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由一个人回观一座城,从艺术路径重望作为“海派”的文化现象

由一个人回观一座城,从艺术路径重望作为“海派”的文化现象

自年初开展以来,刘海粟美术馆的“慕琴生涯——丁悚诞辰130周年文献艺术展”因“自来水”不断累积口碑,最终应观众呼声之强烈将展期延长近一个月,至3月10日。近日,名为“重考上海——丁悚及其艺术作为路径”研讨会的举办,再次提示人们,这个展览为什么备受关注。

展览以五个单元767件作品和文献,聚焦上海美专的第一任教务长——丁悚。除了丁悚在绘画领域的贡献,经过研究团队和家族后人多年来抽丝剥茧般的重新发现,展览让大众看到丁悚更多的艺术面向,一位在20世纪早期跨界多个领域的艺术实践者的形象。例如,现代漫画先驱者之一,广告界的前辈,早期海派文化沙龙的主人,等等。展览通过一个人去回观一座城,从艺术路径的角度去重新观看上海,中国现代艺术发展重症的文化历史,以及人们称之为“海派”的文化现象。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鲍薇华指出,丁悚极为广泛的社会艺术活动,以及对海上艺论的独到观察和认知,都一一展现在他的妙笔和镜头之下。丁悚作为现代视觉文化的先驱,他丰富的艺术实践经历是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个体的映射。同时,他与上海美专15年同行的珍贵史料,也是研究上海美专艺术教育发展当中的重要章节。

“这个展览里面透露的文献信息非常大。如果所有图片下面的说明文都看的话,看一天也可以。”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坦言。“上海美术界正在研究新海派的理论。我们今天重新研究学习丁悚先生的美术人生,了解上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化史,为今天梳理上海美术的文脉、继承学习很有帮助。”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李超指出,从近现代美术史的角度,丁悚不光是一个上海地方的概念,他是一个国家记忆的概念,是影响中国近现代美术进程的一个人。他认为还有不少围绕丁悚的细节值得进一步展开研究,例如丁悚将水彩画融入学科专业教学、丁悚和全国美展的关系,等等。

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看来,“丁悚”和“上海”这两个名词、概念之间,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互考的。“我们通过上海重新认识丁悚,但我们又实际上通过近年学者们的努力和美术机构、艺术机构的努力,重新发现丁悚先生的创作,通过这样的一种拼图去重新理解上海。”

中国近代美术发源于上海,过去百年中国美术的重要人物、事件、作品80%发生在上海,因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天纲认为海派值得细细研究。“我们可以空讲海派中西融合、古今交汇,但我们更要找出例子证明海派绘画确实表现出来中西两方面的关系。海派的研究对我们来讲必须很具体,很实证,经得起考证,甚至是拷问。”

作者:范昕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zegOm3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