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散文丨没有什么无疾而终

散文丨没有什么无疾而终

没有什么无疾而终

文/张刚

没有什么无疾而终,有的是平淡地撑和平淡地熬。

又一位至亲,在大雪封山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夜,停止了呼吸,就这样走了。

一觉睡去,再没有醒来。身边只有老伴。而孩子们,在外打拼,离家最近的儿子也在30公里之外的县城,正是春运最繁忙的时节,开出租自然可以多拉快跑,整整一个春节,没等歇口气儿,就得到亲人没再醒来的讯息。

这是我们留守在乡村的父母们的必然下场,没有什么无疾而终,有的是平淡地撑,平淡地熬。

劳累了一辈子,腰椎损伤是最常见的,腰间盘突出或坐骨神经,医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平躺在炕上,炕是硬炕,平躺着骨头关节之间的摩擦系数就会减小,以缓解疼痛,这是最见效的办法,性价比最高的疗效,因为睡在炕上不花钱。

之所以躺在炕上,还缘于老人还有一个固定观念,那就是人老了,得的是老病啊,老病老病,就是治不好的病,那就不要再治了,身体里头输进太多的液体不好,老人讲究的是以最自然的方式融入泥土,所以他们还担心躺在医院里出不来怎么办,最后一口气是咽在了外边,人就不能进家门了,成游魂孤鬼了。

其实父辈们的病痛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我们大多数儿女也接受了这个事实,我们和父母们最大的祈求,就是父母们走的那一天,是无疾而终,这是最大的福报。

茫茫群山,沟通闭塞,留守的年轻一代,都匆匆忙于生计,古老的葬礼仪式,与日渐花哨的葬礼用品成反比的是日渐薄凉的诚敬之心,一些地方原先人工的挖坟早已被机器替代,大型挖掘机马达轰鸣,巨铲掘进,省去多少人力!棺材被挖掘机铁臂高高吊起又落入坑中,入葬仪式便如此地便捷,惟有流水席的标准日渐见高,延请厨师的费用也日渐高涨,古老的葬礼便深化成为一个热闹的聚会仪式,更有家境殷实者请来戏班唱戏,孝子披麻戴孝却又双手捧起大红被面,披在大红油彩描眉画脸的演员身上,是为“挂红”,此刻锣鼓喧天,观戏村民言笑晏晏,除了孝子穿戴仍沿袭前朝,棺木仍停在院中,其他仪式俨然与大红喜事没有区别。

其实老一代人的葬礼还是比较有章法的,四人抬棺,阴阳开路,过路口、水渠都要烧纸放炮,阴阳师念经作法请求旱道水路的各路神仙放灵魂一条出路。也有村民早早准备好了纸钱和一小把柴草,当送葬的队伍经过时,在门口点燃,送逝者最后一程。

后来这程式也简化了,棺木放在了地排车上,孝子贤孙或宗亲里的年轻人拉着,村里人在后面推着,地排车在雪地上吱吱嘎嘎走向墓地,照例是祭文,念经,哭声,滚坟顶,最后举火燎锨,宣告一个人最后与这个世界的作别,真正融入大地。

好多时候,传来的只是一个老人与世作别的信息,他生前或撑或熬的过程,只有他自己或家人清楚,村里人偶有耳闻也只是一闪念之间的事,一个五服之内的爷辈,脾气暴躁但又力大无穷,生前的确是种地的好手,但缺点是活粗,在村人眼里没有一点儿工匠精神,离精耕细作太远。但是庄稼的收成就在这粗粗拉拉中一茬茬地收过来了,其实在那贫瘠的土地里,精细与粗放也没多大差别,只要风调雨顺,胡乱撒进去的种子出了苗便拔节疯长,要是天旱,再精再细那麦苗照样稀得让人心慌。

五服边儿上的爷,在即将老去的那几年,村小巷里总能听到他的呻吟,有时去井边打水便偶然从小巷走过,在他院子外甚至能听到他沉重的叹息声。

不知几年之后,他终于走了,村里人似乎也松了口气,村里人的心理防线都似乎也轻松下来了,可以放开喉咙喝几杯了。

那些年我见的死亡并不多,但见过了很多的葬礼,后来成为葬礼的服务员,但是年纪小抬不了棺,主要是去墓地干些零活。因为会写几个并不美观的毛笔字,有时还会帮阴阳先生写写贴在大门口的讣告,村民们会围着讣告品头论足,说这笔法和结构。

老去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件,但老去的过程是缓慢的,缓慢得让你忘了有这么一位老人时,老去的音讯又很突然地来到你或亲人的身边。就像我最亲最敬最爱的奶奶,那天本来是去帮村里一位老去的老人写讣告,当天夜里准备好了铁锨,将其立在大门旁,准备凌晨四点去葬礼上“埋人”,没想到在半夜十二点,被紧急的砸门声惊醒,等起到三叔家,奶奶却无缘无故地去世了,也是无疾而终。

好多的时候,村里老人都劝后代,要积德行善,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这所谓的后路,就是一辈子或数辈子用积德行善为自己换来的“无疾而终”的后路。这的确好像也很有效,无疾而终的老人,生前都是善良的,许多人在感叹他的“福气”的时候,也念叹几句他老人家生前的好。

村里人都相信这是真的,我也宁肯相信这是真的,我们的父辈们在生活的苦难面前,慢慢熬干了,就像一沙漠里的树,在那里一点点被吸走了水分,在生活面前一点点地熬干了品性,熬干了精血,最后把一副枯皮包着的瘦骨架交回大地。

很多悲苦的故事,最后期望一个无疾而终的结局。无疾而终的确是一件奢侈的事,当你明白,无疾而终是一件奢侈的事的时候,再没有什么能够在你的心灵上刻下一丝印痕,但会慢慢在你额上刻下深深的皱纹。

【作者简介】张刚(男),甘肃通渭鸡川人,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山东齐鲁晚报高级记者,现供职于山东管理学院。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曾当选山东省人大代表、山东十大杰出青年,2017年当选为十九大党代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著有《底层行走》《乡书何处》等。

壹点号真言贞语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q0z6gn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