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她被关在小屋50多年,死后才获得自由,如今这个小屋成了著名景点

她被关在小屋50多年,死后才获得自由,如今这个小屋成了著名景点

引言

在不同时代,每个国家因为地理位置不同,所以法律法规、传统习俗以及生活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就连服饰、妆发、出行方式等方面都大不相同。由于我国有着上千年历史,所以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习俗都被传承了下来,这也让很多人都了解到了我国的特色文化。不过对于那些不好的思想和传统则被摒弃掉了。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而且那个时期人们的思想都很封建保守,对于我们来说,一些事情或者是行为都无关紧要,但在古代人们却十分介意,这主要还是因为时代不同思想不同。要说古代时期他们对女性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准则和言论相信大家都听过,从这些方面就能看出女性的地位低下以及对她们的不尊重。

其实在一开始,古代对人们的“贞节”观念并不严苛,就像是宋朝之前改嫁都不算什么事,但之后随着宋明理学的盛行以及大肆宣扬,导致人们心中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过,随着时代的不断改变,这些规矩和观念都早已不复存在了。今天我所说的是实体“贞节牌坊”,要说古代很多女性因为“贞节牌坊”惨遭迫害,我所说的这个小屋如今成了名胜古迹,而这个“墙里门”则见证了一位女子悲惨的一生。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胡氏不幸丧夫

这个景点位于安徽省许家村,在村子墙角的拐角处有一座“墙里门”。要说在明朝洪武年间,这村子里出了一位大官,名叫许伯昇,官位一直被晋升到福建汀州知府。许伯昇他的家里总共有六个兄弟,六人都有各自的事业和前途,由于他们的父亲早就离开了人世,所以只有老六许周安和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周安已经24岁了,到了成亲的时候,于是他的母亲就一直在给他寻找合适的女子。

由于自己家是知府,所以他们就要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家庭,在那个时候他们就选择了当地一个容貌俊美的姑娘胡氏。成亲那天村子里很是热闹,人们也都在夹道欢迎,庆祝喜事。然而让众人意想不到的是,许周安却出现了意外。那时,许周安和商队外出办货,结果遇到了山贼,最终他们一整个商队都被杀害了,无一生还。就这样,才嫁进许家没多久的胡氏就成了寡妇。当消息传到村子里以后,许家的家里人都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嚎啕大哭起来。

直到一个月后,家里的大伯哥许伯昇就问了胡氏的意见,看她是守节还是重新嫁人,要是在普通家庭中说这话,再加上妻子这么小,不管是嫁还是守都不会有人计较,可许家在这个村子里是名门望族,是很看重颜面的,更何况当时胡氏已经怀上了孩子,于是她最终选择了守节。经过多次询问,胡氏已经坚定了决心,不想再改变了。就这样,这位年仅二十多岁的少女为守护许家颜面没有再嫁人。

被关小屋50多年

胡氏丈夫走后第二天,许伯昇就找来了村子里的泥瓦匠在后院打了一口井,名为“福泉井”,专门用来给弟媳妇儿喝水,除此之外,他还在后院绕着宅子建起了一座高墙,墙上连窗户都没有,而这个墙里面则是胡氏居住的地方,不过墙上留了一道小门,门被上了锁,一般只有佣人送饭的时候才会被打开。对于肚子里孩子的名字,许伯昇则说男孩叫天相,女儿叫吉人,也就是吉人自有天相。自此之后,胡氏就和照顾自己的老妇人被关在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屋里生活。

只要村子里有人经过这里,总会发出叹息,其实做决定很容易,但想要履行决定却是非常难的,而且这个决定还要搭上自己一生的时间。直到明洪武二年,胡氏把孩子生了下来,名叫许天相,孩子的出生也让她的生活变得好了起来,让沉闷的院子有了活力。之后,许伯昇并没有抛弃这对母子,而且定时还会给他们生活费。孩子长大后曾想过把这堵墙给拆掉,而当时的胡氏已经觉得无所谓了,要说她在这个院子里住了50多年,有没有墙对她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明永乐十九年,72岁的胡氏离世了。

不得不说,胡氏是很不幸的,虽然她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她却坚持了下来,还把孩子养大成人了,并维护住了许家的颜面。后来她的孩子天相也走上了仕途,成为了明官,可惜的是,他不能带着自己的母亲去到墙外的世界看一看。许天相还对着那道墙哭了三天三夜,为此这“墙里门”也被称为“哭门”。胡氏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把孩子教育成才是很不容易的,而且朝廷还很多次想为胡氏立一个贞节牌坊,只不过都被她拒绝了。

如今成了景点

要说,胡氏在小屋里呆了50多年从未出去过,直到死才实现了自由。现如今,那道墙、那道门,甚至院子里的井仍旧还在,而许天相的府邸也被改成了许村历史博物馆。胡氏离世后,许天相发现村子里打水很不方便,于是就把西北角的墙给打通,让村民到这口井里打水。胡氏的伟大在于那个时代她对信念的坚守,她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但也不得不感慨她的悲惨人生。不知大家有何看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x0axK9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