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寻访北海:登团城,兴未阑,春风吹度满皇都

寻访北海:登团城,兴未阑,春风吹度满皇都

青睐·中轴线寻访④

编者按:3月以来,跟随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脚步,“青睐”策划推出了“北京中轴线深度寻访”系列活动。根据最新公开的北京中轴线遗产“全景图”,邀请专家带队,与读者一起深入寻访纵贯北京城的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中轴线遗产保护区域,以及中轴线遗产缓冲区域。

通过“中轴线深度寻访”系列活动的实地走读,我们与广大读者一起探索“旷千古之希逢,超万代之奇观”的北京中轴线,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故事,深切体会北京这座举世瞩目的古都的深厚历史文化价值。

4月16日一早,“青睐·北京中轴线深度寻访”系列第四站开启,新老会员朋友见面问候声此起彼伏,气氛亲切。嘉宾夏凡也早早来到现场,今天他背着的双肩背包又大又沉,原来是他送给大家的专用“北海知识图册”。他在里面用各种插图、老照片设计串联起北海的重要知识点,大家人手一册,边走边看边听,收获满满。

登上团城,天清气朗,古树森森,殿阁环绕,景色宜人。大家在承光殿东侧席阶而坐,这个静美的“露天大讲堂”为此次深度寻访北海按下开始键。夏凡告诉大家,北海公园所在的这片水系以及它所涵盖的建筑群是北京最古老的区域,甚至比北京城的历史还悠久,见证了整个北京城的变迁和发展,“今天之所以给大家配发图册,就是想让大家能更加充分地认识北海、了解北京城的前世今生。”

为什么说北京城是“建城三千年”?

要想了解北海的历史变迁,首先要清楚整个北京城的历史。夏凡告诉大家,历史上北京这个区域曾出现过三座都城级别的城址,分别是燕都琉璃河、蓟城,以及后来的元大都。

夏凡打开课件图册,展示一张明清时期北京皇城的平面图,由此及彼开始讲述:“1420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了新的北京城,最终明代北京城由最里面的宫城、皇城,内城,再加上外面的外城构成。其中皇城在当时也是‘禁城’,普通老百姓不能进入,里面分布着大量为皇家服务的机构,号称‘二十四衙门’,这些机构都是由太监执掌。到了清朝,皇城才逐步开放。从图中还能看到,北海就在紫禁城的西北,是皇家大内的一座御苑,皇帝经常到这里赏花观景、休闲娱乐。”

“大家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北京城建城3000年,建都800年’,那么这里面的‘3000年’是从哪开始算的?”夏凡解释说,“其实是公元前1046年,这一年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建立了周王朝,然后封召公于燕,在琉璃河建立燕都,于是北京史学界公认这一年为北京建城的开始。”

“周武王的父亲就是周文王,周文王算是周朝创业集团的第一任董事长,此外他还是周易八卦理论的创立人之一,我们熟悉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话里,姜子牙钓的也是去渭水河畔访他的周文王。周文王还有个儿子,也是西周的开国元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姬旦,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的著作《周礼》成为儒家理论基础,也是后世王朝几千年所尊崇的礼法制度。”

听到“姬旦”这个名字,大家不由得笑起来,夏凡也笑道,“周武王还有个弟弟,叫姬奭(shi),就是刚才讲的封到北京来的那个‘召公’,所以这个知识点很好记,‘鸡蛋’和‘鸡屎’,是西周创业集团的两大功勋人物。”大家越发乐不可支。

“整个北京的建城史,其实还蕴含着一个很大的争议。”夏凡继续说道,“天下既定,分封诸侯,《史记·周本记》中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炎帝)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是‘褒封’,意思是之前这几个国已经存在,武王只是继续承认他们而已;而后面对于周公、召公他们用的词是‘封’,也就是之前没有国土,因为他们的建功立业,所以让他们封疆建国、裂土封侯。因此在北京地区存在的那个‘蓟城’属于‘褒封’的国,创立时间大概率是要早于公元前1046年的,也就是这个起始时间还要向前推,但无论怎样并不妨碍‘建城三千年’的这个结论。”不少会员赞叹老师对北京历史研究得深入。夏凡直言,“历史研究是动态的,一些争议、存疑的问题都会留给我们后人继续研究、继续探索。”

北京城的建城史,离不开永定河故道的地理变迁

夏凡接着打开一张“永定河故道变迁图”讲道:“众所周知,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几十万年来,历史上永定河从西向东流淌,经历了四次重要改道,分别形成了‘古清河、古金沟河、古纝水、古无定河’,这四次变迁为北京城积蓄存留了充沛的地下水资源以及众多的地上河流与湖泊,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了‘莲花池水系’与‘高梁河水系’,它们成为日后北京城发展变迁的重要依托。”

大家的学习热情也让夏凡越讲越兴奋,“自商周时期开始‘莲花池水系’旁就出现了蓟城,此后长时间是燕国的都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蓟城便开始成为中原王朝的边疆城市,历经秦汉、直至隋唐。唐朝末年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代,后晋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献给了契丹,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从这之后,北方游牧政权开始拥有了北京地区,而中原的汉家政权由于失去了北方的屏障,开始屡遭辽金暴打。公元938年,辽国将幽州城(蓟城)定为‘辽南京’,在城中开始大规模营建宫殿,同时将都城东北郊水域,也就是今天北海地区开辟为皇家园林。”

“公元1153年,灭亡辽国后的金国将辽南京城扩建为更大的‘金中都’,这是北京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个王朝的正式首都,而不是陪都,我们所说的‘八百年建都史’就是由此而来。公元1166年,金世宗完颜雍在北海地区营建了一座规模宏大、景色优美的‘太宁宫’,使这里继续成为帝王皇家郊游踏青、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放弃了‘莲花池水系’,转而在北海所处的‘高梁河水系’建造了举世瞩目的元大都,并把北海和中海纳入了皇城之中作为‘太液池’。此时的北海不仅是一座皇家园林,还是新都城选址的依据、规划的基准。

“公元1368年,明军大帅徐达攻克了元大都,出于军事需要,废了元大都的北侧城墙,把城墙移到了坝河以南,这样可以依托坝河作为护城河使用。后来1420年永乐帝迁都北京,营建了紫禁城、皇城、内城等,并在‘中海’以南开挖了‘南海’,由此‘西苑三海’正式形成。1553年嘉靖皇帝又修建了外城,由此北京正式形成‘凸’字形的布局结构,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整个北京城以这种形状存在了400多年。”夏凡滔滔不绝,从地理历史的角度,讲述北海区域。

团城原来是一个真正的岛屿,明朝才将团城东侧填成陆地

“1956年在北海公园西边曾挖掘出一座唐卢龙节度使的墓葬,碑文写了‘开成三年葬于蓟城东北七里龙道之左原’。1979年出土的唐代《宋再初夫妇墓志》志文记载:‘大中十三年正月十五日归定于幽都县界礼贤乡龙道村。’这两座墓葬证明,在唐代的北海区域就有‘龙道村’存在,而且从‘葬于蓟城东北七里’这句话也能反推,当时的龙道村也就是北海区域向西南七里的地方就是蓟城,这为蓟城的定位也提供了一项重要的史料证据。”

大家还在回味地理方位,夏凡转而讲起皇家园林的传统文化理念,“古代帝王建造园林,其中依据的很重要一个传统文化理念就是‘一池三山’,‘一池’指的是‘太液池’,象征东海;‘三山’指的是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传说这三山上有长生不老的仙药,所以历代帝王喜欢在皇家园林中打造出‘一池三山’,以企盼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从唐朝的大明宫到南宋的德寿宫,从我们现在所在的北海,到圆明园、颐和园,里面都出现了‘一池三山’的样貌布局。北海区域的‘三山’是谁呢?就是琼华岛,代表了‘蓬莱’;团城代表了‘瀛洲’;中海里的犀山台则象征着‘方丈’。”

夏凡告诉大家,团城最早只是北海这片水域中的一座小岛,金代修太宁宫建筑群把它纳入其中,元代在上面修建了仪天殿,明代把团城东侧填成了陆地,使其变成凸出岸边的半岛,又在岛上建造了一圈城墙,从此正式更名为“团城”。他介绍说,“1986年曾在北海南门外地下挖掘出一个东西向的石桥,这也证明了团城以东曾经是一片水域的存在。”

“青睐”会员一行人来到承光殿前,夏凡告诉大家整个团城的中心建筑就是这座承光殿,它的看点之一就是“抱厦”的设计,“所谓‘抱厦’就是在主体建筑的四周再做出一间附属的小房间,我们看承光殿就是中间是主体大殿,屋顶为重檐歇山,大殿的四边各探出单檐歇山的抱厦一间,从空中看几乎呈一个十字形,抱厦的设计会让建筑更加玲珑繁复。”

走到殿前一棵繁茂的古树下,一件元代遗存下来的稀世珍宝——渎山大玉海呈现在众人眼前。“这个大玉海制于1265年,最初被放置在琼华岛上的广寒殿中,元世祖忽必烈用它盛装美酒、大宴群臣。明朝万历年间,广寒殿倒塌,玉海随之流失。直到乾隆年间在西安门外的真武庙被重新找到,当时道士用它做了腌咸菜的菜瓮。乾隆皇帝花重金购回,并建造了石座、石亭,安置在团城承天殿前。渎山大玉海还有一个原装的汉白玉底座,当时并没有运过来,乾隆让工匠做了个石瓮和它配对放置,它们如今都存放在北京南城的法源寺中。所以现在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团城上是元代的玉瓮、清代的底座,而法源寺里是清代的石瓮、元代的底座。”

“渎山大玉海是由南阳独山玉制成,通体为黑色,上面有白色的花纹,工匠们根据花纹的形状雕刻出了一幅生动鲜活的海底世界。渎山大玉海是中国制玉史上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艺的最高水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玉器。”

夏凡绘声绘色的讲述,令会员们十分感慨,大家再次驻足,细细观看承光殿、大玉海,再加上旁边千年的白皮松,不禁深深感叹,一座小小的团城也集中了这许多的国家传奇瑰宝。

剪边、聚锦、闹龙脊,皇家园林建筑里的精彩

走进北海南门,蓝天碧波,一塔湖图,“青睐”一行人像在画中游。面对美景,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照。夏凡招呼大家来到一座牌楼的南侧说:“这里是北海的一个经典拍摄机位,通过牌楼拍摄白塔,形成一个‘框式构图’,给大家30秒,拍完了接着上课。”会员们笑了,随即响起一阵快门的咔嚓声。

拍摄完毕,夏凡继续开讲。“北海公园一共有16座牌楼,是牌楼最多的公园,我们面前这座‘积翠’牌楼有四根立柱,每两柱之间叫‘一间’,四根立柱就是三间,再看上面有三个屋顶,一个屋顶叫‘一楼’,所以这个牌楼的样式就是‘四柱三间三楼’”。他接着向大家解锁牌楼的知识:“以前北京城很多地方都有牌楼,它是北京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北京牌楼大致分四类:一是‘街巷路口牌楼’,比如东单、西单牌楼,东四、西四牌楼;二是我们眼前这种在桥两侧设立的牌楼,叫‘桥梁津渡牌楼’;此外还有‘坛庙寺观牌楼’和‘陵墓祠堂牌楼’”。

举步上桥,一路前行。“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这个永安桥是曲尺形的,这在北京比较少见。”众人停步细看,惊讶于以前从没注意过这个桥有两道弯折。“为什么修成这样?其实不光是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出于功能的需求。大家看这张图,这座桥南北连接着团城和琼华岛,团城上有承光殿建筑群中轴线,琼华岛上有永安寺建筑群中轴线,这两条中轴线虽然方向相同,但并不重合,所以就把这座桥设计成曲尺形,两端分别对应着两条中轴线,这充分体现了皇家建筑中严格的规制理念与巧妙的设计思路。”

夏凡告诉大家,这座桥在元明时期中间部分是小船承托的木制桥板,需要时可以随时断开。直到清乾隆时期才改建为全部石制。有史料记载:“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四月初二日命将‘永安寺前三转桥中空桥板栏杆俱照两边石桥石栏改做……估需银一千四百四十三两一钱二分六厘……’”

站在永安桥举目望去,“堆云”牌楼巍峨的身姿映入眼帘。“大家知道它为什么叫‘堆云’么?”会员纷纷说出答案,无一猜中。“咱们先留个谜底,一会儿揭晓。”夏凡笑着说。

进入永安寺,穿过山门、天王殿,站在院中,夏凡指着大雄宝殿的屋顶说,“大家看看屋顶,上面用彩色琉璃瓦拼出非常美丽的几何图案,这个叫‘聚锦’,是皇家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手法,突出的是五彩斑斓、活泼漂亮的风格,和我们在故宫感受到的‘毫不畏惧之单调’的正统严肃的纯色屋顶很不同。大家再看看正脊上那两条绿色的蛟龙,它们在黄色祥云中相向穿行飞舞,中间是火焰宝珠,这就是‘闹龙脊’。此外大殿的正吻跟故宫太和殿的正吻也不一样,尾巴上的龙鳞是凸起的,显得更加灵动,卷尾中部也是漏空的……以上这些都是皇家园林建筑中常用的设计手法,而在故宫以及坛庙建筑当中则很少出现,这就是皇家建筑体系中隐含的一些设计规律。”

琼华岛上的艮岳石,诉说着一千年的不朽传奇

走到琼华岛的半山腰,一座带阴凉儿的亭子成了天然教室。夏凡指着周围一堆形状各异的假山石说,“大家看看这些假山石,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艮岳石’,它们的经历非常传奇,见证了一千多年中国的沧桑历史。”

夏凡告诉大家,这些艮岳石最初就是存在于江南太湖中的“太湖石”,北宋皇帝宋徽宗对它们极其钟爱,便派大批民夫水手将它们采挖出来,并用船运到汴梁,放置在了艮岳园中,又建造了各种亭台楼阁,种植了各种奇花异草,饲养了各种珍禽异兽,最终打造出一座如梦似幻的艮岳园。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艮岳园建成没几年,金兵南下大举入侵北宋,最终汴京城破,北宋灭亡,艮岳园从此荒废。后来金人在北京建造金中都时,就把汴梁皇宫里有用的建筑构件都给拆运到了北京,包括艮岳园中的大批艮岳石也运了过来,放在了琼华岛上,“当时还没有永安寺建筑群,因此远远望去,漫山都是白色的艮岳石,仿佛一片白云萦绕,所以我们刚才说的堆云牌楼为什么叫‘堆云’,就是由此而来。”

众人恍然,原来“堆云”指的是山上的这些“艮岳石”。

“后来清代顺治年在山上修了永安寺,康熙乾隆时又把很多艮岳石移到其他宫阙园林中,所以我们今天也就看不到漫山‘堆云’的场景了,剩下的这些艮岳石就在琼华岛上定居下来,直到今天。”

“这个区域的艮岳石到底是不是大宋艮岳园中的那批石头呢?虽然有史料佐证,但还需要进一步去鉴定。”夏凡坦言,“几年前我的母校天津大学的王其亨教授专门带团队来这儿取样,然后又分别去开封、太湖取样分析,最后对比结果显示,样本成分相同,的确是一批石头。”

由艮岳石的传奇经历,夏凡接着向大家分享了登峰造极的宋朝文化艺术和独特的社会发展状况,会员们听得非常认真。

白塔南面中间的“眼光门”是活的,可以进入塔身内部

上山时,夏凡带着大家走了一条“秘道”,每个人出洞口时都很开心,像走红地毯一样招手亮相,轻松欢乐的氛围给会员留下美好回忆。接着再爬长长的台阶,似乎也不觉得累了。

当北海的标志性建筑白塔出现在眼前,众人感叹其雄伟壮观。夏凡告诉大家,据《清实录》记载,“清顺治八年六月十二日建禁城后土山白塔成”,也就是说这座高35.9米的白塔,建于顺治八年。“整个白塔的构造由四部分组成:下部是石质须弥座,座上叠三层圆台;中间的覆钵形塔身像一个倒扣的钵盂,塔身直径最大约14米,塔身南面中间有‘眼光门’可以进入塔身内部;上部是‘十三天相轮’;宝顶由天盘、地盘、日、月、火焰组成,象征佛法的光芒四射、永照大地。白塔的塔身由方砖砌成,里面是空心的,藏有‘宝物’若干,如一尺高的镀金铜佛像一尊,盛放舍利子的银盒一个,佛龛供桌一套。其他还有茶叶、药材、珍珠、珊瑚、青金石等。”

“说到塔,它是中国古建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建筑形式,塔的种类多样,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建筑材料看,有木塔、砖塔、石塔、琉璃塔等;从结构形制上看,有楼阁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等等。” 夏凡由白塔开始将知识点继续延伸,又打开图册向大家逐一展示中国有代表性的古塔图片,令人大饱眼福。

时间过得飞快,要结束时大家纷纷要求老师再讲一会儿。“这是北海历史上的第一张照片,拍摄于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期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航拍照片,拍摄地点就在北海琼华岛东侧,当时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法国远征军带来了一架直径七米的热气球……”夏凡又打开图册中的一张张老照片,给大家分享了一节摄影史上的人物与故事。

解散时,深受欢迎的夏凡被会员围着在讲义上签名留念。夏凡边害羞地签名边笑着表示实在受宠若惊,他直言,“大家听得入神,问得专业,我就会讲得更多,也讲得更带劲。”

文/本报记者 李喆

供图/李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j21w9o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