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龚仕建
防火巡查党小组成员发现火情第一时间上报乡镇党委,在乡镇党委汇报县指挥部的同时,其他扑救队伍同步做好准备工作,在指挥部发出命令后,各类人员和交通运输车辆迅速集结出动,第一时间赶赴火警发生地点……这是记者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界头庙镇森林防灭火演练现场看到的场景。
“在演练时,火情能应对得如此迅速,得益于把‘五级联动’工作机制运用于森林防火工作全过程,有效解决了突发情况下一线与上级部门信息不对等、沟通不顺畅、行动不一致的突出问题。”界头庙镇副镇长马甲说。
马甲所说的“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就是黄龙县创新建立的“县委领导、基层党委落实、党支部组织、党小组联户、户管人”五级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将组织、阵地、人才、信息等资源有机整合、统一调度,快速传达党委政令、高效落实工作任务、全面掌握群众诉求、精准解决一线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推动基层治理高效能提升。
上下贯通 危急关头快速反应
黄龙县素有黄河流域“绿色明珠”“陕西一叶肺”的美誉,森林覆盖率87%,林草覆盖率92%。近年来,黄龙县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不动摇,把森林防火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按照“预防为主、防灭结合”的森林防火工作思路,全面落实“林长制”和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县委领导、基层党委落实、党支部组织、党小组联户、户管人”的“五级联动”机制贯穿于森林防火责任落实、政策宣传发动、信息上传下达、野外火源管控全过程,有效推动森林防火工作高质高效。
白马滩镇政府与驻地项目单位联合开展防火演练
以往森林防火应急演练和灭火处置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如县级专业扑火队伍来了没有运兵车,运兵车来了没人坐等。通过运用“五级联动”机制,黄龙县第一时间把森林防火工作要求、注意事项等信息指令快速传达一线,发生火警时,党小组成员划片包干,第一时间将位置、火情等情况直通乡镇党委,在乡镇党委汇报县级指挥部同时,其他扑救队伍同步做好准备工作,待指挥部发出指令后,能够快速反应,做到火警信息“直上”、政令措施“直下”,实现“早部署、快行动,早发现、快反应”。
通过落实“五级联动”机制,黄龙县自下而上全面、精准掌握火警信息,自上而下快速、高效落实扑救措施,做到森林防火点对点沟通对接,消除以往信息沟通和工作落实中的时间差,促进森林防火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县连续6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林区社会稳定。
网格包片 隐患排查不留死角
“以前灾害信息的传递速度在1-2个小时,现在通过‘五级联动’划分网格包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实现了各类灾害隐患信息实时跟踪,有效解决了隐蔽因素致灾与小灾伤人等问题,消除群众身边‘小灾害’隐患治理盲区。”县应急管理局局长邢利斌说。
应急力量薄弱、联动能力不足、统筹调度不强等一直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黄龙县探索建立应急管理“五级联动”网格化治理体系,将原来政府领导、各专业委员会行业监管、乡镇属地落实的三级应急管理模式,转变为“县委、县政府—党委(行业)—党支部(村委会、部门单位)—党小组(村民小组、社区)—网络员”的“五级联动”应急管理网格体系,从“行业直管”到“网格包片”,职责分工更加精细,隐患排查不留死角,充分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应急管理工作能够抓在经常、落在平时,全力筑牢应急安全防线。
应急处突党小组在防汛抢险中帮助群众安全撤离
黄龙县依托“五级联动”网格化治理体系,把工作做在灾害前,实现网格管理有机构、有队伍、有预案、有物资、有场所、有平台“六有”,推动应急管理机制、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灾物资村村覆盖。
今年以来,黄龙县累计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94次,检查单位、企业265家次,治理风险隐患283处,开展覆盖全民应急技能培训4次,组织各类应急演练83次,修订完善预案166个,村组制定应急处置方案94个,实现预警监测、群防群治、应急处突等全覆盖,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米”,县域防灾救灾减灾综合能力水平跨越式提升,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站式”托管 带动群众实干兴业
“由于村里大多数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务工,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耕种土地成为了很多农户的负担。根据这一现状,界头庙村党支部落实‘五级联动’机制,成立了黄龙县坤塬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土地代耕代收的田间管理和全程托管新模式。”徐长生侃侃而谈。
今年以来,黄龙县探索“县委领导、乡镇党委落实、村支部组织、合作社带动、党小组联户”的产供销全流程“一站式”托管服务,将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扎实践行“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带领群众实干兴业、勤劳致富,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五级联动”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黄龙县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整体谋划,全面推动,在界头庙、圪台、白马滩、三岔等乡镇结合实际率先做优专业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托管服务。
“自从建立合作社,对于老百姓来说种地方便了,从种到收基本全部由合作社管着。统一进行犁地、旋地、病虫害防治、收割、秸秆还田和玉米入保险,一亩地比起市场价格省了100元;对于村集体来说,今年共签订合同6000亩,村集体有了可观收入;另外,合作社通过两种耕作模式获得的最终纯利润按照比例进行分配,用于村干部报酬待遇、村集体积累和农户分红,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发展壮大公益事业及合作社,既富了群众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界头庙村支书吕玉臣算清了这笔账。
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一抓到底。“五级联动”机制优势凸显,黄龙县协调财政专项列支100万元用于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推动落实,同时制定出台《黄龙县农业产业奖补办法》,将玉米社会化服务列入重点奖补范围,明确100元/亩的奖补标准,激发镇村推动、新型经营主体落实、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和动力。部门、乡镇建章立制推动落实,根据基层工作需要,将社会化托管服务项目策划、包装、实施及营商环境优化作为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治理内容,建立定期调研指导、分析研判、责任追究、鼓励激励等相关制度,不断提升工作质效。
值班编辑:贾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