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智能手机“全面屏”风云再起?但愿这次别令人失望

智能手机“全面屏”风云再起?但愿这次别令人失望

曾经“全面屏”是整个行业的共同追求

早在2016年秋季,当小米方面以“One More Thing”的形式端出初代MIX概念机时,他们不只是用一种全新的设计惊艳了友商和消费者,更重要的是还成功将“全面屏”这个概念推广到了整个市场中,并深刻影响到了后续很长一段时间的智能手机产品设计。

回顾历史就会发现,差不多就是在2017年到2019年这段时间里,“全面屏”也成为了几乎所有厂商一定会去“蹭”的热点,甚至可能都没有之一。在那个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明明有着“大额头”、“大下巴”的机型都敢号称自己用了“全面屏”,甚至还有厂商提出过诸如“18:9就是全面屏”、“屏占比高于80%都是全面屏”之类的观点。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对于“全面屏”、“屏占比”的追求,也确实显著的推动了整个手机行业自上而下的技术革新。毕竟也就是在那几年里,整个手机行业就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从“16:9”到“18:9”,再到“刘海屏”、“水滴屏”的转变。

甚至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我们还迎来了至今看来也依然十分特别,诸多专门为了提升“全面屏”观感、追求极致“屏占比”而生的技术和设计。

比如升降式前摄

比如前后双面屏

比如基于棱镜折射原理的“光学无边框”

又比如超大曲率的“瀑布屏”

然而,近年来手机厂商似乎不太提及屏占比了

然而正如“盛极而衰”所形容的那样,也就在这一系列将“全面屏”做到了极致的设计出现后不久,整个行业似乎就突然又对全面屏“闭口不谈”了。

比如说在前摄的设计方案上,自2019年年底“挖孔屏”初现端倪至今,它就几乎一直占据着整个业界的外观设计主流方向。乍看之下观感更极致的升降式模组、前后双屏等设计,反倒是很快就变得鲜有人问津。

又比如说在屏幕的造型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顶级旗舰开始放弃“大曲面”、转向了所谓的“微曲”设计。而在中端机型上,会让屏幕边框看起来更明显的直屏更是成为了如今不少消费者坚定的首选,甚至反向引发了部分厂商“柔屏直用”的风潮。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不是还有屏下摄像技术吗,它总归是最近两年才出现、能进一步提升屏占比的切实进步了吧?Emmmm……这还真不一定。

一方面,纵观目前的整个市场就不难发现,至少到目前为止,配备屏下摄像的机型还真没有一款是足以称得上“顶级旗舰”这个定位的。也就是说,各品牌似乎都并未将其视为特别高端的卖点来对待。

努比亚Z18的左右边框采用了光学折射设计,从正面看几乎不可见

另一方面,前文中我们曾提及了名为“光学无边框”的设计。事实上,这项技术也出自如今凭借Z50 Ultra、红魔8 Pro系列等屏下摄像手机,而名噪一时的努比亚之手。但纵观目前努比亚旗下的机型会发现,他们并没有为最新款的屏下摄像机型配备“光学无边框”结构,也就是说其“屏占比”实际上还没有做到厂商能力上的极致。

“高屏占比”设计的短板,注定了它的命运

为什么会这样呢?同样是在回顾了过去两三年里智能手机的屏幕配置、新品发布会宣传点后,其实就不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首先从用户体验上来说,不论是刘海屏、水滴屏这些早期方案,还是后来诞生的那些“全面屏”设计,诸如升降式摄像头、前后双面屏,乃至屏下前摄,其实普遍都存在着一些非常明显,而且是技术上难以解决的短板。

比如升降式前摄会进灰、会进水,时间长了可能会卡死、会有异响,而且升降式电机和模组本身又重又厚,会严重挤占机身的内部空间,反而使得手机难以配备更好的后摄和更大容量的电池。

比如前后双屏虽然正面观感近似完美,但背屏的“屏占比”则往往低得可怜,而且正反两块屏幕之间的切换逻辑并不好做,弄不好就会大幅增加耗电量。除此之外,正反都有屏幕也就意味着手机跌落时屏幕损坏的几率就变成了两倍,无形中会大幅增加潜在维修成本。

小米MIX4之后,小米旗舰机就再无屏下前摄

除此之外,屏下摄像头的成像能力更是持续了数年,直到现在都没有完全解决的业界难题。就算部分游戏玩家会说自己“不在乎前摄”,但这毕竟不能代表整个市场的需求。换句话说,只要屏下摄像的成像品质不能做到压倒性超越(而非齐平)开孔前摄,它基本就不太可能在主流、乃至高端产品中取代后者。

其次,纵观这些年的智能手机产品会发现,其实手机的屏幕技术并非“一成不变”,反而是在快速进步的。但进步的方向不再是以“屏占比”作为核心,而是更偏向屏幕本身的高分辨率、可变刷新率、HDR高动态范围显示等,更加贴近实际使用场景的“硬核”内涵。

2020年初的OPPO Find X2 Pro,屏幕硬素质能“吊打”一众“真全面屏”机型

更加有趣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单纯主打“高屏占比”的屏幕技术以及它们的相关产品,却往往在显示方面不能达到同期的顶级水准。而这或许也进一步促使了厂商和消费者“抛弃”屏占比概念,并淡化“全面屏”的相关宣传。

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全面屏”有望迎来极致吗

那么问题就来了,以上的种种现象是否就意味着“全面屏”概念已经过气,相关产业链和手机厂商已经没有再往这方面去努力了呢?

还真不是。事实上,就在最近这几个月里,我们接连迎来了多款“偷偷”刷新了智能手机屏占比、边框宽度记录的新机。

比如说去年年底发布的小米13,其边框宽度仅1.81mm,是目前已知、已发布的量产机型中的最窄边框。

又比如说今年年初亮相的三星Galaxy S23、Galaxy S23+,就都拥有1.95mm的超窄边框。考虑到它们的市场定位和独占的定制SoC,这也使得当前业界性能最强的旗舰产品,同时也是屏占比最高的机型之一。

根据近日出现的一份爆料信息显示,苹果方面按惯例将于今年秋季发布的iPhone 15 Pro Max屏幕盖板玻璃或已定型,而它的边框宽度可能将仅有1.55mm,有望创下旗舰产品的屏幕边框新纪录。

于是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尽管如今手机厂商在发布新机时,普遍已经不再会拿“全面屏”作为主要的宣传点。但很显然,在满足了基础显示素质的前提下,大家并未放弃对于“屏占比”的追求。而且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在屏幕分辨率、亮度、刷新率,甚至包括屏幕表面玻璃强度都已经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再去谈“全面屏”,实际上要比前几年显得实在了许多,可行性也高了不少。

只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升降式前摄、前后双屏之类的设计,就能“卷土重来”了,毕竟要想指望实现100%“正面就剩一块屏”的观感,说到底还是得等屏下摄像技术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迎来跨越性突破才有可能。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x0ayBG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