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原创十散文《露天电影,抹不去的儿时记忆》

原创十散文《露天电影,抹不去的儿时记忆》

原创十散文《露天电影,抹不去的儿时记忆》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转眼已过花甲之年。重拾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味道,看“露天电影”的幸福甜蜜情怀,承载了许多乡愁和难忘的记忆。回味那曾经逝去的岁月,那年少和青春,满满的都是幸福!如今身居闹市,更加怀念小时候在农村看“露天电影”的幸福时代!

永远难忘,自己在60年代上小学、70年代读初中、高中时期,看“露天电影”的幸福时光和那些趣事。那时候,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娱乐生活非常匮乏。最受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休闲活动,当属看“露天电影”。看“露天电影”成为了村民们男女老少精神上的饕餮盛宴!当时,我的家乡都是人民公社的电影放映队,到本公社所管辖的各生产大队循环放映电影。因每个人民公社辖区内的生产大队,数量不一,而每个人民公社只有一个电影放映队。除下雨、下雪天外,一年四季,电影放映队都到农村每个生产大队轮流放映电影。一般每部电影需一个月的循环期限,才能到县电影公司更换一部新影片,多为战斗内容的故事影片。《奇袭》《打击侵略者》《南征北战》《鸡毛信》《侦察兵》等等。每个夜晚只能在一个生产大队放映一场“露天电影”,一般每场都放映两部影片。当时,电影放映队的交通工具也十分落后,我所在的阳谷县阿城人民公社电影放映队,从我60年代记事起,至到80年参军入伍离开家乡时,在我的记忆里,始终是一头民用毛驴,拉着一辆装满电影放映设备的木制地排车,每天下午,一名放映员坐在装满了放映电影设备的地排车上,一手牵着拴毛驴的绳子,一手挥舞着赶牲畜的鞭子,从电影放映队的住宿处出发,其他两名放映员各自骑着自行车,一同前往农村各生产大队放映“露天电影”。有时,骑自行车的两名电影放映员,先行到达当日已约定好去放映电影的生产大队。

放映员到达目的地后,先到生产大队办公室,大队会计接见后,便带领两名放映员先到当晚准备放映电影的场地实地查看后,便领到吃晚饭的农户家中,逐一安排妥当。当时,电影放映员的晚饭,一般都安排到各生产小队家庭生活比较富裕的农户家中,大队给予这家农户适当的工分补助。我所在的赵店大队有10个生产小队。两名放映员把所骑的自行车放置到农户家中,便返回到电影放映场地。我们村当时一般都在本村后赵店的代销点门前宽大的空场地上放映“露天电影”。当时,这块空闲场地,高出路面约3米,因我们村处在黄河、大运河、金堤河交汇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为防黄河泛滥洪涝灾害,祖辈们修建房屋在垫宅基时,便在建房屋的附近就地挖坑取土,把宅基垫得高出地面好几米,孤零零的犹如一座城堡。而后盖房屋的左右农户,在垫宅基盖房时,一定又会把自己的宅基,垫得比这家宅基还要高。取意宅基高,日子也越来越好!宅基只能比别人家的高。斗转星移,天长日久,取土挖坑之处,慢慢的就形成了坑塘。我们村是出了名的坑塘最多、村民宅基高低落差最大、村民居住最分散、人口在阿城人民公社最多、地势比周边邻村最低。10个生产小队基本上每个生产小队之间都有大小不一的池塘隔离,形成了6个自然村,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大村。在这一大块空闲地上,靠西边是2间西屋,最早曾是大队学校一个班级的教室,后来,这个班级搬离,便成了全村唯一的私人代销点。后来,又在这块空闲地的最北边,新建了3间坐北朝南的堂屋做为代销点,西屋便成了代销点的仓库。当时,生产大队经常组织村民开大会时,也选择在这个地方。可谓是村民们谈天说事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这处宽大的空闲之地,紧临本村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的两条主要公路交汇的拐弯处。在东西公路的南边和南北公路的东边,便是本村最大的一个养鱼坑塘,坑塘的四周栽满了杨树、柳树。在坑塘的西北角处,正好有两棵又粗又高大的杨树,可以悬挂电影银幕和喇叭,不用再另外埋设悬挂电影屏幕的高杆子了,省了不少事,大队放映“露天电影",经常选择在这个地方。

两名放映员返回到放映电影的场地时,孩子们早已把拉放映电影设备的毛驴车,团团围住。有的孩子早己欢呼雀跃的拍着双手边跑边喊:“电影来了!电影来了!”,兴奋地跑回家报信。放映员熟练的把放映设备从地排车上,轻轻地搬下来。此时,早有热心的同学从学校搬来了一张木制方桌,抬到了放映员面前。放映员赶忙从同学们手中接过来桌子,选择好适当的位置,把放映机轻轻的放到了桌上。然后,在桌子腿上用绳子绑牢固一根拴喇叭线的竹竿,挂上一个照明电灯。紧接着把电唱机放到桌上,打开盖子放上唱片,单等发电机(当地人叫“电锅”)发电输出后,便可播放音乐了。当时,农村还都没有照明电。此时,一块洁白带有黑边的电影幕布已高高悬挂在两棵杨树上,喇叭也己经在树上固定好。发电机因发电时嘟嘟的噪音特别大,也已放置到离放映电影的场地稍远的位置,放映员己把电源线布好。发电机发出了嘟嘟的轰鸣声。放映员把电压调试好后,又沿所布的电源线仔细检查了一遍,便打开了发电机输出电压的开关。负责放映电影的放映员,先打开照明电源开关,瞬间灯泡便发出耀眼的白光,一切正常。放映员关闭照明的电源开关后,便打开了电唱机的电源开关。电唱机上的唱片便转动起来,立刻,大喇叭里便播放出《社会主义好》铿锵雄浑,悦耳的歌声传向四面八方,飘荡在放电影的场地上空。此时,孩子们兴奋地呼喊着穿过大街小巷,撤着欢的向自己家中跑去。伴随着悠扬的歌声和发电机的嘟嘟轰鸣声,如春风吹到千家万户,溶进了人们的笑脸。于是,农户家中便早早做起晚饭,炊烟袅袅升起,传递着喜悦与高兴。

夕阳落山,己近黄昏。生产队也都提前收工。大姑娘、小伙子忙着梳洗打扮,换上平时不舍得穿的新衣服,匆匆忙忙吃几口饭,便走出家门,喊上要好的伙伴,三三两两,扛着长木板凳、提着小马扎、小板凳,从四面八方,一路上互相亲切地打着招呼,谈笑风生,兴高采烈地汇聚到电影放映场地,占据有利位置。笑逐颜开的交谈着,非常惬意、舒爽。有的嗑着瓜子,有的吸着自卷的烟叶,热闹非凡。整个电影放映现场,可谓人声鼎沸,人头簇动,人山人海,人们来来往往,期待着电影开始放映的幸福时刻。来的晚的村民和附近村上来看电影的,来到放映场地时,整个场地都已坐满了人,只能坐在最前面或背面,仰起头来观看,也乐此不疲。如果在炎热的夏天,天气闷热,一丝风都没有,成群结队的蚊子便乘机扑向黑压压的人群,在人们脸上狠叮一口,刺痒钻心。冬天,就更遭罪,天寒地冻,呼呼的刺骨北风,人们既便在穿好的棉衣服外面,再穿上厚厚的棉大衣,也无济于事,双脚趾头冻得如针扎般疼痛,双手插入袖口内,手脚仍冻得发麻,双脚不停地在地上挪动,也兴奋不已。像我这样迷恋电影的孩子们,只要附近村庄放电影,晚上,逃课也和小影迷们步行十多里路前去看电影,哪怕是影片已看过无数次,电影里的经典台词,都已倒背如流,也百看不厌。第二天,被老师罚站心里仍美滋滋的,如吃蜜般甜。有时,顺风听到隐隐约约,传来的放电影的发电机声,闻声而去,越走越远,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的赶到后,电影已临近尾声。双眼盯着银幕上出现的“剧终”二字,甚感遗憾,余兴未尽。非等到全场看电影的人们都陆续走完,再围着正在忙碌的放映员,一遍又一遍的追问:“明天去哪里放电影?”,只有听到放映员回答后,才心满意足,一路追打着跑回家。少不了又挨家长的一顿训教,第二天,还要被老师罚站。

像我这样死心塌地的小影迷,只要本村放电影,放学后拿起小板凳便直接跑到放电影的场地抢占最好的位置。有的孩子更聪明,找来几块砖头、石块放在最好的位置。还有个别孩子,干脆用粉笔,在地上画上几个大圆圈,再写上自己的姓名,抢占位置。然后,再跑回家或返回学校去搬长条木凳。可是,等这些聪明的孩子再返回到放电影的场地时,自己原先抢占的位置,早已被别人放上木凳。于是,一场争吵,是难以避免的。双方唇枪舌剑的争吵不休。也有互相退让,息事宁人的。个别性格倔犟的孩子,就是不肯退让。甚至,动手厮打,摔倒在地浑身是土,被别人拉开,无论如何劝说,谁也不肯退让位置。就这样一直争吵到双方的大人来到时,才互让一步,停止了争吵和打架。等到第二天,两个孩人又都聚在一起谈论着昨晚电影里的精彩故事,你一言,我一语,交谈的非常开心。昨天,为抢占看电影位置打架一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事后,两个人互不记恨,又成了好朋友。这就是那个年代,相同的爱好,缘于热衷于看“露天电影”。“露天电影”不仅促成了影谜们成为了知心朋友,还促成了不知多少青年男女,因看“露天电影”而相识、相恋、相爱,结成美好姻缘。看“露天电影”是那个年代人人天天都期盼的事。在电影放映前,整个放电影的场地上,到处是喊叫声,还时有商贩的叫买声,呼朋唤友,抢占好位置的争吵声,比农村农贸大集还要热闹。每次村里放电影,全村如同过年过节一样的热闹。

天渐渐完全黑了下来,当放映员进行调试放映机上的灯光焦距时,坐在放映机桌前面的孩子们,便会立刻站起来伸出双手朝着光柱左右摇晃,手影映在银幕上,引逗得人们发出大声的嬉笑。在当时,放映正片时,首先放映放映员自己绘作的幻灯片,精彩的画面,都是结合农村眼下的农活,进行科谱种庄稼如何防治害虫,饲养家禽牲畜如何防治疾病等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内容。放映员读屏幕上的配字读音,虽是方言,但是,社员群众都能听得懂,看得明白。所以,当时,放映员都会绘画和写漂亮的文字,可谓是多才多艺,民间高手,虽然文化最高的也就是高中生,但是,真正的才艺,不低于如今艺校的学生。否则,全人民公社管辖那么多的村民,只选拔1至3人,如果不是才艺出众,怎么能被各级领导选定为电影放映员?放映完幻灯片后,再加演一部《新闻简报》,有时大队书记或村干部在放映电影中间,还要讲话对当前的农活、村里的好人好事等诸多事情,都苦口婆心的讲一遍。最让观众等得心不耐烦的就是,书记讲完后又有多名爱讲话的大队干部再重复性的轮番讲话,人们也只能耐住性子,小声交谈起来,根本听不进去大队干部在讲些什么。整个放映现场,喊叫声一片,如同炸开锅般。只有当一束强光打在银幕上,片头曲响起,整个放映场地,立刻鸦雀无声,安静下来,人们的双眼紧盯银幕,全神贯注的在观看影片,再无观众来回走动和说话,人们的注意力全集中在了看电影上。有时,夏天天气如同猴儿的脸,说变就变。一阵风,刮过来一块云彩,说下雨就下起雨来,无法再继续放电影。但是,人们就是不肯散场回家,跑到就近的屋檐下,或能遮雨的地方避雨,等雨小些立刻又聚集到放映场地。更有好心的观众,不顾个人被雨淋湿,把雨伞撑在放映机设备上方,怕雨水淋湿了放映机。人们一见,多数人也都聚集到放映桌前,一把把兩伞层层叠加在一起,遮挡在整个放映机桌子的上空,是多么感人的一幅画面。可惜,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无法拍摄下当时的那感人一幕。放映员也身受感动,见观众又聚满了整个广场,也无比高兴地又重新打开箱子,取出放映机继续放映电影《上甘岭》……“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这激昂优美,动人心弦,耳熟能详的歌声,又在广场上空响起,飘向遥远的夜空,传的很远很远!

那众人在雨中,为放映机撑起一把把重叠的雨伞看“露天电影”的感人场面,是我今生看“露天电影”,永远抹不去的幸福画面!

作者: 林吉成 2023年5月25日

简 历: 林吉成: 男,62年生,大专,8O年入伍,84年3月入党,大连陆军院校士官训练大队毕业,任第23集团军高炮旅首届士官司务长,历任炮班副班长,文书,团支部书记,多次获奖并荣立三等功三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参加全师文书兼军械员尖子比武第一名,获全师“神抢手,神炮手,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被大连市普兰店政府,延吉市政府,佳木斯市政府授于“拥军爱民先进个人“,各一次。在当地刊物,发表的新闻报道多次获奖。于94年转业,分配到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原县畜牧局)任县动物检疫监督分所所长,年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站(所),被县,市政府授予“全市畜牧兽医先进工作者″称号。被县,市广电局,《聊城日报》社聘为“业余新闻报道员″,所写的新闻报道多次获二等奖,并多次被评为“模范通讯员“。所写的论文《严把六关生产绿色畜禽产品》,《新世纪呼唤绿色畜牧业》等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于2O22年2月退休。所写的多篇散文,被多家媒体发表。

壹点号 彩虹(林吉成)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b0RRaW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