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教学的反思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教学的反思

至少对于笔者所在的“二本”高校、所处的中文专业、所教的中国古代文学课而言,“精气神”不足、读作品少、说和写的能力弱,乃是目前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显著缺失;当然,我们教师一方也程度不同地存在上述问题。故而,目前我们首要的工作,并非创新,而是返本。

此处所谓的“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作品。读诵作品、涵泳作品、揣摩作品,进而有感而发、下笔习作,实是师生双方都需长久坚持且受益长久的事情。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不够。二是指心灵。心灵上的多重共鸣与相互感发,也就是“道”(即上述课程与专业背后所蕴蓄的淳真、大善与至美)的传布与滋养,乃是文学教学的最高使命。但是,这个使命我们尚未圆满达成甚至远未达成。

细而言之,古代文学之类中文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在逻辑,乃是以养成中文专业能力和专业气质为核心,以“传道”为灵魂,由“感<—>知<—>化”的路径来展开的。中文专业能力与专业气质,主要体现在“说”和“写”两方面。师生双方的感性积累愈多,理性观照愈深,“道”的涵养愈厚,则其专业能力愈强,专业气质愈好,而其同时与后续“说”“写”等方面创造力也就愈大。显然,在厚实的感性积累与深挚的心灵感发的过程之中,创新的根芽已在无声孕育了。

愚以为,古代文学课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观照天地,体察人情,反省自身,保持心灵的生动。

2.常读经典作品,参与学术演进,精心备课,不断修订教案。

3.葆有专业暨课程情感,对课堂心怀敬畏,对教学不失热情。

4.爱护学生,传布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敬意与温情;同时又对传统中的糟粕保持足够警惕。

5.率先垂范,自己张口诵读佳作名篇以带动学生之自觉诵读,自己下手写作古体作品以带动学生之自觉习作,读、讲、思、练相交融,尽力营建一种师生心灵和谐共鸣与相互感发的教学生态。

6.在上述心灵共鸣与感发的基础上,学生逐渐形成自己厚实的专业能力与鲜明的专业气质。

总之,对于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在内的人文类课程的教学,我的基本观点是:创新先须返本,返本蕴含创新。教学相长,斯文复振;人到中年,自知驽钝;悬此理想,努力接近。

一己之见,难免偏颇,敬请师友赐教!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l0AYzx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