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青未了/冯哲老师之印象

青未了/冯哲老师之印象

冯喆老师印象

文|秦英霞

偶然的机会,有幸认识了冯喆老师。

我在《山石榴》公众号上经常读到冯老师发的作品,有诗歌有散文。歌颂亲情,感恩老师,怀念母亲,感谢妻子,思念儿女……题材丰富多样,感情真挚生动,诗句别致新颖。让我甚是敬佩。

教了几十年语文,我被课本里的名篇束缚了思维,尤其对诗歌欣赏,特别在意韵律、节奏和意境的美。冯老师把日常熟悉的事物写进了诗歌,别有一番情趣。

《妻子是个大导演》:“……看大葱站成几句茁壮的诗行,一畦韭菜隔三差五就能发表一篇又一篇碧绿的原创……”句句都是他对相濡以沫妻子的赞美;

他这样夸儿子的优秀“天大的学海,你乘风破浪,举起一束又一束璀璨的芬芳,把我们有些昏花的眼一次又一次擦亮。”

再看这首“看肥胖的玉瓜低头瞌睡,叶子发出一声声无奈的叹息。但更多的是果实结成的惊喜……”真挚的感情在冯老师笔下汩汩流淌,变成了一篇篇新奇的诗行……

冯老师文思如泉,以饱满的创作热情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在大量悦读冯老师的作品之后,也对冯老师渐渐有了些许了解:冯老师是茌平区某中学退休老师,他在各地报刊及微信平台上发表了上千篇文学作品。

2021年,冯老师创办了【茌平文苑】》微信公众号原创文学平台,后来向我约稿,我有点为难,因为自己不会用邮箱发稿,给大平台投稿,都按编辑要求找女儿帮忙。如果用微信向平台投稿,势必增加冯老师的工作量。冯老师心细如发,他察觉出作者群里,像我这样不会用邮箱的大有人在。就特地声明:可以直接把投稿内容用微信发送。又特地嘱咐我,写好了的文章直接发给他就行。

每次都是这样,冯老师收到我的稿子,不厌其烦地修改润色,然后编辑刊发在平台上。

记得第一篇是写乌以强老师,他给改了题目发在公众号头条上。有一篇文章写邻里关系的,我以邻居名字为题目,他改成《好邻居》,又教给我怎么用倒序和插插叙等手法进行描写;还有一篇《冬天的故事》他改成《取暖》之后,删去了一段文字,添加了一些更细致的情节。为了提高作品宣传力度,他把这些作品推到都市头条上,阅读量几十倍增长。

冯老师不遗余力的提携新人,他把我拉进一个个作者交流群,给我提供刊物的邮箱,告诉我副刊用稿风格,他希望我能够有所建树。

冯老师是茌平区作协副主席,他虽远在外地,担负着照看孙女的任务,但他依然兢兢业业地为了茌平文学创作事业的繁荣努力工作着。迄今为止,他已经主持编写了三本《茌平文学作品精选》;主持搞了两次全国征文大赛;并且身先士卒、无怨无悔地经营着【茌平文苑】公众号;协助其他作协领导组织中学生作文大赛等等。冯老师真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我认为。

冯老师本来可以悠闲自在地享受退休生活,体验含饴弄孙的快乐,现在却忘我地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有时候我经常想,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作者,他都这样热情相助,作为他的学生们,该是多么幸福呢?冯老师,您走过贫穷的童年,少年立志求学,青年时期又为工作为生活打拼。教书育人的同时把自己的儿女培养那么优秀。如今为了文学爱好者们,整理文稿,改错指正,辛苦编审刊发推送,无悔无怨地奉献着自己。”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正是您真实的写照。

请允许我由衷地说一声“冯老师,您辛苦啦!

壹点号 好梦成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x0qR44L.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