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唐代多巴胺穿搭大片、王羲之家族稀世墨宝……“打卡”辽博镇馆之宝!

唐代多巴胺穿搭大片、王羲之家族稀世墨宝……“打卡”辽博镇馆之宝!

暑期是旅游旺季,多地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纪念馆等迎来客流高峰。今天,一起走进位于沈阳的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传承共享聚知音

这段时间,辽宁省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展览共有十多个,每天都有将近8000人前来参观,一到周末更是每天超过一万人。

炎炎夏日,走进辽宁省博物馆,享受扑面而来的清凉。近期这里正在进行的展览包括走进皮影的世界、古琴文化展、元青花瓷器展等特别主题展,还有古代碑志、明清玉器、瓷器等常设展览。而阵阵悠扬的琴声,吸引着我们来到了一楼北侧的“清音悠远”古琴文化主题展览。

 

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世界只有不到20床唐代古琴传世,其中名为“九霄环佩”的古琴仅有4床,因音色有“声传九霄,音似佩鸣”而得名,4床琴虽然尺寸各有不同,但形制皆为伏羲式,主要特征是腰部有两个月牙形的弯入,这一琴式相传为上古伏羲所创造。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据宋代《琴史》记载,琴之为器,是为八音之舆,众乐之统也。古人制琴,以蚕丝为琴弦,以桐木为琴面,梓木为琴底,历经打磨、髹漆、装配等十大类工序方可制成。

 

古琴的雅韵之声,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寄托,它的七弦之响,余音绕梁绵绵千年而不绝。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古琴,辽宁省博物馆还配合展览,邀请观众现场亲手制琴,并学习弹奏,共同领略古琴之美。

 

镇馆之宝:《簪花仕女图》《万岁通天帖》

辽宁省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万件,其中晋唐宋元书画,是最具特色和影响的类别之一,一起认识辽宁省博物馆的两件镇馆之宝:《簪花仕女图》和《万岁通天帖(tiè)》。

对于书画文物的展出素有“一展之后歇三年”的说法,这是因为展览时候的光照、温度、湿度,都会对于珍贵的书画文物的保存寿命产生影响,所以像《簪花仕女图》《万岁通天帖》这样的国宝级文物,在辽博最后一次与公众见面还是2020年初的时候。博物馆提供给我们的视频资料素材,可以帮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些镇馆之宝,来一饱眼福。

《簪花仕女图》:雍容气度

《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纵46厘米、横180厘米,唐代画家周昉用细腻精致的画笔和灵动匀称的线条,塑造了六位雍容丰腴、优雅美丽的唐朝仕女。

辽宁省博物馆副研究员 杨勇:传世的绘画当中,宋元的绘画已经备受推崇,传世的唐代绘画非常稀少,《簪花仕女图》就是稀少当中的精品,它在绘画时代上,反映了唐代绘画,尤其是人物画,非常高妙的绘画造诣水准。

 

“仕女”在古代泛指上层社会女性,簪花则是指仕女插于头上的装饰品,这也是《簪花仕女图》名字的由来。画家用工笔重彩描绘了仕女们采花、看花、漫步、戏鹤、逗犬的情形,她们服装、体态不同,妆容眉目、表情也不相同,人物线条圆润有力,色彩浓郁但不艳俗。

辽宁省博物馆副研究员 杨勇:这张画之所以迷人,因为它反映了唐代那种雍容的气度,我们通过这张画就能感受到古人的那种审美,他们生活的一种状态,通过画面我们可以跟古人对话。

《万岁通天帖》:形神兼备

辽博众多的书画藏品中,存有“书圣”王羲之家族珍贵书法的《万岁通天帖》,更是一件镇馆之宝。

辽宁省博物馆副研究员 杨勇:之所以叫作《万岁通天帖》,是因为这件书法它是武周时期,就是武则天称帝的时期,具体的时间就是万岁通天二年,当时任职凤阁侍郎的王方庆,他将王氏家族从王羲之以降,他的历代祖先的书法墨迹,进献给了武则天。

 

武则天命内府弘文馆善摹拓者,以王氏一门书帖原作为底本,用双钩填墨法复制摹本,并将原件,重新赐还给王方庆。如今,原件真品早已湮没在历史中,弘文馆复制的摹本,则历经风雨,保存了下来。

辽宁省博物馆副研究员 杨勇:当时弘文馆摹制原帖的时候,非常细致,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一些痕迹,比如细小的缺失的笔画,纸张缺损的位置,都通过非常精细的墨线把它勾勒出来,既得了书法的外形,还得到了其神。

 

《万岁通天帖》中尤以“书圣”王羲之的《姨母帖》《初月帖》,以及王氏一门王徽之《新月帖》、王献之《廿九日帖》等为最精,为研究我国书体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辽宁省博物馆副研究员 杨勇:历代的收藏家书法家都对这件摹本推崇备至,对我们现在客观地去了解当时王羲之家族,尤其在晋代以后,书法艺术的面貌和风格的转化,提供了有意义的渠道和客观依据。

(央视新闻客户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27xA5B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