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期待竹篮回归生活

期待竹篮回归生活

用手工编织而成、美观又实用的竹篮,用今天的话来说,既充满中国元素又环保。

喜欢去杭州,喜欢看风景里路边摊展卖土特产,这种祥和的景象看一路、醉一路。早些年,此醉莫过于看买卖竹篮和天竺筷,那时这交易盛况空前,不由感叹:一片新篁清香里,不辞长作杭州人。

据说竹篮原产自浙江嵊州和安吉,可一旦在杭州出现,就成了“飞来之石”,自然也成了杭州最有代表性的土特产。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从杭州回沪的上海人,无不人手几只,自用或送人:家家户户的掌勺人,更是天天提篮上菜场;而“挂篮头”一说,则活灵活现地表达了上海人与竹篮间的亲密关系。除龙井茶,那时似乎没有东西比竹篮更普及、更能代表杭州了。当年在杭州是楼楼一夜听春雨,处处明朝卖竹篮;在上海则是人人知道杭州篮,家家都用天竺筷。

许多年过去了,我父母家的过道上,还有两只已老成咖啡色的竹篮,安静地悬挂在楼梯的角落里。回想起来,那两只有点纪念意义的竹篮,还是我很多年前去杭州旅行结婚时买的。返回时,顺便在火车站附近买了两只竹篮,送给二老。那时长途巴士还未兴起,乘火车几乎是上海人去杭州的唯一途径,火车上带竹篮的比比皆是。

这两只竹篮在十多年里,相依相随伴父母买菜,直至塑料马甲袋出现,过道一角才渐渐成了它们的委身之处。过去日日伴随的买菜竹篮,现在即使寻遍杭州,也很难找到了。然而,打开电脑,展现的却又是另一番景象:满目皆是工艺、精品竹篮。这些价格颇高的工艺品,有点“遍身罗绮者”的味道,难进百姓家,也是情理之中了。把手工竹篮推向艺术之林并不错,但似乎又加剧了离开日常生活的速度。

用手工编织而成、美观又实用的竹篮,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充满中国元素的非遗,且环保。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它或许还是夫妻双双去菜场的见证。“多情风物堪入诗”,过去须臾不能离开的宝贝,现在却被搁置一边。曾在网上看到温州有人为环保,送出万只菜篮,感动了许多人的故事。希望竹篮能早日回归千家万户,那也是我们环保意识再次提高之日。(冯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l2Drr9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