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战军‖绿荫下的感怀

战军‖绿荫下的感怀

绿荫下的感怀

◎战军

经常去烟台博物馆,仔细看老烟台的旧照片。谁说秦皇汉武曾经数度光临,六百年前这里就有奇山守御千户所,1861年烟台进入了开埠的新时期,但烟台一直是破破烂烂的,了无生机,人们的脸色大都是菜色的瘦骨嶙峋的模样,只有一些洋大人吃的红光满面,黎民百姓忍饥挨饿,挣扎在死亡线上,黎民尚且如此,那些山水谁有时间去治理呢?因此像塔山、小黄山、大南山等知名的山,整个都是光秃秃的,连长棵草都觉得稀少,那些高大的树木就更没有了,而今天我们行走在山村之间、山水之间、街头阡陌之间,到处都能坐在树下乘凉,享受着大自然的屡屡清风,别提一番惬意涌上心头。

一提起植树的经历,只要稍微上了岁数的人,都能记起当年植树的热闹场景。有一次我走个捷径来到了小黄山,山虽然不高,但这里的树确实非常茂盛,苍松、翠柏、老槐树、木槿、紫叶李,榆树,把个小山包围的密不透风,树下因此草木繁茂,鸟声阵阵,是好多人前来休闲养生的好地方。得益于树木的涵养,这里的氧含量特别高,习武的,吊嗓子的,跑步的,花拳绣腿的,在这里都能遇到。

如果把今天芝罘区的全景照片和一百前的照片相比较,那真是有霄壤之别呀。一代代植树人,从新中国成立哪天就开始植树了,所谓“前人植树后人乘凉”,说到点子上了,这些树木经过了三十年的培育,又经过了四十年的磨砺,今天登山去看看,每棵树都有风雪磨洗的痕迹,都有时光的日记,都有行人走过的赞美声。

我们每个人都有植树的经历,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为烈士陵墓植树,那时还没有植树节,我们这些小学生就在清明节前后为烈士陵墓植树。我们每个人都带着铁锨、水桶、树苗、打着旗帜,跋涉三、四座丘陵,趟过五、六条溪流,时不时被蚊子、蜜蜂叮咬,被一些树枝、荆棘刮破皮,脚下锐利的石头还会刺穿鞋底,走路一瘸一拐的,即便这样我们这支种树的小小队伍,没有一个人叫苦掉队的,几十里的行程两、三个小时就到了。

来到烈士墓前,我们首先向烈士举少先队礼,宣读誓词,唱少先队歌,这些开幕式完毕后就开始了一天的植树活动。这时的天温度适宜,我们用铁锨挖坑,这里的土地砂石比较多,挖起来特别费力,平时少出力的我们,很快手上磨出水泡,但没有人叫苦叫累,因为我们在烈士幕前叫苦叫累是多么丢人的事。老师见我们手上出了水泡,就用烈士的故事激励我们,老师这一招还真管用,我们每个人再也不喊疼了,都抢着干最苦最累的活。中午开饭的时候,我们拿出自己在家准备的饭,放在一起大家吃起来,吃完饭后躺在地上开始了午休,这时太阳格外的温馨,小风吹在我们稚嫩的脸上,野草那股特有的香气让我们像饮了甘露一样。不远处就有一条小溪流,好动的同学顾不上休息就跑到水里去玩,他们互相敲击着水面,溅起一层层水花。一些好吃的野味被女同学采摘出来,放进书包里回家叫妈妈炒着包着吃。等我们休息过来后,又把上午没有干完的活彻底干完了,整理好工具,把现场清理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杂物,最后来到烈士墓碑前,行少先队员,唱少先队员歌,踏着烈士走过的路回到学校了,圆满完成了植物任务。

一看到山上山下人工种植的高大树木,我总是会想起小时候植树的情景。老人说:五、六十年代为了绿化荒山,往往倾城出动,义务出工出力,山石很坚硬,但人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山上没有水,青壮男子就主动请缨,靠着自己的肩膀将水挑上山,他们年复一年的劳动着,树一个年轮一个年轮生长着,直到今天长成了沧桑模样,成了时光老人。

在市区有很多古老的树,起码有百岁高龄了,在兵荒马乱的时代,烟台人依然对生活、对国家充满了信心,他们相信中国一定会驱逐外敌入侵,在战争的间隙种下了很多树,也保护下了很多树。

这些树见证了烟台几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如今我们站在树荫下,享受的不仅仅那一缕缕凉风,还有先辈们对我们的关爱。

1964生,烟台人,现为芝罘区作家协会理事,芝罘区诗歌家协会理事,偶有作品刊登于《烟台日报》《烟台晚报》《芝罘文艺》等刊物上,多发表一些散文、诗歌、烟台史话、对联等文学作品。

编辑:刘学光

壹点号 烟台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v0J945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