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都是他的儿子,为什么皇帝选李建成而不选李世民?

都是他的儿子,为什么皇帝选李建成而不选李世民?

这一日风云密布,李世民握紧手中的缰绳,只见他沉默了许久,最后只是问守在身边的将士一句:“同样是父皇的儿子,为什么父皇不选我反而是选了李建成?”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清晨,在刚刚诞生九年的李唐王朝的皇宫的玄武门外,发生了一场兄弟相残的惨剧,整个事件所牵连的人命高达数百人,甚至动摇了唐朝在河北的统治。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而李世民,就是这场政变的发起者。

  李世民本是唐朝开国君王李渊与发妻窦氏所生次子,他与李建成、李玄霸、李元吉、平阳昭公主一母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李世民幼时聪明机智,年少从军便立下汗马功劳,他为李渊建立大唐王朝屡建奇功,《资治通鉴·唐纪五》曾记载道:“上以秦王功大,前代官皆不足以称之,特置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冬十月,以世民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增邑二万户,仍开天策府,置官属。”

  这段话可以看出几点信息:

  一、大唐初建国时李世民不是太子而是秦王,太子正是他的嫡亲兄长、李渊的嫡长子李建成。

  二、李世民在李氏王朝打天下时可谓是战功赫赫、封无可封,这个时候总不能把占着礼法又名正言顺的李建成废了让老二李世民当太子,李渊只好别出心裁地特置出天策上将一职,而天策上将可以自置官属,也就是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这样李世民的政治集团就可以合法化,这个权利和太子的东宫体系差不多,等于可以名正言顺的组建自己的小班子,培养自己的势力,这样双方都皆大欢喜啦。

  三、李世民可谓是唐朝开国第一大功臣,这样具有赫赫威名的他不仅是太子李建成的威胁,也是皇帝李渊的威胁。

  于是,地位与权利都达到巅峰的李世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虽然功劳最大却越不过太子李建成,李渊给他更大的权利却又开始有意识地扶持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来打压李世民。到了后来,太子与齐王联手对付李世民,太子把握朝政、结党营私,对李世民的秦王府进行打压分化,挖墙脚尉迟恭不成,就将其诬陷下至诏狱,还要将程咬金打发到地方上担任康州刺史,甚至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两大谋士都被逐出秦王府;齐王作为拒突厥统帅,更是要夺秦王府精锐为自己所用、架空李世民。

  李世民的日子越发不好过。

  向上一步,是自己应得的至尊之位;退后一步,是心中的悲愤与不甘。两相比较,李世民当然是选择玄武门之变!

  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长安都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一剪射杀太子李建成,属下尉迟恭进宫名为护驾实为逼宫唐高祖李渊。同样都是父皇的儿子,为什么他选李建成,而不是我这个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李世民?

  没有人给李世民答案,于是他选择撕开考题,走向另一方天地。

  此时的李渊,早已没有了选择的权利。

  太子和齐王都已死在玄武门之变中,此刻李渊只剩李世民这一个最优秀的嫡子,而且这个儿子目前还没有废了老子自己登上皇位的意思,李渊不得不退让。

  权力之下无父子。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不久后变被封为太子。同年八月初九,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

  李世民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纵览玄武门之变全过程,为了心中的大业、为了手中的权力,李世民有违人伦亲情。然而那时的李世民可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尔为刀俎我为鱼肉,若不发起这场政变,李世民焉有活路?

  两难之际,李世民不得不放弃帝王家的亲情。此后在位多年,李世民励精图治,造就大唐盛世,他的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v2jrm2p.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