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我国产业升级失败了吗?聊聊产业升级

我国产业升级失败了吗?聊聊产业升级

首先说一个常识。

假如说欧盟大发善心,把他们全部的GDP都算到中国头上,那中国的人均GDP能上涨到多少呢?答案是大约2.5万美元左右,相当于西班牙这类入门级发达国家的水平。

假如说美国大发善心,把他们的GDP也全算到中国头上,那中国的GDP大约会涨到多少呢?答案是4万美元,也就是意大利到日本之间的这个水平。(以上按2021年的汇率估算)

这也就是说,就算中国一夜之间攻陷了欧盟与美国的所有技术壁垒和产业,并且欧盟和美国的那几亿人全都白干活,中国也就将将是个好点的意大利—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欧猪四国”之一(其他三国为: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但又经常被人忽略的问题,就是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家而言,达到现阶段的高水平的发达国家的难度,要远比除印度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难得多得多。

这其实是我常说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是发达国家有“更多比例”的人可以比发展中国家过得好,而不是发达国家的所有人都比发展中国家过得好。

比如说西班牙、葡萄牙这类入门级的发达国家,平均工资1200欧左右,也就是7000多块钱。非按平均工资比,当然比中国高不少。可在国内,尤其是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刚毕业或者说毕业的人两三年拿7000块的工资也没那么难吧?即便没上过大学,手上有一门技术,比如说、电工、装修工、装/修空调、装/修地暖的,哪一个月薪不过万?

意大利的人均工资大约是1800~2000欧,约合人民币1.4万块左右,但在国内也还有相当数量的人能拿到甚至比这个更高的工资。这里说的都是平均工资——既然是“平均”,那总有人达不到这个水平,而且一般是差不多有一半的人达不到这个水平。

所以、如果拿中国与西班牙对比的话,那么西班牙差不多就是50%的人月收入低于7000,80%的人月收入低于1万,90%的人月收入低于2万,而中国则是80%的人月收入低于7000,90%的人月收入低于1万,98%的人月收入低于2万(随便说的数字,不要死抠,理解这个逻辑、意思即可)。整体上看,中国肯定还是不如西班牙,但如果说中国月收入8000以上的人过得不如西班牙月收入5000的,那就太高看发达国家了……

就如前面所说,即便你把欧美的几亿人都变成奴隶,也就是个中等发达国家的样子。而如果中国的人均GDP能达到美国的水平的话,那么按照当下的数值计算,中国一国的GDP就将相当于全球GDP的总和,那可就真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了。

一开始讲这个问题,就是想说,如果未来中国能够攻下某些高端产业链,依然有人在说中国离美国、德国这样的高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巨大差距的时候,你就真不用听他往下说了,因为接下来他可能除了输出情绪和骂街,以及无脑劝润之外,再也提供不了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至于产业升级是否成功,当然你可以说我不是工科出身,但至少在基础的社科知识方面,我自认为还是能说得过去。而且,一个人就算没有过于高深的专业背景知识,他总也该有常识。

常识是什么呢?按照常理来讲,一个国家的产业升级成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能造出来的东西别的国家造不出来或者造不好。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对吧?那么、对于非专业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判断一个国家的产业升级是否成功,其实就有两个十分简单的。

大概的标准如下两点:

第一、中国造出来的这些优势产品能不能卖到国外去并占据优势份额;

第二、你在国内市场能买到的高端产品,国产的东西越来越多,进口的东西越来越少。

就好比说,现在一说买电脑芯片不是intel就是 AMD,那假如有一天在同性能、同价位甚至于更高价位的产品里,中国的芯片占据了80%、甚至90%的份额,有些人甚至开始把intel和AMD当二流牌子对待,那你再说中国产业升级没成功,多少就有点掩耳盗铃了是吧?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你身边能够买到的国产的产品,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产品,究竟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了?中国出口的科技领域的制成品,究竟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了?

就拿汽车产业来说,如今中国的汽车出口量已经是全球第一(2022年11月数据),而在国内市场,普通消费者选购汽车时,现在很多也都倾向于选购国产品牌的汽车了。

如果你坚持认为“只要中国掌握的技术和占据优势的产业都是落后产业”,那我这篇文章对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但如果你认为汽车产业还是个靠谱的相对高端产业的话,那如果中国汽车出口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叫产业升级失败,中国产业升级成功是不是就该殖民火星了?

从作为一个消费者的主观观感来说,你能买到的国产产品越来越多,这是毫无疑问的。

放在十几年前,一个普通人如果要装修一套新房子,对质量有点要求的,房间里的家具、家电、厨卫等等一小半都得是进口的。但如今、除非你对某些国外品牌有特殊的喜好,否则大多数产品都是可以用国产解决的。

2015年的时候,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现在和2015年相比,产业质量肉眼可见的比2015年进步了很多。

我们现在很多电脑里装的长江存储的内存,显示器用的京东方的屏幕,出门满大街的比亚迪汽车、各种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和天上现在有一定概率坐到的ARJ21(2022年即将交付累计100架),还有运你家天然气用的LNG船,你老家山上铺的光伏板,以及后面很快能坐到的国产919大飞机,虽说离产业升级成功尚有距离,但确实产业质量提升了很多。

现在网上很多人悲观得认为中国产业升级失败了,也许在他们眼里的产业升级成功是把苹果、三星干趴下,痛打英特尔、高通、AMD、微软,收购丰田、大众、现代,脚踩波音、空客才算成功吧?那我只能笑而不语了。

网上说产业升级的人多了去了,还有很多人自称是某些行业从业者,动不动就要揭行业黑幕,说产业升级如何如何。但在人文社科这个领域里,想要辨别一个人到底是骂街、还是情绪输出、还是真的想要说事,前提是看他有没有用人文社科相关的思维来说这个事。

什么叫人文社科专业思维呢?人文社科相关的问题在研究之前,首先需要就是定性。

譬如在产业升级这个事上,我们知道产业升级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想要知道什么样的产业升级成功或者失败,那你总得给成功或者失败定个标准。

比如,你说中国的XX产品、XX产业能占据全球该产业的80%的规模和90%的利润叫产业升级成功,这没问题。

你说,中国能成为XX行业第一大行业标准的占有者,这也没问题。

你说,人民币在国内贸易中的占比能达到75%,这也没问题。

总之就是,只要有个标准,那接下来再说成功和失败才有价值,网上很多文章的解读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标准的。没有任何标准,那就意味着所谓的产业升级成功还是失败,真就全凭他一张嘴,内容空洞,泛泛而谈。

就好比说,中国高铁产业升级成功了吗?你认为成功还是失败不重要,但在有些人的嘴里,只要中国的高铁还需要从日本企业进口螺丝钉,那中国就是只会造壳子,核心科技还是在外国人手里。

其实我说的这些都是一些最基础的常识,或者说是你只要接触过一点基础的社科研究的基础理论,都能明白的东西。但是,这些常识很普通,同时也很稀缺。

我也有一些在国外工作的朋友,平时也会和他们聊天,他们给我提供了以前不了解的视角。我们一直站在发达国家的立场上看中国制造业,所谓“大而不强”,比方中国手机产业,年产年销都是全球第一,但利润比起苹果确实差太远了;

而发展中国家看中国产业,既大又强,像印度、巴西、越南等这些有一定手机制造业的国家,面对中国的手机产业集群基本上充满了悲观,体量比你大几倍、产业链完整、整合度高,技术能力还比你强,如果中国如果真的产业升级失败了,对全球发展中国家都是个巨大打击。

我和他们聊天得知现在巴西、阿根廷、墨西哥这些国家学经济的学生,从事经济类工作的专家、教授、政府工作人员还是挺关注中国的。

在他们看来,如果中国在汽车、电子消费品、IT、光伏以及海量的中低端产业的加持下,都没有冲破中等收入陷阱,那么阿根廷、巴西、墨西哥这样的国家能掀起什么浪花…他们的西式民主制能帮助他们成为发达国家?你信吗?

中国如果真的失败了,接下来绝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躺平了,它们至少未来三十年都看不到成为发达国家的可能了。

当然、现在产业升级的道路越走越艰难了,为啥?原因有很多,或者我说个更直接点的例子吧。美国人一年平均吃40公斤牛肉,如果中国人也能达到美国的平均肉类消费量的话,那么就需要吃掉大约6000万吨牛肉。而现在全世界一年的牛肉总产量也就6000万吨。

除非全世界能掌握什么新的具有革命性的养牛技术、开发出肉量成倍增长的新的品种,又或者找到更大面积的草场养牛,否则指望中国人能像美国一样吃牛肉,是不太可能的。

另外、现在的高端产业就这么多,如果没有新的科技革命,或者说在目前情况下、无法成倍做大蛋糕的话,中国如果10多亿人进入发达国家,那么我们基本就要把整个产业吃个精光,目前G7发达国家的高端产业都不够我们吃的。

我们抢下某一高端产业,那么相对应的就有某个发达国家的这个高端产业被我们吃掉,被挤出去,发达国家被挤出去,这也是美国联合它的小弟们发动贸易战、对中国科技产业频出制裁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其实更希望目前认为中国产业升级失败的人,多学学英语,把自己的观点多往外网上发一发,有点人脉的,给白宫上俩折子也行。毕竟、不管中国产业升级是不是真的失败,只要能让美国能相信中国产业升级失败,那都是大功一件。

全文完。如果喜欢的话,就点个赞并关注我吧,谢谢您的支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XLdypr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