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20年来,中国图书设计如何“一路向美”?

20年来,中国图书设计如何“一路向美”?

龙年新春,“中国·最美的书”20年获奖作品471种,加上80多种“世界·最美的书”获奖作品来沪道贺,汇聚上海图书馆公开展出。

20年来中国图书设计走向美的历程成为展览主脉。

春节假期里,这场展览首次排开两张大桌,让书迷们上手翻阅部分获奖作品,成为最让观众流连忘返的环节之一。

上海图书馆展厅的工作人员赵纬告诉记者,自展览开幕起,观众一直络绎不绝;春节期间人流尤其旺盛,年初二起,每天下午有数百人入场,其中外地读者和年轻读者居多。读者在参观展陈后,愿意坐下来细细翻阅,一本书就可以翻阅好久,停留时间超过其他展览。

展览现场

“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者梅家强也携家人来看展,他说这个展览对读者提高审美、对设计师开阔视野特别有好处。

1

阅读过程的点睛设计

“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在德国莱比锡创设,每年评选一次,是全球书籍设计竞赛的最高荣誉。20年来,中国设计师屡次冲击最高奖项,共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称号23次,高居世界第四。

在此期间,中国图书设计理念、印刷工艺和材料产业都有了激变,而世界书籍设计艺术的新理念和新思潮,也为中国设计师吸纳。

“世界·最美的书“金奖——《方圆故事》

刚刚凭借《拾乐》赢得2023年“中国·最美的书”的设计师陈楠,是本土设计师中的得奖大户。她说:“我在这个展赛上接触到很多优秀的设计,每年看到出版物都有莫大的惊喜。得奖是结果,过程则是提高审美和业务水平。”

2023年“中国·最美的书”——《拾乐》

在电子阅读时代,《拾乐》以优美深邃的内容和精致体贴的设计,最大程度地呈现了纸质书的艺术之美、书香气质,这本“形”与“神”兼备的书,从外观到内文,再到排版与设计无不体现“美”,隐藏了种种有趣细节,让人回味。

全书用纸古朴有质感,以多种不同材质纸张呈现相应内容,触感充满手工气息,内文版面留白内敛,轻软触感,营造出舒适愉悦的阅读体验。

2023年“中国·最美的书”——《拾乐》

陈楠告诉记者,看到自己历年的获奖作品,她感觉变化很大,从一开始注重表面工艺,十八般武艺都需要,到现在把设计隐藏在内容背后,更追求阅读中的点睛设计,让人回味无穷。

“我意识到繁复花俏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让大家浸入式阅读,更好地体现文本理念,符合这本书的内容气质。我想把纸质书做得漂亮到让读者在搬家时不舍得扔。”她说。

2023年“中国·最美的书”——《拾乐》

2

“上海出品”是质量保证

四次荣膺“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的设计师张国樑负责了这场展览的展板设计。他以图标图表整理出一系列数据统计,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照。

在471种的“中国·最美的书”中,北京、江苏、上海获奖数量占据三甲,广西和河南紧随其后;

按照图书类别计,艺术类图书是获奖最多的种类;

按照出版社统计,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位列获奖数量的前三。

今年《最美的书20年图集》(暂定名)即将付梓出版,收录所有获奖作品的书影、历史照片、和大数据图标。

这套图集和这场展览一样,可以让人看到中国图书如何一路向美。

展览现场

张国樑认为,图书设计师需要具备创意加设计的职能,成为文本的二度创作者,他不仅要像美编一样参与排版,还得有权加工、梳理逻辑、提高视觉传达的效率,在出版链上成为拥有话语权的一环。“中国·最美的书”评选让设计师走到了前台。

每年“中国·最美的书”评选现场

策展人、“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副主任祝君波认为,通过二十年征战参评“世界·最美的书”,中国图书在设计领域已唱响国际,成为全球设计的重要力量,让全世界的同行和读者看到中国的创意、中国的材料和中国前沿的印刷技术。“中国出版可以突破语言障碍,用视觉设计让外国读者眼睛一亮。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典型体现。”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图书馆、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上海出版协会等机构联合主办。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乐梦融

编辑:小开

图片:主办方提供,部分源自网络

©新民晚报文化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0zkqmjL.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