杯”,它是在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这件“蛋壳黑陶杯”高22.6厘米、口径9厘米,是用纯泥质黑陶制作而成,全身乌黑发亮,样式很像现代的高脚杯。最让考古专家称奇的是,这件“蛋壳黑陶杯”的厚度如此之薄,专家们也尝试对“蛋壳黑陶杯”进行复制,但尝试了很多次都难以成功。那么,5000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制作“蛋壳黑陶杯”的呢?要知道那个时候根本没有精确的仪器,只能靠着工匠高超的技艺。

蛋壳黑陶杯

“蛋壳黑陶杯”有“薄如纸、硬如瓷、明如镜、黑如漆”的美誉,这种一触即倒,很容易破碎的珍贵器物,绝非一般生活用具,可以断言“蛋壳陶”应该是专为礼仪活动制作的器皿。

为什么蛋壳陶会成为祭拜神灵的礼器呢?据地质考证发现,龙山地区在远古时期地处沿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海神有无尚的崇拜,尽管人们通过各种方法来拜祭海神,但是依然阻止不了大海的咆哮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在4000多年前,生活在龙山地区的先民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在地震、海啸这些人类无法躲避的自然灾害面前,鸟类却能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因此人们在制作祭祀礼器时,就特意制作得轻盈小巧,蛋壳陶就这样诞生了。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l2D5RY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