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20世纪给孕妇吃“毒药”,导致上万名婴儿畸形,谁才是幕后黑手

20世纪给孕妇吃“毒药”,导致上万名婴儿畸形,谁才是幕后黑手

01

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各国降生了上万名畸形儿,他们有着相似的特征,大部分婴儿没有手和腿,样子非常像海豹,因此被称作“海豹儿”,这种疾病被称为“海豹肢畸形”。

这些患儿有的胎死腹中,有的出生后不久就死了,还有的生下来后四肢、眼睛和耳朵都有残缺,看起来非常恐怖。

一时之间,全世界各国均陆续出现大量的海豹儿,只有美国幸免于难,于是有人猜测:难道是美国暗中使用了生化武器所致?

随着对海豹病调查的不断深入,一位名叫伦兹的博士找到了致病的根源,原来竟是一种药名叫“沙利度胺”,商品名为“反应停”的特效药所致。

那么沙利度胺是如何被研发出来的,它为什么会导致海豹肢畸形呢?

提到沙利度胺的研发过程,就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起,原本德国生物学家想要研发一种杀虫剂,结果一名科学家在试验过程中不小心打翻了一瓶化学试剂,刹那间,整个实验室的人全部出现流口水,视力模糊,泪流不止的症状,好在他们都没有出现生命危险,于是科学家就把这种化学物质取名为“沙林”。

之后将这项研究发现上报给了德国军事部,此后,德国开始大规模生产沙林这种物质作为生物战争的武器。

上面我们说的引发海豹儿的沙利度胺正是“沙林”的前身。二战结束后,德国的格兰泰制药厂经过研究发现,沙利度胺有非常好的镇静催眠的效果,除此以外,还有非常好的止吐作用,于是,他们看见了巨大的商机,想把沙利度胺用在具有妊娠反应的孕妇身上。

起初,当沙利度胺药物的安全性受到质疑的时候,格兰泰制药厂的负责人宣称沙利度胺非常的安全,因为他们已经在动物试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参与测试的数百个动物诞下的后代都是健康的。于是,沙利度胺很快就取得了药品专利,1957年正式投放市场,格兰泰制药厂开始大肆宣传沙利度胺的用药效果,短时间内,沙利度胺风靡世界。

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个国际范围内的恐怖事件就此展开,海豹儿席卷全球,大量胎儿胎死腹中,全球46个国家至少有10000名婴儿出生时没有手和脚,被叫做“海豹儿”,还有一部分婴儿身体器官发育不全。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后,1961年,一名来自澳大利亚医生W.G.Mcbride发现,近来频频出现的海豹儿的母亲在怀孕期间都服用过沙利度胺的药物,于是他将这项发现发表在了世界顶级生物学期刊柳叶刀杂志上。

这项研究明确指出:反应停会对婴儿造成严重的危害,因为此药能促进转录因子SALL4降解,正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婴儿多个器官发育障碍,最后导致海豹儿的降生。

这项研究一经发表,便引起轩然大波。各国立刻停止沙利度胺的生产,并且立即收回还在市场上流通的沙利度胺,自此以后,沙利度胺停跌下了“孕妇特效药”的神坛。

虽然沙利度胺不再作为孕妇止吐药物来使用了,但它所造成上万家庭的危害和损失已无法弥补。据1988年的一篇权威期刊表明,从1957年截止到1963年,全世界因服用沙利度胺导致海豹儿的数量为12000例,其中大部分在欧洲,亚洲也有300多例。

02

话说回来,为什么美国就能躲过这次灾难呢?这还要感谢美国的一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一名官员,弗朗西斯·凯尔西博士。

凯尔西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得药理学博士学位,后就职于FDA,她所负责的是医药公司的药物审批工作,她每年大概会审查300多份新药的申请。

1960年,沙利度胺获得了药物专利背书,并且此药已经在全球46个国家开始投入使用,美国的一个制药公司也向FDA发出申请,希望获得销售批准。

当时凯尔西出于职业素养,认真对沙利度胺做了评估,她发现该药只做了动物试验,并没有进行过任何的临床试验,她判断此药存在一定风险,于是她要求制药公司提供临床实验材料。

当时,美国法律规定,一种药品向FDA递交申请后,需要等待60个工作日方可上市,但是如果FDA官员发现制药公司提供的支撑材料不符合标准可将其材料退回,直至达标后重新开始计时。

当时在美国代理沙利度胺的梅里尔制药公司,无法提交药物临床试验的材料,不仅如此,他们一边使用重金收买美国权力机关,运用权力制裁,以凯尔西的事业前途作为要挟,见凯尔西前后6次都拒绝审批,之后他们甚至以性命相要挟,希望凯尔西就范。

凯尔西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她认为这个药物没有经过临床试验,一旦上市,可能会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因此她屡次拒绝制药公司的申请。她的这一举动不仅使自己的个人事业和人身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甚至连美国人民都指责她严重侵害了妇女的人权,还要举报她。

正因为凯尔西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在双方僵持1年后,终于有人发现了导致海豹儿的罪魁祸首正是她所拒绝上市的沙利度胺,凯尔西这才从这巨大的压力中解脱出来。

1962年7月15日,《华盛顿邮报》报道了凯尔西的事迹,此后,凯尔西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同年10月,美国总统肯尼迪亲自为凯尔西颁发“联邦公民服务总统奖”,这可是美国行政人员最高级别的荣誉。

沙利度胺事件已经过去,但是它给上万个家庭带去的伤害却从未停止过。

从这件事当中我们看到了凯尔西作为一名官员,在强权的压迫下,她仍坚持自己的立场;在金钱的诱惑下,她不为所动;即使背负全国人民对她的责骂,她仍然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放在首位,她才是这个时代了不起的英雄!

经过这次事件后,美国立即出台了《科夫沃-哈里斯修正案》,该修正案正式以法律形式要求所有即将上市的新药都必须经过充分的临床试验的验证,还要提供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这也为现代药品审批程序奠定了基础,美国的这一规定也对全世界新药审批制度影响深远。

03

如果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像凯尔西博士那样做人做事,无论我们正处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够凭着自己的良心,本着专业的态度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始终坚持该有的原则和底线,相信这种大规模恶劣事件不可能发生。

作为德国格兰泰制药厂参与研究沙利度胺的科研人员,按常理来说,他们的工作性质应该是非常严谨的,而他们居然在完全没有进行任何临床试验的前提下,把一种新型药物用在孕妇身上,这是极其冒险的行为,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

或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制药公司昧着良心,见利起义,所以在科研人员还没有完成临床试验的时候就急于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工作。其实这些科研人员心里应该非常清楚,如果这种不成熟的药物流入市场,势必会造成无可估量的风险和损失。如果在这些科研人员当中,有一个人肯站出来制止,那么这种惨剧还会在短时间内席卷全球,侵害上万家庭吗?

作为各国的食药监管单位的负责人,如果他们能像凯尔西一样,将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去认真研究和评估药品的安全性,我想那10000多个家庭也不会遭受如此恶劣的打击。

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没有那么多专业知识,所以只能相信权威。在大家普遍认知里面,凡是能够在正规药店出售的药品都是合格产品,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才会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各国的孕妇因服用反应停而产下大量海豹儿的情况。

当然,很多事我们没有办法去要求所有人,那么为了避免自己的损失,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其实大家都知道孕妇不能乱吃药,尤其是新出来的药物,这是基本的生活常识,而有些人还是会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看到别人都在这样做,以为自己跟着做就不会有事,然而这种侥幸心理往往会让自己吃大亏。

04

根据专业医生建议:孕妇在怀孕的3个月以内,尽可能不要使用任何药物,因为这段时间是胎儿生长发育最为敏感的时期,这时候胎儿的全身各组织和器官都正处在分化的阶段,很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如因孕妇病情实在需要用药,那么可适当选择临床使用时间较长的安全型药物。

另外,哺乳期的妇女也要谨慎用药,因为药物可以从乳汁进入到婴儿体内,很多药物都有它相应的副作用,比如阿托品、硫酸庆大霉素可以引起新生儿听觉神经损害,严重者还会引起耳聋;磺胺类药物可造成新生儿溶血等等。如果哺乳期妇女因病情原因,需要长时间用药,建议停止母乳喂养,改吃奶粉。

05

其实大多数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长期的心理压力造成的,例如常见慢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也包含一些精神性疾病,还要文中所提到的妊娠期呕吐等。仔细了解和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饮食作息习惯都不太好,情绪经常处于紧绷的状态。

而很多人一旦发现自己身体不舒服或者生病,立刻就会想到打针吃药,然后一边吃着药,一边继续保持着不良的作息和生活习惯。

打针吃药之所以常常成为大家的第一选择,是因为打针吃药见效快,不仅不会累,也不怎么痛苦,如果要求他们改变饮食习惯,或者保持情绪稳定,他们马上会打退堂鼓,因为这要求很强的自律性,还需要得到家人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因为人是社会的一份子,人可以影响人,环境可以影响人,政策也会影响人,所以改变就显得非常困难。

打针吃药就不同了,不会那么复杂,操作起来简单易行,只需要找医生开药,吃完药后基本可以迅速缓解一时的不适症状。

但是大家会发现,有的人就是容易经常生病,哪怕治好了过不了多久又复发。当然,有些疾病是现代医学暂时无法攻克的难题,而更多的还是因为个体一直朝着疾病的方向在前行。就好比你左手打着胰岛素降血糖,右手举着炸鸡加可乐升血糖,一正一负,暂时还能保持相对平衡,可针打完后,你继续维持吃高热量食物的习惯,血糖又飙升,再去打针,降下来以后又继续大吃大喝,疾病反反复复,一次比一次严重,所以你认为药物能解决根源性的问题吗?更何况是药三分毒!

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根本就不怎么会考虑药物的副作用,也没能力去研究考证那些副作用给我们身体带来的危害,通常我们简单地相信专业人士说的话,我们老百姓普遍认为凡是能上市的药品都是经过专业人士无数次的验证得来的结果,所以不会有问题。

沙利度胺事件作为人类药物史上重要的伤害事件,它给上万家庭带去了无法磨灭的伤痛,因此我们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时刻保持警醒,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更不要去害人,如果还有余力的话,请伸出我们的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关于沙利度胺导致上万个新生儿受害,您对此事有何看法呢?

作者:吴曼

编辑:库小七

资料来源:

[1] 沙利度胺——真实故事和第一个海豹宝宝 James Linder Jones 2011-03-11

[2] 林美珍. 沙利度胺的药理机制及临床新应用[J]. 海峡药学, 2017, 29(10): 81-83.

[3] 陈立慧. 沙利度胺及其衍生物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 2006, 15(14): 1141-1144.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pe3Y57L.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