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山东文登:“李龙文化”家喻户晓

山东文登:“李龙文化”家喻户晓

来源:台海网

后人供奉“秃尾巴老李”修建的龙王府

◆李龙王勇斗白蛟雕塑

◆祭祀李龙王的大饽饽

台海网2月1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吴鹏波 文/图)在威海市文登区宋村镇,一直有“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在2008年6月7日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秃尾巴老李”在当地民间被称为“李龙王”,是一个神话人物。他勇斗恶蛟、为母迁坟的故事,让他成为了忠孝仁义的化身。“李龙文化”营造的风清气正淳朴乡风,也影响、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甲辰龙年回乡探亲,听说这里举办游园庙会,大年初四便驱车前往,一探究竟。

龙年拜龙,各地都有各的说头。文登宋村的“秃尾巴老李”,其实是一条只有半截尾巴的黑龙。清代才子袁枚写了一部神怪故事集《子不语》,里面就提到了他的故事。相传,龙母郭氏怀有身孕三年不产,忽一日雷雨大作,电光绕室,生下一个浑身乌黑、披鳞带角,腹下四条腿,身后拖着长尾巴的“怪胎”。丈夫李老汉误以为是妖物作祟,慌忙将其抛入荒野。郭氏悲痛欲绝。睡梦中,她梦见龙王告诉她,这个孩子是龙的子孙,将来必定对天下百姓有用。猛然惊醒后,郭氏定睛一看,孩子又回到了她的身边。因担心丈夫碰见,她便将孩子藏了起来。日复一日,这事还是被李老汉发现了。一天晚上,当郭氏给孩子喂奶时,躲在暗处的李老汉用镰刀一下砍断了李龙王的尾巴,这便是“秃尾巴老李”名字的由来。

李龙王对母仁孝,人人称颂。李龙王的母亲病逝后,李龙王将母亲葬于文登县南柘阳山上。后来,李龙王又将母亲的坟墓搬迁到昌阳山安葬。于是,百姓就将昌阳山改名为“回龙山”。传说,李龙王的母亲曾在回龙山显灵,百姓们纷纷募捐,在山上修建龙母坟。至今,龙母坟仍在。每年三月初二,是李龙王母亲的诞辰。为了传承好“李龙文化”,自2007年开始,每年李龙母亲的诞辰之日,山东村会在回龙山举办盛大的山会,蒸制大饽饽,制做猪头、鸡、鲤鱼等民俗“十大碗”,为李龙母亲庆贺寿辰。在办山会期间,山东村为弘扬李龙王对母亲的孝道,还会在村里的小广场摆设百米长寿宴,周边村里的60周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来这里享用。

在文登的传说中,李龙王的真名叫“李丕昭”,长大之后跟随张天师学道。张天师观李丕昭有龙神之相,便将其引荐给明孝宗皇帝。皇帝见李丕昭有龙腾云雾、呼风唤雨、雷霆万钧的道法,便授“巡按五湖四海九江八河之总龙王”之职,专管江河治理水患之事。从此,李丕昭便被人们称为“李龙王”。

得到皇帝封正后,李龙王便四处巡视江河湖海。其时,东北地区有一处白龙江,年年泛滥成灾。李龙王闻讯前来察看,发现江中有一条白蛟作祟,遂决定为百姓除去这一祸患。战前,李龙王托梦请求百姓前往助战。按照李龙王的嘱托,百姓们担着饽饽和生石灰齐聚白龙江边,见到江水泛白时就投生石灰,烧杀白蛟;见到江水泛黑时,百姓们就投饽饽给李龙王吃。在百姓的大力帮助下,李龙王与白蛟大战三天三夜,终于除掉了白蛟。为纪念李龙王的功德,乡亲们遂将白龙江更名为黑龙江,并刻碑立石江边。

李龙王的神话传说发源于文登,后在“闯关东”的大潮中,在东三省也家喻户晓。如今,在京、冀、豫、皖、苏等地也广为流传,有关李龙王的民俗活动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兴盛不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2mjONB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