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临汾市第一小学:“数”业有专攻 “研”讨共前行播报文章

临汾市第一小学:“数”业有专攻 “研”讨共前行播报文章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教以潜心,研以致远。为进一步增强学校教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解,明晰新课标方向,准确把握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体系,做好课标与教材的有机融合,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临汾市第一小学数学教研组于11月16日以“聚焦核心素养 赋能创新课堂”为主题开展了研讨活动,王宁平校长、吉立证副校长、郝亦宁副校长、张莉莉主任以及全体数学教师共同参与了此次教研。

本次活动由教研室张莉莉主任主持,她再次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聚焦核心素养,通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她还简单介绍了核心素养发展的理论背景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深入浅出剖析了“三会”分别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生活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从而说明了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郭清芳组长详细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构成、特点、小学阶段的具体表现等,从整体上对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进行了说明。她强调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已有生本理念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数学课程的目标,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只有准确理解、领悟新课标精神理念,并将所思所悟大胆实践于教学,才可以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四年级组的其他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事例分别从我学习、我思考、我实践、我反思四个方面依次阐述了自己对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理解与应用。

任振华老师根据自己对“数感”的理解进行分享。他从什么是数感,以及发展学生的数感需要注意什么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合理估算,体会变化规律并尝试用数来表达。

张冬冬老师分享了他对“量感”的理解。他认为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一个需要不断“悟”的过程。学生需要在亲历度量过程中逐步形成量感,在想象、推理等活动中发展量感,在估测与对比中增强量感。

徐晓丽老师主要对“符号意识”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课程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用符号表示的过程,感受符号的意义作用,体会符号表达的一般性,发展符号意识。

张丽荣老师分享的是“运算能力”,她提到运算能力不仅表现为会算和算正确,还包括对运算对象、运算意义、算理算法的理解及解决问题时的合理选择。

魏青老师就“几何直观”与大家分享,要提倡“做中学”,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不仅要关注数形结合,在联系中让学生体会几何直观的作用,还要注重习惯养成,在解决问题中逐步让学生养成画图、列表等习惯。

连江河老师就“空间观念”进行了分享。他认为小学阶段的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对空间与图形的整体感知、操作与测量方面,发展空间观念需要注意鼓励学生从动态的角度认识图形。对于图形,不仅可以从静态的角度认识,还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去丰富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将静态和动态结合起来。

孙静老师就“推理意识”进行了分享。她认为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应贯穿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断经历“猜想——验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加以验证,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说理有据,让学生逐步养成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思考结果的习惯。

水常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互动交流环节,李志娟老师、邓欣欣老师、曹瑜老师、张薇老师、卫雅丽老师等发言分享。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大家在高质量的交流中碰撞,在高品质的课例中实践,在高效率的学习中开拓,聚焦核心素养,赋能创新课堂。

最后,郝亦宁副校长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她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高度肯定:新观念、新思想、众师添柴火焰高;新标准、新课堂,集体研讨促提升。接着又提出三点建议:再创教学内容,显化数学素养;积累活动经验,点化数学素养;共同解决问题,深化数学素养。最后提出希望: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进,希望全体数学教师携手并肩,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希望,把课堂作为新课标理念实施的主阵地,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研创课堂”,在提升教学质量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共同书写好教学的奋进之笔。

心存希冀,目有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此次研讨活动既是一次示范、一次引领,又是一种促进、一种激励。老师们在学中思、教中研、研中悟、悟中行,聚焦核心素养,赋能创新课堂。研虽毕而意无穷,言虽止而思未终,高效课堂的教学与探索发展之路仍在继续,让我们且行且思,共研共进!(文/王继发、张金华、禹伟 图/临汾市教育局提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0qRbEgL.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