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陆 / 南通:努力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样板

南通:努力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样板

来源:新华日报

长江南通段潮平岸阔绘沧桑巨变。 许丛军 摄

涛声、歌声、欢笑声,声声入耳。端午夏夜,一台以“长江口”为主题的音乐节在南通市海门区热力开场,全国各地2万多名乐迷共赴这场滨江视听盛宴。

南通地处长江之“委”,沿江干线长约166公里。依江而生、因江而兴,“长江”成为南通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话剧《沧桑巨变——我们的卧鱼岛》、小品《江边渔歌》、纪录片《江海一脉》《君住长江尾》、歌曲《江海情》《中国长江口》……仅过去一年,南通就诞生多部以长江为题材的文艺作品。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第一站来到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目睹壮阔大江风光,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南通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长江大保护,立足国家站位和江苏定位,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以登高望远的视野,规划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样板区,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为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提供“硬支撑”。

一座城,处处流淌“长江的痕迹”

“一两百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太不可思议了!”7月1日,南京游客吴永良跟随旅行团走进启东圆陀角旅游度假区。在导游的介绍下,吴永良得知“启吾东疆”的含义,第一次见识“三水交汇”的奇景,对脚下这片江苏成陆时间最晚的土地更加好奇。

南通因长江而生。6000年前,如今的南通主城区、海门、如东一带,还是江海交汇处几个孤零零的沙洲。万里长江东流入海,近入海口,江面愈发开阔,水流速度放缓,从上游裹挟而下的泥沙不断沉积,沙洲间长出滩涂,相连成陆,形成江海平原。

留意当地地名就会发现,长江“流淌的痕迹”无处不在。如皋作为南通“最年长”的地区,早在6000多年前就已成陆并伴有人类活动。“皋”意为水边的高地,如皋平原“状如覆釜”,中间高、周边低,由长江上游泥沙与黄海海水顶冲形成。如皋拥有万里长江上唯一以长江命名的小镇——长江镇。海门的临江镇,通州的平潮镇,崇川的临江社区、天生港镇等地名均源自长江。

山,是平原上的“稀缺资源”。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南通最具标志性的“五山”曾是长江中的五座小岛。从北宋开始,随着长江主泓道迁移,五山一步步向江北挺进,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陆续“登陆”,悉数“入主”江海大地。

五山更是人文历史的荟萃地。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年轻时游历至狼山,登临送目,以观江海,眼前的万千气象在他心中掀起骇浪惊涛,他纵笔写下“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的千古名句。狼山上的支云塔、广教禅寺、虞楼、林溪精舍、赵绘沈绣之楼,军山上的气象台等,均是珍贵的长江文化遗产。

今年以来,省城市规划设计院频繁深入南通街区村落、特色小镇、名胜古迹、湿地公园等,搜集梳理837个与长江有关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点,计划年内梳理形成长江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名录库,为系统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提供“基础数据”。

“江海大地‘长江的影子’随处可见。”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毛炜峰说,南通现存的大量遗存遗迹构成一幅“枝繁叶茂”的长江文化传承发展“谱系图”,“我们坚持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遗产保护利用并重,持续擦亮长江特色名片,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通段打造成我省长江沿线最具辨识度、最有闪光点的文化长廊、文明展厅。”

一个人,心念大江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

在南通,一提到长江,就不能不提张謇。今年是张謇诞辰170周年。“由他规划和建设的‘一城三镇’城市格局,得到很好传承和延续。”张謇嫡孙张绪武告诉记者,祖父过世已近百年,但他遗留的“一二有用事业”依然影响深远。

南通地处江淮地区,常年受淮河水患泛滥之困、长江岸线坍塌之忧。生于长于长江边,张謇从小目睹江海水患,对治水表现出浓厚兴趣,年轻时就研读水利著作,参加科举考试3次抽中治水策论题,均考出好成绩。“江之治否,与内政外交均有关系”“而江则可治,国权可保”“长江,国家之江也;治江,国家之责也”……张謇曾提出著名的“治江三说”,即“设立统一的治江机构”“培养专门人才”“统一规划、分段治理”。在张謇的呼吁下,北洋政府批准成立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我国近代长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由此拉开帷幕。

1900年至1905年间,张謇在天生港创办大生轮船公司,筹建唐家闸内河轮船码头、天生港长江轮船码头,在黄浦江畔建起上海大达轮船码头。南通和上海之间架起水运航线,张謇经营的客轮和货轮往来穿梭,昔日“难通”的江北小城由此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

“晚年,张謇心心念念的还是长江。”南通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黄正平介绍,张謇于1926年受聘为扬子江水道委员会会长。同年8月1日,73岁的张謇不顾身体不适,冒着酷暑考察沿江保坍工程,病情加重,23天后在南通病逝。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张謇依然坚守在治理和建设长江的最前沿。

“张謇是长江文脉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南通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特色名片’。”南通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发展处处长陈东说,先贤张謇以先进理念规划“一城三镇”城市格局,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建港口、办电厂,兴办长江航运物流,推动对外开放,使南通成为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中国近代第一城”,堪称长江近代文化发展的区域典范。南通将以张謇近代民族工业文化遗存保护与传承工程为依托,规划建设具有张謇文化特色的近代民族工业文化展示区,使之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彰显先行引领的江苏标识。

一条链,“串珠”滨江人文特色风光带

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的《滨江绿道沿线用地规划专题研究项目磋商公告》提出,通过生态修复、功能更新、活力再造,重构“南通之链”——长约43公里、面积89.3平方公里的滨江绿色风光带。

近年来,南通滨江地区加快生态修复,腾退散乱污、低效企业,生产岸线逐步向生态岸线转型,“工业锈带”蝶变“生态秀带”。但因缺乏整体统筹,滨江风光带仍存在文化特色不凸显、旅游景区多而不强、旅游产品同质化、景观节点间交通串联不足等问题。

“滨江特色名片,必须越擦越亮。”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曹军介绍,南通精心编制《“南通之链”滨江绿道概念规划》,串联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至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段沿江区域,升级软硬件,浓厚文化味,打造魅力水岸新空间、城市活力会客厅。

“建设江豚观测点和青少年科普馆,对外推介展示长江南通段生态环境治理改善成果。”“将环濠河博物馆群、寺街西南营等南通特色文脉嵌入整体规划。”……近日,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邀请省、市、高校等部门单位专家,为制定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通段)建设保护实施规划献计献策。

自国家层面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来,南通市委市政府迅速响应,确定实施张謇近代民族工业文化遗存保护与传承项目,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样板区主题展示区,聘请专家学者担纲“智囊”。项目预计投资近12亿元,保护性修缮唐闸、天生港地区近代工业遗存,在大生纱厂打造以长江近代工业文化、张謇企业家精神等为主题的展示集群。

南通沿江通海港区再添集装箱国际航线;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北主塔桩基竣工,张靖皋长江大桥跨江段桥梁上部结构设计获批,南通段“八龙过江”格局加速照进现实;与此相对应,通航30年的通常汽渡宣布停航……江水滔滔如昨,轻抚堤岸,古韵新声交织,新时代的“长江之歌”愈发激昂嘹亮。

专家点评

树起长江文化“新时代坐标”

冯俊(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完善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区域,南通应系统阐发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加强对区域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构建适应区域资源环境本底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拓展生态康养、体育运动等新业态新空间,培育世界级生态旅游景区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力打造独具魅力的江海文化及与张謇企业家精神品牌相融的长三角著名旅游目的地,提升与“万亿俱乐部”相匹配的城市文旅发展能级。

加强生态旅游品牌推广和传播。建设好洲际绿博园、张謇文化旅游景区、如皋盆景大观、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等国家4A景区,持续打造“话剧之乡”“中国美术南通现象”品牌,提高“全民文化节”“文化江海行”“静海讲坛”等品牌项目的知名度、影响力和辐射力。启动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申报世界遗产,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南通遗迹”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探索数字赋能生态文旅新路径,打造长江文化的“新时代坐标”。(贲腾 王世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0ll8Zm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