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上海中医药大学:育时代新人,兴文明之风,争创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育时代新人,兴文明之风,争创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作为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上海市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方共建高校,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上海地方高水平大学。2021年以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为创建思路,构建文明校园创建大格局。着力培养具有“大医精诚”特质的一流中医药人才,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已连续十二届获评上海市文明单位和校园。

着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厚植道德根基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批入选上海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创建。着力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努力实践具有学校特点、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育体系。实施“课程思政领航计划”,成立“张黎声课程思政工作室”,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编写出版专著,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多门课程入选教育部和上海市示范课程。

学校整体创建思路和顶层设计

2021年6月10日,张黎声教授团队的《正常人体解剖学》和陆静波教授团队的《中医护理学》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大力传承革命文化、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承办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红色讲解员演讲比赛等各类活动。开展“给00 后讲讲共产党”活动,围绕“我党第一个红色医生”傅连暲的故事,制作发布专题视频。推出迎百年原创校史话剧《誓言》,让红色基因深植大学生心灵深处。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领导、两院院士、国医大师领衔开设“大学第一课”,开展“听导师团导师讲百年党史”43 场。举办新生季、毕业季系列主题教育近70场次,运用定制新生礼物、早安国旗、毕业歌会、百年绣百草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

2021年5月,“‘星火’大学生红色精神宣讲团的宣讲之路”项目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一等奖

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落实主体责任

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理论学习,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抓好顶层设计,坚持学习先行,注重分类指导,聚焦育人实践,推动事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筑牢“头雁效应”基础,完成中层干部换届工作。

2021年1月,基础医学院第四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

学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带动学校事业全面发展,多个基层党组织入选国家级创建单位。成立党的建设研究中心,加强研究、阐释和宣传,牵头举办全市性新时代高校教师党建和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论坛。成立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国医大师刘嘉湘工作室、博物馆教育实践基地。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2022年完成对21家直属党组织的巡察全覆盖,并试点开展政治生态评价工作。

2022年3月,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第一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榜样力量

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师德考核监督激励机制,建设网上师德考核平台系统和教师个人师德电子档案。增强教师主体意识,开展“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升专项计划”,打造“杏林有约”交流活动品牌,汇集师德师风案例出版《师道匠心》,评选并表彰第三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杏林滋养工程”获评上海市首批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多位教师和团队获得国家级和上海市级荣誉称号。

2022年1月,房敏教授领衔的“中医推拿教师团队”入选2022年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品牌

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十四五”规划实施,持续弘扬大学精神,开展围绕“勤奋、仁爱、求实、创新”校训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文化活动。制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方案,开发制作“云游校园”三维实景小程序,开展校园室内文化地标命名与展示活动,传承弘扬海派名医名师优秀人文精神,树立一批校园文化品牌。

学校以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我爱国风潮”电视台系列节目、《漫画中药故事系列》《小学生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系列读本》丛书、《药仪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通识读本为载体,在中小学生心中播撒中医药“种子”。牵头实施面向社会大众的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工程,建立传播人才梯队培育机制,开展“中医养生 为健康保驾护航”全民科普健康服务行动,建设融入公共绿地的“中医药文化园”。学校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系统内5个集体和个人获2021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

2022年7月6日,面向青少年的“小学生中医药文化教育系列”丛书线上发布会举行

注重五育并举,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持续发挥教育部五禽戏传承基地和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辐射引领作用,组织举办多场次上海市大中小学武术培训班、研讨会、艺术节和各类武术赛事。成立学校艺术教育中心,开设美育公共选修课,打造文化艺术教育特色基地新地标“博雅亭”。聘请艺术大家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引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建立“大学生劳动育人实践基地”,聘任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担任专家顾问导师,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育人模式。

着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助力和谐社会

学校持续建设“健康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智慧校园”,全面实施校园生活垃圾的全过程管理,大力开展“节约粮食 杜绝浪费”系列主题教育,推进校园事务“一网通办”,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尤其是在大上海保卫战期间,从严从细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有效确保了学校师生员工的健康和安全。2021年,张江校区获得“上海市节水型学校(校区)”称号。

服务社会,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推进4个海外中医中心建设,选送干部分赴西藏、新疆、青海开展医疗援助援建,并面向西部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扶贫培训,助力乡村振兴。三个项目入选全国“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2021年12月,针灸推拿学院学生郜维嘉获2021年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大上海保卫战期间,组建多支核酸采集、PCR检测、支援医院的师生志愿者服务队,守护校园,服务疫情防控一线。附属医院组建多批次医疗团队2000余名医护人员进驻全市各方舱及定点医院,向社会发放中药预防方药近10万人次。组建国医云专家持续50余天开展线上义诊,服务受众面达20余万人群。下半年仍积极投身援琼、援蓉医疗工作,成为中医药抗疫的中坚力量。

2022年大上海保卫战期间,附属医院组建多批次医疗团队逾2000余名医护人员进驻全市各方舱及定点医院,发挥中医药优势,助力疫情防控

着力加强阵地建设管理,筑牢平台防线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管理,印发实施方案,制定管理办法,强化内容审核和过程管理。建立网络舆情快速研判、快速响应的联动机制。成立学生社团建设管理评议委员会。研究部署学校民族宗教工作。

充分发挥宣传平台作用,大力弘扬先进典型,2021年以来,在市级以上社会媒体发布新闻报道1286篇,其中国家级媒体报道300余篇。率先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建立以中医药文化健康知识发布为特色的官方微信号,入选“全国中医药院校微信十强”。《上海中医大报》连续两次在上海市报纸编校质量检查中获评“优秀”,是上海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报刊。

2021年12月,继续教育学院“面向西部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扶贫培训项目”获2021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近年来,学校系统三家直属附属医院均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在2021年高校分类评价中,学校继续位于应用研究型高校第一梯队。新增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1名,上海市名中医36名。学校实施“卓越中医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全国首次探索“屠呦呦班”长学制办学。作为首个进入ESI学科排名的中医药院校,相关学科排名不断上升,三大主干学科入选新一轮高峰高原学科建设Ⅰ类高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实现行业十二连冠。直属附属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再次蝉联第一,持续推进四大区域中医医联体和长三角专科专病联盟建设。同时勇夺国际中医药标准化领域话语权,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7eMD83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