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培养25万名高层次软件人才 示范性软件学院二十周年建设成果交流大会在京召开

培养25万名高层次软件人才 示范性软件学院二十周年建设成果交流大会在京召开

5月21日,示范性软件学院二十周年建设成果交流大会在京召开。会议主题为“从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看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

据了解,软件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2001年12月教育部与原国家计委批准35所高校成立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03年增至37所,2014年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成立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秘书处设在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经过二十年改革与实践,37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软件产业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提出了“育人为本、能力为重、面向产业、走向世界”的教育理念,创建了“人才培养新目标、课程设置新机制、师资队伍新结构、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产教深度融合、专业交叉融合、中外协同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途径,创建了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层次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一大批教学改革成果。

同时,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二十年来,示范性软件学院培养的25万名高层次软件人才助力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西安、杭州、大连、济南成为软件产业产值超过千亿的中国软件名城,为华为、中国电子、航天信息、腾讯、字节跳动、阿里、百度、中软国际、东软等成为中国百强软件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撑,研发了国产鸿蒙操作系统、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一大批新业态软件产品,在若干“卡脖子”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提升了国产化软件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大会在示范性软件学院改革建设二十周年回顾视频中拉开序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在大会上致辞时表示,示范性软件学院二十年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软件人才培养制度之路,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到设备投入、奖学金设置、学生实习,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他希望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和软件学院能够团结起来,进一步凝练和总结软件学院的办学模式,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王启明回顾了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创建和发展历程,他表示,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验区,示范性软件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中国式的软件人才培养新范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廖湘科在致辞中表示,示范性软件学院肩负着高等教育改革探索的使命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产教融合,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软件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吕卫锋在致辞中强调,示范性软件学院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先行者,更是新工科的探路者。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历程,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和案例,至今已累计为我国软件产业培养了数十万的专业人才,为软件产业的高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孙家广、原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徐晓飞分别作了《示范性软件学院初创与发展》《示范性软件学院办学经验及其给新时代新工科建设带来的启示》两个高质量报告。

孙家广在报告中回顾了示范性软件学院创立的艰难历程及在建设过程中的创新性举措。学院强调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就业率高。他希望在示范性软件学院未来的办学道路上,攻坚克难,再创佳绩。

徐晓飞在报告中阐述了示范性软件学院成立的背景和初心。他提到,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示范性软件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运行体制等方面改革创新,满足国家软件产业发展对高素质软件人才的需求。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质量保障体系等经验可以应用于新工科的建设,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启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编辑/高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508QXmL.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