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疫情冲击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与机遇

疫情冲击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称人民币国际化各项指标总体向好,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稳步提升,投融资货币功能进一步深化,储备货币功能不断上升,计价货币功能逐步增强。报告还显示,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持续推进,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保持较高吸引力。

2021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正稳步前进。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于2021年12月提高至2.7%,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达2.88%,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五。

今年以来,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承压不断。比汇率波动更值得关注的是国际货币体系遇到的震动。那就是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俄罗斯实行的金融制裁。

其中有两招是最狠的。一招是七国集团一致决定,把一部分俄罗斯银行“踢出”SWIFT。这个SWIFT就是全球银行间用得最多的报文系统。简单地说,这就好比不让你用微信了。理论上说,你还能用别的即时通信工具,但其他人都用微信,你用别的工具就很难联系到其他人。

还有一招是对俄罗斯央行的国际储备实施的限制性措施。对俄罗斯实行制裁,导致俄罗斯有3000亿美元的黄金和外汇储备被冻结,这占到了俄罗斯国际储备总额的一半。

你可能会说,这种事情美国也不是第一次干啊?是的,以前美国也干过。美国对朝鲜、伊朗和委内瑞拉的央行都进行过制裁。但这次冻结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储备,是第一次对一个全球重要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实施金融制裁。

这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让国际市场开始质疑美元货币体系,进而思考什么样的国际货币体系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

所谓国际储备货币,是指其他国家都拿这个国家的货币,当作国际结算和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比如,美元是目前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在历史上,有三个国家享有过这种待遇,分别是荷兰、英国和美国。

在大变局中,人民币国际化面临诸多挑战,也存在新机遇、新动力。

人民币实行的是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官方汇率经历了从固定到有管理的浮动的演变。所谓,有管理的浮动,是对人民币的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改变了以往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

有升有贬、弹性不断增强的人民币汇率,为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创造了较大的空间,特别是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一些主要经济体实施了量化宽松和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中国央行没有盲目跟随,维持了相对正常的货币政策,体现了较强的独立性。

《后疫情时代人民币汇率走势及人民币国际化》一文指出,自疫情暴发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整体升值,但其间升值与贬值交替,双向波动特征越来越明显。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美联储实施了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我国经济在2020年第二季度反弹转正之后,央行就已经开始逐步实施货币政策的正常化,货币政策节奏的差异导致中美利差迅速拉大。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提出构建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发展前景,尤其注意以下新因素、新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将金融层面的人民币国际化与贸易层面的东亚乃至全球价值链重构相结合。全球疫情加快了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构,分散化和区域化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第二,将人民币国际化与宏观经济金融稳定相协调。另外,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仍然受到利率、汇率波动影响,因而不得不关注美元走势变化。

第三,注意数字货币以及绿色金融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新机遇。另外,随着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扩张,有关产品逐渐丰富,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进程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空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a2vvql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