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读书 | 117幅藏在故宫里的纹样,复现5000年美的记忆

读书 | 117幅藏在故宫里的纹样,复现5000年美的记忆

《故宫纹样》

黄清穗 李健菲 著

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3月出版

本书通过织绣、瓷器、织毯、珐琅器、建筑——五大载体,精选117幅藏在故宫里的纹样,追溯起源、解读寓意,深入探寻每幅纹样背后的意指。

用春秋战国时期的龙凤纹装点藻井,把魏晋南北朝的缠枝卷草纹绘于寿康宫内檐和玺彩画,将唐宋的喜相逢纹绣刻在清嫔吉服,使清代的白鹭纹在红地白鹤瓷碗上熠熠生辉……大至碧瓦朱甍的建筑,小到精妙入神的瓷器,造型万千的纹案游走在黄顶红墙、雕梁画栋,被编刻进文物器具、华服锦缎,令故宫之美,美得惊心动魄,也将千载东方文明与审美、掌故与传说、巧思与神技凝聚在线条之间。透过这藏在故宫的纹样,读者可以看到气韵生动的千百年中国纹样脉络,察觉美学的变迁与缩影,领略文化的延续与承袭。

>>内文选读:

中国传统纹样自古以来传承有序。新石器时期是中国传统纹样的萌芽期,也可以说是中国美术的发展初期,与动物有别的人类以巨大无比的潜力不断地探索自然世界并改造世界,在人类造物与造物活动中,人类自身的文化体系与审美意识随之在无形中孕育、发生,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基于人类审美初期的感知体验与实际生产活动的需求,新石器时期的纹样基本以简朴、抽象的几何纹样为主,如网纹、绳纹、圈带纹、涡纹、联珠纹、回纹、弦纹等,这些以简单线条构成的几何纹样在器物上的布局已经具有对称、重复的规律特点,且主体纹样对于不同的器型也有着适形的效果。同时,原始社会人类的精神意识是伴随着宗教信仰产生的,根植于“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新石器时期的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自然纹样以及人造物纹样大多渗透出多层面的崇拜思想与氏族图腾观念,如鱼纹、蛙纹、鸟纹、花卉纹、云纹、太阳纹、龙纹、凤纹等,这些纹样的出现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展开广泛对话的面貌,同时也超越了审美萌动的阈值和基础实用目的,为后来社会长达数十个世纪的宗室法度、民俗文化以及艺术审美提供了装饰文本。

当华夏族群进入夏、商、西周的奴隶制社会,敬天信神的神权思想统治导致了青铜时代下纹样面目的深刻变化,以国家统治者对祭祀、占卜礼法的专制化为导向,纹样有着超越自然且至高无上的地位象征性意义。这个时期的纹样以人造物纹样和写实的动物纹样为主,几何纹样为辅,经过想象创造和艺术处理的纹样有饕餮纹(兽面纹)、夔龙纹、蟠龙纹、夔凤纹、鸮纹等,写实类动物纹样有牛纹、羊纹、虎纹、蛇纹、鸟纹、蝉纹等,几何纹样一般作为青铜装饰中底纹或边饰,常使用云雷纹、勾连雷纹、回纹等进行组合,整体纹样处处体现神秘怪诞、规矩严整、密不透风的装饰风格,在沉实、粗犷的青铜神器上,这些纹样得以走向高潮。

相比于前朝的奇特神异,春秋战国时期的纹样呈现出向生动写实风格嬗变的特征,即龙纹、凤纹以及其他动植物纹样相比前朝更为灵动具象,狩猎纹、攻战纹、采桑纹等记录人类真实活动的场景式纹样展现出丰富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在秦汉社会大一统的发展背景下,装饰艺术也同样开启了继往开来、相与为一的历史局面:秦代在瓦当、漆器、铜镜、雕塑、画像石砖上多呈现飞禽走兽纹样,两汉时期在秦代纹样大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比较明显的是黄老之学与墓葬仙道思想的先后流行,激发了四神纹、仙鹤纹、仙鹿纹、羽人纹、云气纹、豹虎纹、车骑升天纹等具有深厚祥瑞内涵的纹饰的使用,是汉人承天之佑、逢凶化吉的祈求,亦是他们神游宇外,对于羽化登仙的探寻。

此外,随着汉代社会经济、外交的壮大,漆器、织锦等的手工艺发展进步卓著,瑞兽云气纹、“长寿绣”纹等装饰虚实相映、富有生气;丝绸之路开通后,石榴纹、葡萄纹、忍冬纹等植物纹样传入,西域装饰之风的吹入也为中原埋下了珍贵的种子。


  作者:黄清穗 李健菲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b0RDxo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