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西安又杀出一匹造“芯”黑马!

西安又杀出一匹造“芯”黑马!

约一年多前,张博辞去大学教授职务,全身心投入他的“造芯”事业。

个人社交账号上,除转发行业新闻之外,无论是卡通动漫头像,抑或是点赞日本动漫《灌篮高手》,张博俨然一名“80后”大男孩。

以至于见面落座后,镐京笔记(ID:Haojing2022)似乎要面对两个人。一个是线上印象中的“80后”大男孩;一个是高技术企业掌舵者——他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31岁的百人团队,公司年营收逾亿元,估值十几亿元。

与很多技术型创业者一样,张博不习惯于长篇大论地表达自我,也许是那些创业初期的如烟往事,早已随风而逝。

十余年前,新加坡博士留学归来,张博在产学研资源整合基础上,逐步组建团队创立了西安博瑞集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博瑞集信”)。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历经5轮融资,博瑞集信一路成长为国内军用“芯片”行业佼佼者,先后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陕西省瞪羚企业等名录。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西安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背后亦离不开此类企业笃定研发和成果转化,使得西安在半导体等领域,跻身全国头部身位。张博坦言,实现“让每个人都能用上自主可控的高品质核心芯片”,这不光是自己的梦想,也成为公司的愿景。

细分领域佼佼者

西安初雪过后,天气晴冷,哈出的热气顺着口罩溢出,瞬间凝成一股水雾,消散在中国北方的沧桑世事中。沿着西部大道一路向西,在高新区的一幢办公楼内,年轻的博瑞集信董事长张博,正在接待参观,时间持续逾一个小时。

诸如此类的来访接待事务,在博瑞集信的一楼展厅,每月都有不少,张博也习以为常。

处理完工作事务,双方坐下来,随着聊天话题深入,80后与高技术企业掌舵者的形象逐渐合二为一。

张博生于1983年,论年纪尚不到40岁,但其身上头衔和获得荣誉诸多——曾是大学教授,还被授予“西安创业英雄”,2021年又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同时担任陕西省 “四主体一联合”特种通信芯片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特种通信芯片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等。

至于他创办的博瑞集信,频频受到资本青睐,截至目前共完成D+轮融资,同时更是陕西省内为数不多具备完整特种行业资质的民营企业之一。

一位跟随张博创业多年的年轻“元老”表示,“我们在射频微波领域研发的芯片,属于特种芯片中很细分的一个领域,至少在全国来看,我们应该是能排到前几名的。

成立于2013年10月的博瑞集信,总部位于西安,企业历史未及十年,主营业务聚焦于特种通信微系统设备及核心芯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随着业务不断扩大,在成都、厦门和北京分别设有子公司与客户支持中心。

西电娇子的科研路

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九十周年校庆,作为西电优秀校友,张博受邀回到母校,与数位西电校友设立青年校友创新创业基金。

张博称自己生在西安,长在西安,高考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本科毕业后,继续留在母校攻读硕、博士学位。他并不承认自己是一名学霸,谈及过往求学经历,也没有过多的感性渲染。

北京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那年,作为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第一批国家公派研究生,张博有机会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

最终,成为西电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的张博,博士论文题目为《基于硅基半导体技术的130GHz 10Gbit/s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芯片关键电路研究》,指导老师为西电通信领域“大牛”庄奕琪教授。

2011年,对于博士毕业在即的张博而言,不喾为其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彼时面临诸多选择,或留在新加坡,或去追寻“美国梦”,又或是在国内某C9联盟高校担任博导。

实际上,关于这段过往,张博曾不止一次对人讲起:包括其父亦曾以亲身经历劝其留在国外,但张博内心笃定,最终选择在变化中拥抱梦幻般的未来,“在国内,我可能需要从零做起,但是发展的前景有无限的可能性,更没有终点,只是在丈量地板与天花板之间的距离时可能会遭遇各种曲折。”

摇滚乐歌手郑钧有一首歌叫《回到拉萨》,同是西安人的张博选择回到故乡,栖身大学,成为一名教授,原因在于张博获悉该校有一个专门做芯片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仅可以继续搞科研,也能助其实现产品转化的梦想。

西安科教资源底蕴深厚,半导体产业在全国位居前列,在这座城市实现造“芯”梦,也是包括张博在内的不少年轻科创者的选择。

后来,张博组建了一支射频微波集成电路和微系统设计研发团队,这也距离其亲自下场创业的梦想愈来愈近。

从0到1的前行

博瑞集信官网上,有一条slogan格外引人瞩目:让每个人都能用上自主可控的高等级核心芯片。

张博直言一路走来水到渠成,“学以致用”,其所谓“学以致用”,即是在“上学的时候学的就是电子信息专业,后来又学的是芯片,再后来做的也是这个事,算是一路都是在做这个事,从一个专业搞科研,再到去搞成果转化。”

一番叙述,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背后艰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科学研究往往并非一人独舞,而是借助于团队合作,作为“带头大哥”,起初最令张博苦恼的是人才引进的问题。

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其曾谈及那段往事,“我们先在国内相关团队选好目标,然后以学术交流等名义跟对方建立关系,再跑过去跟博士们一个一个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想办法把人拉到西安来,拉到团队里来。人家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全力解决,就连介绍对象的事也得包办。”

当然,张博手中并非没有底牌,“早期团队成立,其实跟沈(绪榜)院士一直在合作。”

至于其研究团队,主要汇集了中科大、西电等高校的志同道合者,“当时还是以一种科研项目的形式,然后带着六七个人的小团队去做。但是越做越想,觉得要想把它转化为具体可用的成果,可能还是需要借助于产业的力量,包括一些资本的力量。”

直到2015年,“团队算是出来全职去做成果转化的事”,前述公司创始“元老”称。

彼时,公司尚处于前期摸索的阶段,“这期间其实产品还没有成型,像芯片的话,如果要国产化,自主来研发的话,路线还是比较长的。”该公司“元老”表示。

经过前期对产品的不断打磨,博瑞集信开始被市场看好,“相继完成了第一轮和第二轮的融资,同时团队也在扩展,达到三四十人的规模。”

回头来看,张博认为自己的成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那时候创业,学校也是很鼓励。”

彼时,张博相当于有两个身份,在组建团队创业的同时,“还在带一些学生。”

“造芯”梦想起飞

对于张博团队而言,“到了2017年,算是一次比较大的飞跃,首先我们拿齐了进入军工行业的资质。”

短短两年间,博瑞集信如鱼跃龙门,“陕西省内把这些资质拿全的民营企业不多,当时提倡军民融合,但很多企业可能刚刚踏入这个门槛,我们前期已经有了三四年的积淀了。”

基于此,博瑞集信开始成立一些专项团队,针对省级的一些军工产品,特别是通信产品,“我们拿了大概有4项省级的项目。”

时间跨至2019年以后,博瑞集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张博全身心投入事业。

“我们是做研发起家,对于专利始终比较重视,现在已经取得的发明专利有26项,共计有78项正在申请,明年我们打算去申报科创板,在专利这方面已经符合条件。”张博表示,“即便公司发展步入正轨,在生产、销售等环节投入较多,但研发投入占比依旧超过30%。”

同时,由于博瑞集信“脱胎”于高校研发团队,因此公司和国内的一些重点高校合作较为密切,“今年还获批了陕西省科技厅‘四主体一联合’研究中心,相当于鼓励企业和高校去联合成立团队,去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攻坚。”

陕西省启动秦创原后,博瑞集信亦成为助力秦创原建设的重点企业之一。

眼下,国内特种通信领域对国产芯片需求快速增长。张博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已建设一条“小而精”的封装线,实现对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的自主可控,将成为国内少数采用IDM模式的特种通信芯片公司,大幅度提升公司产品交付能力及质量,带动西安市乃至陕西省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青春年少时的模样或许改变,但梦想仍在一路绽放……

(注:封面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pe351rL.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