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竺延风的东风8年:壮志难酬身已远,毁谤满天亦随人!

竺延风的东风8年:壮志难酬身已远,毁谤满天亦随人!

3月3日17时许,“东风汽车”公众号发布的消息显示,当天下午中组部相关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竺延风同志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的决定。

这意味着,自2015年5月从吉林调任湖北至今,竺延风掌舵东风汽车的8年正式结束,公司开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如今,在东风汽车主要领导调整之际,抚今追昔并面对正在发生的行业巨变与相关种种趋势,我们究竟应如何看待竺延风的8年岁月呢?

东风陷入滑铁卢

公开资料显示,在竺延风担任公司董事长前的2014年,东风汽车年销量高达380.3万辆,是汽车行业当之无愧的“三巨头”。

其中,东风日产年销量95.4万辆、神龙汽车年销量70.4万辆、悦达起亚年销量64.6万辆,东风商用车产销量与价格更是稳居行业头部序列。

随后,继2015年整体业绩同比微增,与2016年取得年销427.67万辆的历史最好成绩后,东风汽车的经营状况从2017年开始便逐步回落。

数据显示,东风汽车2017年至2021年期间的全年总销量,分别是412万辆、383万辆、360.9万辆、345.8万辆、327.53万辆,而2022年的全年销量则直接不对外公布。

但有消息称,东风汽车2022年销量是246万辆,而这其中乘用车的销量预计在150万辆以内,公司整体业绩已从竺延风上任时的行业前三滑落至第六。

1月6日,东风管理层在公司2023年工作会上提出,今年销量目标是挑战350万辆。梳理发现,这是竺延风担任董事长后公司年度销量目标中的最低值,可见东风汽车至2022年依然没有见底!

尤需注意的是,与2018年和2020年期间全行业都在调整不同的是,行业回暖后的2021年和2022年东风汽车销量暂没有止跌,更没有强势反弹的迹象。

与总量跌跌不休相应,东风乘用车全年销量更是从2016年的378.49万辆,降至2021年的225.25万辆,而日产、神龙、悦达起亚等销量曾达百万或有望冲百万的品牌全部坠落。

并且,在乘用车这个备受大众关注的领域之外,东风商用车更是陆续被解放和中国重汽超越,产品销量和品牌溢价能力更是大受冲击,连续10年稳居行业首位的荣耀不再。

更关键的是,跌跌不休的经营业绩影响了员工收入,陆续导致部分合作方与之分道扬镳,更令人对东风不断深入的相关工作产生不同看法,公司内部士气和社会形象大受影响。

当然,在总体经营难如人意的境况中,继2012年销售12万辆、2022年达成19.1万辆业绩的东风乘用车公司或是少有公司管理层和全体东风人可资安慰的亮点。

因此,从2020年开始相关质疑与毁谤开始公开流传,而竺延风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的消息正式公布后,更是有不少东风汽车员工明确表达庆贺与欣喜之情。

好汉不提当年勇

其实,出生于1961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自动化与仪表专业的竺延风,亦曾拥有辉煌的往昔。

据悉,自1983年8月大学毕业进入一汽后,竺延风从热电厂车间技术员起步陆续获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工后转入管理岗,后逐步成长为公司总经理、董事长。

其中,竺延风在担任一汽总经理时年仅38岁,而其担任一汽集团公司董事长(副部级)时同样不满39岁,故在行业内有“少帅”的美誉。

执掌一汽时,竺延风亦曾意气风发、年轻有为;图源网络,特对摄影师致谢

在担任主要领导期间,竺延风瞄准公司人浮于事、生产效率不高、利润值低等当时的通病,通过产能重配、组织和人员调整、推进目标责任制等举措,成功把一汽带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成功实现产能规模、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的提升。

特别是,竺延风在担任一汽主要领导期间,全力支持锡柴奥威CA6DL发动机的研发,成功打开了四气门高端柴油机市场大门,奠定了奥威系列发动机产销突破百万台大关的基础。

正因成绩突出,竺延风得以于2007年底从一汽集团董事长位置上,转任吉林担任7年多的常委副省长、常务副省长、省委副书记后,于2015年5月调至东风汽车担任董事长。

相关媒体曾报道,竺延风在吉林担任副省长乃至省委副书记期间,内心深处始终对汽车有着无法割舍的感情。

特别是,竺延风在调往吉林省政府工作之初,常在深夜习惯性地驾车前往一汽车间,直至快抵达才惊觉自己已不再是一汽董事长。

可见,大学毕业便进入一汽,从基层岗位开始的竺延风不仅曾政声卓著颇有令名,更是对汽车行业怀着深挚感情和梦想的热血之人。

但无论昔日如何辉煌,无论竺延风在东风汽车任上怀揣着怎样的梦想,在其掌舵期间公司业绩跌跌不休和行业地位的降低,同样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1月6日,竺延风在公司2023年工作会上作报告时,面对2022年再度大跌的业绩和现实,内心怕是五味杂陈心有戚戚

并且,这种责任与结果纵有千万种不足人道的原因和理由,都无法归结于旁人特别是员工和中基层管理人员,是需要竺延风独自承受的。

正所谓:

好汉不提当年勇,如今骂名不由人!

时势交织的结局

应该说,东风汽车今日局面的形成既与“水土不服”有关,还与汽车行业部分企业的先天局限和历史顽疾有关,并不完全都是竺延风的问题。

从行业历史看,中国汽车行业的大部分国有企业,受益于早期国家兜底红利与随后政策性优势的荫庇,在2015年之前普遍没有形成全面系统深度的市场化运作能力。

一汽等汽车行业央企,改开前有国家兜底、改开后有政策性合资红利,在市场化运作能力上确实远不如吉利等

随之,在市场放开和行业深度调整冲击,还有产业转型来临叠加的境况中,无论是市场感知度还是前瞻布局与应对能力,确实不如同行业的民企领导者。

同时,央企具有的行政级别及等级文化,还有独特的资源获得和调配及积累优势,以及相对封闭的环境与体制性红利,天然易滋生对身份的迷之自信与固有执念。

这种种局限,不是东风汽车都独有的问题,在一汽和长安等国(央)企身上都曾不同程度的存在,差别无非是程度不同而已。

如再叠加,掌舵者对上述局限没有深刻认知,对行业趋势尤其是市场需求变化没有全面具体把握,还缺乏多元环境历练经历与适应能力的话,便很容易沉沙折戟。

具体至东风汽车上,作为长期在市场经济氛围相对滞后区域工作的干部,竺延风在脱离汽车行业8年后异地掌舵东风汽车,无论是意识还是适应性都确实存在偏差。

虽说,竺延风在董事长位置8年,本有时间适应和调整管理与经营策略,但在业绩滑落等导致的人心波动背景中,特有的成长背景与央企环境多半使其陷入应激性反应中,最终无法获得员工的接纳与认可。

这便是,一汽同样有汽车行业央企固有的顽疾,但长期在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总部北京)工作并曾担任长安董事长的徐留平主政后,公司没有步东风汽车后尘的原因。

如当时前来掌舵的是徐留平,而竺延风回炉一汽担任董事长的话,东风汽车现今的局面可能大不相同。

兵装集团出身,先后在北京和重庆工作并接触数个行业,曾担任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经历相对竺延风无疑是丰富得多!

虽说历史无法假设,但每种结局有时确实是偶然变量组合的结果,是时与势的交织!

况且,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所需的能力模型因难以量化和复制,本就是需要组织管理学领域持续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期待东风更精彩

如今,竺延风正成为历史并将淡忘于大众的记忆中,但东风汽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会随之消失,亟待正视和解决。

所以,我们写作本文不是进行有失厚道的声讨,而是希望对竺延风掌舵的8年进行梳理后,对东风汽车的后续发展提供必要借鉴。

因而,我们期待竺延风之后的掌舵者,在对公司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市场需求和行业演进趋势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尽快推动东风汽车重回向上通道。

首先,东风汽车新管理层,要对公司处境与行业评价有全面把握,认真听取员工心声和市场反馈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现存的管理问题、研发问题、产品问题和质量问题,尽快凝聚人心和士气。

最关键的是,在日常运作中要坚持长期主义,尊重研发和生产等方面的客观规律,树立强烈的市场导向和服务意识,强化以用户研究和竞品分析与市场调研为中心的商品定义能力,确保所有推出的产品是客户需要且具有竞争力的。

其次,建议东风汽车对自身有正确认识,在回归企业本质的基础上以谦卑心态和具有诚意的姿态,感恩地方支持和外界的关心与帮助,积极主动融入湖北发展大局。

2022年3月22日,华科党委书记李元元院士率团访问东风汽车的内容,经“东风头条”发布后在微信群中引发广大网友嘲讽。大家普遍认为,会谈现场的布置集中体现了东风汽车融入骨子(集体无意识)的傲慢与目中无人,没有真正把自己当成企业!

另外,东风汽车要勇担链主重任,联手政府部门和产业基金等各方,通过投资、开放场景和业务需求等方式,实施关键技术与产品的协同攻关,提升产业链安全。

再次,东风汽车要以开放的胸怀,积极吸取行业内外的有益经验并广结善缘,真正打开自己的眼界与格局及视野。

最后,东风汽车要积极共建产业生态,通过人才和机会及资源的输出等方式,支持专业媒体和专业智库等服务业态健康发展,最终获得良好外部氛围与协同网络滋养。

唯有如此,东风汽车才能成功地以具有充分信服力的实绩,勇担科技自立自强和全产业链提升重任,有力彰显央企的担当和责任与荣耀,不负各方厚爱与信任及重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VerKvD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