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2023大牛市?还是,复刻2019年行情?

2023大牛市?还是,复刻2019年行情?

一、暖春

春节期间,大家游玩聚会,热情高涨,久违的过年氛围回来了!

气温未回升,却是个暖春!

资本市场假期也有各种好消息:

1.全球主要股指普涨,纳指涨4.32%;港股开门红!恒生科技涨超5%;

2.消费服务强劲复苏!春节档票房超67亿,影史第二!

3.中美关系有改善信号。

外围利空是德国向乌提供豹式坦克,恐将冲突升级,灰犀牛的担忧加重。

整体利好偏多,一片暖意。大A兔年开门红,十分可期。

二、2023大牛市?

近期,看到有些人喊2023大牛市,大盘要冲到6000点,甚至8000点,大家还是要多一些理性。

个人觉得,今年还是结构性行情,大牛市的概率很低。原因如下:

1.经济大局不支持

经历这三年,现在百业待兴,主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房地产的周期和历史使命基本完成了,股市会发挥蓄水池的作用,但资金还是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2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流动性不会差,但也不能预期太高,不可能大水漫灌,加上前几年其实放了不少水了。

就像一个人大病初愈,要慢慢调理,不能断了营养补给,也不能人参、鹿茸等一股脑全上;

要逐步恢复体力,开始正常生活,不能刚出医院,就进赌场,刚下病床,就去蹦迪。

重要会议也明确,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为什么要强调坚持,容易的事需要坚持吗?

就是要有战略定力和格局,要坚持做艰难但长期正确的事,要做利国利民、长治久安的事。

越是外在声音嘈杂,越是要有定力和毅力。

赚大钱要有大格局,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赚快钱,搞短期业绩容易,以后呢?

从外部环境来说,冲突还未落定,欧美各国经济衰退,全球还处于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中美关系还有不确定性。

A股也很难走出独立大行情,秀全世界一脸。

2.政策不支持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再者,大到国家,小到企业,新一届领导上任,放在第一位的是不是也是稳啊。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为了稳住局面,稳住人心。谁一上来就抡起三板斧,一顿疯狂输出?

以史为鉴,看看2007年、2015年的两轮牛市,哪一次是新领导刚上任就搞出来的。

一上来就掏空预期,搞出个大牛市,然后呢?

没必要啊,刚上任,稳住局面、稳中有进就可以了,也没到交业绩数据的时候。

杠杆牛、疯牛跑起来,谁把控得了。繁华落尽,激情褪去,谁来收拾烂摊子。

再者,条件不允许啊,重要的KPI是恢复经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经历了市场经济改革、国企改革,扛过了98年亚洲金融海啸、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的韧性大家有目共睹,不容怀疑。

一次次加码,一次次考验韧性,发展到今天,经济转型的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

在这样的背景下,恢复经济是主旋律,牛市缺乏政策支持。

今年股市会有增量资金:增量外资、增量内资、趴在银行的260万亿存款的一部分。

增量外资,其实,前几年外资流出比较多,今年预期好又持续流入,属于正常合理的。

全球范围内的外资,增量到什么程度,还要看经济恢复情况和政策。

增量内资,要看新发基金的数量,也要看政策的引导方向。

2015年牛市前夕,没记错的话,有官媒、任泽平等人唱多;

2019年春节后首个交易日,股市大涨登上新闻联播,今年还需要观察政策导向。

如果说大局是天时,政策是地利,那么广大投资者就是人和。

中国股民突破了2亿,但10万以下散户超过了7成。

股民背后连结的是一个个家庭,百业待兴的阶段,是引导大家把各行各业振兴起来,还是砸锅卖铁攒一波大牛市?

去年新增存款26万亿。无数个家庭选择避险,有多少人信心不足。

等到今年信心恢复,有多少会涌入股市,尚不可知。毕竟维持家庭需要很多支出,股市不是全部。

有结构性机会,走慢牛,就挺好。

三、复刻2019?

这年头,复制叫抄袭,复刻就是手艺。

资本市场没有新鲜事,以前发生的事,还将继续上演。

那么,2023一季度会复刻2019年火爆行情吗?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2022年与2018年很相似,都很难!非常难!

1.外围动荡

2018年,特对多地搞毛衣战,尤其对中国。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22年和18年,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2018年,加息了4次;2022年,加息7次,加息幅度累计高达425个基点。

2.国内艰难

2018年供给侧改革深化,去杠杆、去库存贯穿全年经济工作,贷款炒房、影子银行等被强力清理;

下半年“区块链”迎来最强监管,央行整顿清理各类虚拟货币;互联网行业迎来寒冬。

2018年、2022年都非常难,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暴雷、破产、失业、负债等困境充斥身边,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我记得,因水土不服,18年冬天,我从深圳回到北京,赶上互联网寒冬,很多企业裁员缩编,失业了几个月,那个冬天特别冷,我蜗居在五环外没有暖气的出租屋里,特别难熬。

2022年,很多企业倒闭、裁员,很多人破产失业,在寒冷的冬天,都阳了……好在熬过阵痛之后,迎来了转机和曙光。

3.股市大跌

22年、18年都是股市大跌。

2018年,股市几乎单边下跌,毫无反弹,沪指大跌24%,最低跌到2449点;22年,大盘大跌15%,最低跌至2863点。

所以,2023年和2019年有不少相似点:

1.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中美关系趋向缓和。

2.国内经济预期向好。18年去杠杆之后,市场出清。22年放开之后,快速“阳”达峰,现在基本已翻篇了!经济复苏向好预期强烈,人民币升值。

3.股市预期向好。从k线图就能看出来,23年和19年的前三年,多么相似,16、17年震荡,18年大跌;20、21年震荡,结构性机会,22年大跌。

三年一个小周期,是巧合还是规律?

资本市场没有新鲜事,历史会重演。相比憧憬2023大牛市,我更倾向于一季度会复刻2019年行情。

2023年很难全面大牛市,会是结构性行情,机会比较好的还是一季度,尤其在两会结束之前。

因为基于很多预期,都会打提前量。

这一波外资疯狂流入,从波段的角度看,起码会在重要会议前后才会撤退。

经济恢复也不会一蹴而就,还是会遭遇强预期、弱现实的问题。

所以,还是要抓住结构性机会,很多板块,可以考虑做波段操作。比如,消费里面的旅游、院线,可以围绕节假日做波段。

兔年,要么守株待兔,要么跟着兔子跳起、蹲下,波段起舞。

四、结构性机会

1.地产——带着脚镣跳舞

大家都知道地产是支柱产业,对经济拉动最大,也是居民最大的消费品,提振经济、扩大消费,用这个杀手锏最省事。

但有“房住不炒”的大原则,况且,谁都知道再爆拉地产就是饮鸩止渴。

所以既想要依靠地产,又不能大幅刺激房价,政策的制定,可以说是带着脚镣跳舞,在夹缝中求机会。

地产“三只箭”之后,还会有政策陆续出台。比如,最近19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扶贫搬迁群众融入城镇。

2023年,大一点政策,可能是一线城市坚持限购,其他地方因城施策,陆续放开。

再给潜在的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更多优惠福利。房价可能是稳中小涨。

关于去年很多人提前还贷,春节期间,初中同学聚会,我了解到一种情况:一部分提前还贷,其实是高利息房贷转贷。

以我一铁哥们为例,他14年在武汉白沙洲买房,7000多一平,到17年房价涨了一倍多,于是他把房卖了,置换到光谷核心地段,房价2.4万,房贷利率5.88%。

去年,他找到在银行工作十年,已是某城商行支行行长的初中同学,做抵押贷款,利率3.9%,把原来30年的房贷,换成20年的抵押贷,每个月还贷差不多,少近2个点利率,省了近100万。少还十年房贷,压力小了不少。

哥们告诉我,去年下半年,武汉有不少银行,在月初拍着长队,抢提前还贷的名额,每个支行每月只有1000万的还贷额度。

所以啊,同学聚会还是要多参加,喝酒次要,多聊聊,说不定能互相帮忙,互相成就。

就像我这两位同学,一个完成了银行业绩,一个省了房贷利息,他俩还互相感激,这多好。

聚会当天,听他俩一说,我也高兴,结果他俩没喝高,我喝断片了……

2.金融——券商性价比高

预期股市蓄水池的作用会体现出来,股市向好,指数尚不高,金融股还会表现。

银行受地产影响比较大,地产销售数据起不来,银行又有坏账的担忧;保险板块,目前还没有保费上涨的各种消息。

所以目前来看,券商的性价比更高一些。

但大家都知道,券商是老渣男,很久不涨,涨了一追就被套,还容易拉崩其他板块。券商里,有时候也很难判断哪只股能起来。

所以预期券商有机会,最省心方式就是买券商ETF。比如,拿一小部分仓位买券商ETF,预期10%-15%,到了就卖,不贪多。

3.风光储——新技术高溢价

之前写过,股市里的面子是金融、地产、权重股,里子是碳中和、信创等需要融资支持、大力发展的行业,尤其关注里面的新科技、新技术。

因为流动性好之时,能有高估值、高溢价。

春节期间,大家出游聚会,热情高涨,yi情已然翻篇,之前专家预计的“亿阳迁徙”、二次高峰,没啥影响。

这是超预期的,那么复工复产、恢复速度也会超预期。之前预期炒价值股→稳增长→高景气成长赛道的逻辑顺序,也会前置。

所以可以看到,节前最后两天光伏板块反弹多一些,隆基、晶澳、阳光等放量涨,北向资金持续买入。

从北向近一个月增持行业和top30的个股,不难看出,外资在一向偏爱的消费、金融之外,加仓方向扩散到成长赛道。

新能源电池,光伏电池新技术topcon、HJT、钙钛矿等,光伏设备需要重点关注。

近期,财经杂志的《欧美重估中国光伏》中写到,欧美本土光伏制造能力十分孱弱,80%-90%光伏组件都依赖于中国企业。

欧美本土硅片与电池产能严重短缺,并未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

要看到欧美在前沿技术研发的优势,中国企业应长远布局,加大对新技术关注和研究,避免被下一代颠覆型技术弯道超车。

可见,光伏行业竞争的关键还是新技术。

4.文娱——重新审视游戏板块

文娱方面,游戏板块需要重新审视,不能单纯以超跌反弹来看待。

近期我们看到,对待游戏的政策有转向,1月,近百款游戏获得版号。

2023年,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其中,稳就业,一方面要稳住中年人的就业,稳住房地产,房地产产业有几千万就业人群,房地产是支柱,其就业人群也大多是家庭里的支柱。

另一方面,稳就业,需要稳住年轻人的就业。互联网经济、传媒游戏、服务业、制造业等需要快速恢复。

经济的恢复是逐步,不会一蹴而就,各个行业的恢复速度也不同。

当遭遇强预期、弱现实,年轻人没有太多选择,就业市场尚不火热的时候,升学读研、旅游、间隔年、游戏等也是一个出口。

春节期间,我对游戏有了新的认识。

我的小外甥女只有三岁,我们打牌期间,她不停哭闹,我姐给了她一个手机,她就安安静静玩了一个多小时的小游戏、短视频……

想想很多家长,都是类似心理,与其让孩子上街游荡,不如让他安安静静打几个小时游戏。

游戏行业在特定阶段,也会其特定的“价值”。

5.三胎概念——会议前重点关注

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较上一年减少106万人

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连续下降6年。

我国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这是要引起足够重视的事。

面对生育率快速下降,不少地方补贴生育。比如,深圳发布补贴办法征求意见稿,生育三胎最多可申请育儿补贴19000元。

三胎概念,市场也开始炒作,大家预期会议期间有政策出台。两会前,可重点关注;后面也可能反复炒,在关键数据公布的时间窗口,可以提前埋伏。

以上,是我春节期间,有新认识的五个板块;其他板块的看法,在《2023股市预期》中也有提到,不再赘述。

市场在不断变化,认知也在变化。提升认知,才有可能领先市场。

最后,相比憧憬2023大牛市,我更倾向于一季度会复刻2019年行情。

牛不牛市不重要,有赚钱效应才重要,赚到钱才重要。

谁不希望,站着,把钱挣了。股市是凭认知和实力挣钱的地方,是站着挣钱的战场。

我当然也希望有牛市,希望大家都能赚得盆满钵满,但那不现实,股市是支持企业融资的地方,也是博弈的战场,少数人赚钱是铁律,它承载不了太多人的暴富梦。

伟大复兴实现的过程,一定会反映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股市也会以大牛市的方式绽放,股市会是盛世的妆点,但它不是全部。

盛世不是靠股市实现的,牛市只是它的一个缩影。认清股市的真相,并试图热爱它。

最重要的是热爱生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1e5RJO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