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河源市有个广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现已成为市级文物

河源市有个广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现已成为市级文物

河源市下辖的东源县有座修建于明代古村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堪称是广东之最,更是历史悠久而闻名。古村落位于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该古村落位于红光村的南面,亦称为南园,现在人们都叫它南园古村落。

南园古村落明朝万历年间,明朝洪武年间因转乱潘姓族人从北方迁至两湖地区,再由两湖地区迁至广东河源。明朝万历年间潘姓族人潘泊澜从河源迁至仙塘镇,其后裔搬迁至红光村南园,南园则成为潘氏家族的办公之地。

潘姓族人原本就是官宦世家,所到之处都惹人曙目,而因其深厚的家底,走到哪里注定都能富甲一方。潘氏族人也因官宦世家的缘故,走到哪里官府都会有一定的照顾,即便后人再不争气,至少也能拿个酒品闲散官来显耀,让后人都能抬头挺胸的走路。

南园古村落是由潘氏家族所建,古村落内目前仍保留有大夫第、柳溪书院、新衙门、老衙门、炮楼等老建筑。东江流域相对较富裕,河源在明清时期又是农商相对较发达的地方,富饶的地方人们都很重视居住环境和条件。潘家在当地又是闻名于耳的大户人家,集权钱于一身官宦之后,修建起南园古村落亦就不足为奇。

老衙门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世祖潘泊澜搬迁至仙塘起,至清朝乾隆年间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官宦世家的身底再加上善于经商,到清朝初期潘氏家族已经成为河源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古代历来讲究的是官商结合,而此时的潘家也出一位朝廷命官。潘世拔是潘泊澜的第十二代孙,曾出任江浙温台盐使副使,带官告老还乡,并修建老衙门作为办公所用。

带官告老还乡,这话听起来是不是很有矛盾,其实了解清朝官场的人都知道带官告老还乡其中的很多趣事。清朝入关后由于连年征战,张献忠巴蜀之乱、西北之乱、平息吴三桂,再后来的白莲教起事,又有两广地区的天地会反清之乱使得大清国库迅速亏空。为了填补财库问题,大清王朝就允许有捐官。

捐官就是用钱买来的官位,潘世拔为温台盐使,对正官阶是正八品,可能潘世拔捐的钱粮太少,所以官阶相对较小。川东首富陈万宝同治年间捐粮4万石,买到一个正三品的盐运使,不过捐官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有实权。写这段描述并不是贬低潘世拔的意思,而是让大伙知道盐使的来历和南园古村落为何有衙门。

老衙门的旁边还有个新衙门,新衙门相对于老衙门比较大些,修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潘泊澜十五代孙潘宝忠的办公用地。潘宝忠没有像其爷爷花巨资买高官,不过也买了一个九品闲散官。潘宝忠在潘氏先祖中算是比较富有的一位,可能是卖的官位太小,剩下的钱购买土地,所以潘宝忠的庄园是南园古村落中规模最大,更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

南园古村落内有一处瓦顶坍塌的老建筑,尽管瓦顶坍塌但墙壁并未受到影响,仍旧稳如泰山。足以说明南园古村落当年请的匠师和所运用的原材料相当的讲究,据说当年请工匠多达300人,历经6年的时间才完工,并且为此让潘泊澜的儿子潘铭德付出近万石大米的巨资。按一石大米等于120斤算,万石大米等于是120万金,现在等价是1.5元一斤大米,万石大米相当于现在的180万元。180万元在富饶的河源恐怕算不得什么,但是在我们贫穷的广西那可是天上的数字了。

南园古村落秉承着客家建筑风格,朴素而又不失奢华、节俭而又不失高雅的装饰,不得不让人敬佩潘氏家族的文化底蕴和财富的雄厚。城镇高速发展的当今能保留下如此完整的古建筑相当罕见,同时也为潘氏家族给社会留下这笔文物财富而感到庆幸,索性没有被经济利益和地方政绩而被拆除。南园古村落现已成为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并且还获得“广东名村”“河源第一批古建筑保护”,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这是南园古村落的幸事,也为喜欢古建筑的朋友带来新的打卡地。喜欢参观古建筑的朋友何不前去看看,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的阅读,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K2YkWR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