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商业重组与社会巨变《跨界战争》

商业重组与社会巨变《跨界战争》

商业重组与社会巨变

《跨界战争》读书笔记

时代在变革、财富在重组、权利在划分……这些正在发生

未来属于有知识、懂新技术、洞见趋势、并携带正能量的人

这本书让你活在当下、读懂未来!

这本书是是2015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水木然,天涯社区牛人。当时之所以购买就是因为封面上的这几行字,但一直到今天才开始阅读。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由于距今时间跨度较大,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描述,明显感觉拿今天的观点来看有些过时,但整本书信息量非常大,涉及到政治、经济、金融类的很多知识,作者用很平实的语言讲述出来,很容易理解。所以人人觉得副标题反而更适合做主标题,摘抄部分用于以后的巩固。

一、2015的危机

从2010年开始,中国普通百姓的财富经历了几轮残酷的蒸发,第一次是由于民间借贷和互联网P2P的兴起,在过去的几年有大量的民间资本瞬间化为乌有。11年的温州,12年的鄂尔多斯,13年的陕西神木等。第二次是2015年的股灾,两市流通市值减少了22万亿元,个人投资者人均损失约为6万元。股灾损失是14年国家GDP收入的八分之三,这次股灾绝对是史无前例。第三次就是银行存款,定期存款利率从08年的3.6%直接下滑到15年的1.5%,考虑到通胀水平大概在6%左右,也就意味着银行存款每年都在贬值。最后一次就是房子,作者当时的判断在2022年完全成为现实,有多少人穷尽一家之力高位买的房子变成了负资产。

再回到企业端,时间拨回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明显从市场端,尤其是中小制造企业端,明显感觉到了不一样。珠三角、长三角的鞋企、服装企业内外交困,电子产业也走上了下坡路,房地产行业的下滑连带着影响了建筑陶瓷、卫浴、家具家居、家电等行业,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倒闭。为什么,不是因为企业和市场的原因,而是因为在过去中国经济高速腾飞的30年间,传统企业的很多弊病都被掩盖。而从2008年中国经济恢复到正常发展速度,这些病垢就变成前期粗放式经营的企业发展的致命障碍。

文中有一点说得很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大多数的生产制造企业不能称为企业,充其量只能是国际市场的“包工头”,更多企业的发展是拿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并不是以创新和研发为导向去经营企业。随着中国的人口红利结束,私企用工成本增加与人民币升值叠加,造成出口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再加上世界经济的下滑,对中国产品需求持续减少,以及金融政策的变化使得“现金断流”,直接造就了企业成片成片的倒下。

一直到2015年全球经济结构危机爆发,这次危机其影响面之广、程度之深超过了1929年大萧条以来任何一次经济危机,不仅是中国,全球的商业结构或将发生大洗牌。而作为身处其中每个企业或者每个人,或许停下来思考并找出原因和新的方向,才是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

至于中国市场或中国企业还有没有前景,我觉得这大可不必担忧。中国市场最大的竞争力在于:其一,绝大多数中国人追求的中国梦还是创造财富、改善生活。这是中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重大区别,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其二是中国高收入人群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升级将会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市场。关键是新时代的企业能不能找准这个方向。十三亿人口,一种语言、一种货币,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结构还存在那么多不均衡,这就是中国最大的竞争力。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有理由有信心相信:未来十年,世界的风口依然在中国。

二、互联网能带来浴火重生吗

作者用了两大章节来介绍互联网带来的新经济,确实从2015年开始,中国最成功的转型就是大量的互联网企业站在了聚光灯下,改变了我们几乎所有人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但对于普通的中小企业,我们一直都在鼓励互联网+战略,但时间走到2022年的今天,我还是认为绝大部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类企业,还是没有对互联网战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当下,中国的电商模式或者说是互联网模式,还是中心化流量平台是主流,随着阿里系、京东系以及拼多多这些平台的竞争态势固定,再叠加疫情的影响,中国目前线上的竞争我认为远超线下,因为线下最起码还有一个区域保护和地段保护的红利,但线上是完全把所有的企业和产品统统放到一个透明的展示平台,平台的运营日趋专业化和固定化,如果一家中小企业今天还想着通过一个电商店铺实现销售的突破无异于痴人说梦,那企业到底该如何定位互联网战略。

我认为现在的趋势,应该是扁平化布局,受中国电商大环境的影响,不建议企业花大钱去建团队,作推广,而应该以实际情况出发,全网扁平化布局,把互联网平台作为企业产品与市场接触的窗口,踏踏实实的做口碑,做老用户沉淀,想尽一切办法跟线下相融合,说白了就是没有真正的线上线下,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媒体,作为一个渠道,作为你传统销售模式的一个延伸。原则只有一个,不要太专业的去做,你也做不来,而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拥抱这种模式,在战斗中去学习,去提升。

三、话语权

《圣经》是全世界销量最多的书,截至今天累积发行量已经超过40亿本。这本书从3500年前就开始撰写,它的地位就像“人类的说明书”,告诉我们生命从何而来,人当为何而活等等。2500年前,中国的老子用一部不足5000字的《道德经》阐明了世界真理,孔子的闲言碎语也被学生编成了《论语》,奠定了中国的普世价值观。再后来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引发了文字和思想的狂潮,话语权不再属于一部《圣经》,不再属于一个君王,开始有了媒体的概念。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无线电的出现让信息传递跨越了空间障碍,各国领袖都是善于利用电子信息传播的代表,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通过声音凝聚了民众的力量,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再到1924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视,不到80年的时间,电视确立了其最重要媒介的地位,电视台成为话语权的主要载体。

中国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一直施行采编播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节目由自己生产自己播出,但缺乏市场化运作,数量臃肿,人浮于事,这种制播合一,吃大锅饭式的运行机制严重限制了电视节目的发展。在互联网、视频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台将何以应对?我们看到的是现在大多的电视台也开始变革,国家正在开放电视节目内容制作的权限,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已不再是传统广播电视机构的特权,电视节目的制作权开始放开。

节目制作被分离出来之后,以专业的节目制作水准来进行综艺节目以及影视剧的制作,可以全情投放,不用顾忌行政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都交由节目中心来管理。参与节目制作的玩家越来越多,传统电视台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播出机构在酝酿新的制播分离政策,而制作机构在谋求更多平台的合作。分分合合,人才洗牌,新旧交融,中国电视节目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的文化事业从此步入新的繁荣阶段。

四、世界的性格

任何一个群体都会演绎出不同性格的主体,世界上有五大洲、四大洋,散落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活着2000多个民族,总体上来说:日本人认真、德国人严谨、美国人创新、犹太人精明、俄国人崇尚武力、中国人高明,在世界性格图谱上都很“耀眼”,切泾渭分明。

日本四面临海,人口稠密,空间狭促,能源极度匮乏,却又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就像一艘在大海飘零的孤船。因为充满危机感,日本人推崇集体观念,集体凝聚在一起一致对外,敢于不断的变革学习,开放扩张,这将会是一种很可怕的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到20世纪80年代又提出“科技立国”,加上美国人的倾力扶持,日本崛起惊人。在制造业、信息、金融、物流等领域位居世界前列。日本社会存在非常强烈的“耻感文化”,是一个不宽容失败的国家,这种耻辱感一方面让日本人做事更加严谨认真,但另一方面对企业创新、尤其是年轻人创业却是一种致命的桎梏,对失败的宽容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创业创新力度。

日耳曼人发源于德国中部地区,这里纬度较高,光热不足,多的是森林和平原,他们经常要抵御寒冷和饥饿,心灵深处一直打着深刻的悲观烙印,于是形成了严肃、保守、自省、谨慎的性格特点。100年来,德国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中,从一战和二战的失败,到长达40年的冷战,造就了德国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恐惧,这使得他们坚定的认为,一切事物和人都必须是可以量化的,可以用形式体现的,必须要做得最好。德国工人个个训练有素,即使是售货员等低端工作,也要经过多年职业训练并考核合格才能上岗,德国人有一种匠心,痴迷于具体的产品,如今德国制造在世界上树立了响当当的口碑。但正是因为“古板和教条”,总是在意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导致对新兴事物缺乏敏锐度,比如互联网浪潮,德国人就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民族,苦难史可以跨越3000多年,非常孤苦、凄惨,还伴随着奴役、歧视和屠杀,但这个民族自强不息,可以在世界上独舞,它就是以色列。跟日本有点像,同样缺乏安全感,由于人口极少,他们不得不依靠个体,由于独特的灾难和遭遇,犹太人对金钱的理解不同寻常,他们认为金钱不仅在于决定着生活水平的高低,而且常常更决定着生活的权利,因而犹太人须努力挣钱,在这种压力下,犹太人的获利意识和获利技巧都得到了突出的锤炼和强化,以至今天犹太商人往往被视为成功商人的榜样。

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开放和创新的国家,因为美国的西进运动,造就了美国人的敏锐、好奇心,实用与创造性,变通能力,以及善抓要点,缺乏美感却有利达成结果的能力。美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善的创新机制,包括法律、政策、金融市场、人才培养等,20世纪以来几乎所有的科技进步无一不是在美国产生,实现了新技术产业化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依靠开放和创新,攀到了食物链的顶端,他们将“生产”环节不断外包给全世界其他国家,通过货币、金融、大数据、信息持续占领最高点,成了如今的霸主。

仰视天文,俯查地理,中国人的聪明与智慧都用在了掌握事物变化的要领上,所以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于“变通”,最大的原则是没有原则。中国文明自成一体,古代人的生活环境相对同期世界上其他人来说最为适宜和舒适,导致中国一直相对封闭,所以中国从来不考虑对外扩张和侵略。中国人精于人术、权术和道术,而不会精于技术、法律和未来。但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台学习和吸收外来文明,这种融合开台加剧。还有一个词就是”整合“,借助外力,为我所用。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历史上先受到蒙古人的征服奴役,学到了东方式的野蛮和强悍,近代又受到西欧工业文明的挤压。一部俄罗斯史,就是一部战争史。由于地处欧亚两洲,融合两种文化的俄罗斯民族在心理上左右摇荡,极端性是其鲜明的民族文化心理特点,学者都认为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极端性的,从一端迅速而突然转向另一端的民族,因此,这是一个历史不可预测的民族。

五、中国的使命

人类即将跨入一个新的社会门槛,这时中国和美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都站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起跑线下。未来社会财富的载体不再是货币,而是大数据、信息流。中国的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社交媒体等信息产业高度独立且日渐繁荣。未来世界发展的方向是多元化和协作化,“和而不同“是中国对这个世界最好的设计。

过去的中国,曾经长达1038年雄踞世界GDP排名第一,人类文明的重心几乎都集中在中国。文艺复兴以后,世界开始逆转,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走向衰落,人类文明的重心开始向西方集中。到了19世纪末,美国开始崛起,整个人类的经济增长和文明重心又都转移到了美国。中华民族迅速淡出世界舞台领袖的地位。一直到1973年重返联合国,2010年中国GDP达到近40万亿人民币,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013年,中国相继发布“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促成了欧洲和亚太两大经济圈,通过支援亚欧国家建设,来消化产能,实现新的全球一体化,中国正在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正式踏上大国崛起之路。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中国的出路在传统文明。从经济上讲,西方世界在经济和科技上影响了世界,但从政治上廛,西方无法为世界建立一个统一有序,且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世界国家“。

西方在经济和技术上影响和征服了全球,却留下上政治上的国家林立,这才是真正的历史难题。这个政治真空将由中华文明来补足,只有中华文明才能给予世界永久的和平。未来人类“天下太平“的药方不是军事武力,也不是民主选举,而是文化引领世界,这个文化就是我们博大精神的东方宗教和哲学思想中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以及反对针对自然和环境世界的统治和征伐欲望。

中国在漫长的21个世纪里,尽管也多次经历过混乱和解体,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人完整地守护了一个超级文明,长时间生活在一个文明帝国的稳定秩序中,中国模式作为一种区域的世界主义模式可以为今天的人类提供宝贵的经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x0qRXzL.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