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陆 / 上海:垃圾分类有“时尚味、青年范儿”

上海:垃圾分类有“时尚味、青年范儿”

    7月13日,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公布2023年上半年度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结果。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从“一个筐”变“四个桶”,从“嫌麻烦”到“新时尚”,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版本更新。这其中,上海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功不可没。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

    近期团上海市委坚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与开展主题教育和大兴调查研究紧密结合,深入贯彻“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的要求,持续助力垃圾分类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调研摸实情 听青年志愿者提建议

    “我们青年社会组织现在已经行动起来,参与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这比垃圾分类的概念更广。我们要走进社区了解绿色社区创建亮点特色,制度上墙、太阳能设备使用等,街道之间还可以互相借鉴。”正在发言的,是上海零壹公社青年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孙旭东。他应团上海市委的邀请,与团市委副书记王江进行交流、座谈。

    这是团上海市委就垃圾分类青年志愿者工作贯彻落实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围绕总书记重要回信内容,邀请行业、社区、高校和环保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和青年工作者代表结合多年服务经历和参与垃圾分类的故事,并提出工作建议。

    此外,团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党支部还赴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实地走访市民驿站、垃圾分类科普馆、社区垃圾智能回收站等点位,深入了解青年参与社区治理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

    “上海共青团早在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开始,就一直坚持系统化谋划、机制化推进,助力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实现常态长效。”团上海市委副书记王江介绍,随着上海积极打造垃圾分类升级版,青年参与垃圾分类又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如何让更多青年参与、更好发挥青年在垃圾分类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需要再调研、再研究,明确更细致、更科学的规划”。

    据悉,上海今年将聚焦提升市民投放体验、普及低碳生活理念等方面,积极打造垃圾分类升级版。

    在一些基层社区,社区干部和青年志愿者们已经行动起来了。在徐汇区永嘉新村,垃圾分类志愿者正在收集新的民意。“我们希望通过定期调研,让垃圾分类更加凸显时尚味、青年范,原有的工作成果也要研究如何持续巩固和加强。”王江说。

    青年社会组织爱芬环保科技咨询服务中心长期在上海各个社区内从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该中心总干事宋慧在调研座谈会上建议,青年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应建立长效宣传机制。

    此外,他还把目光放在了“垃圾总量减量”上,“现在的年轻人对旧物置换、废旧物品再利用这类公益活动很喜欢,参与积极性高。这项工作正好可以帮助垃圾减量,我们可以尝试在这方面多发力”。

    “时尚味、青年范儿”怎么来

    “时尚味、青年范儿”这样的目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而要想把这种“潮范儿”气质保持下去,更是牵扯诸多问题。

    以华东理工大学的“垃圾银行”为例,这是一个发起于2011年的环保实践与科普志愿服务项目。发起伊始,“潮范儿”十足。每个学生在“垃圾银行”都有自己的账户,账户积分都是通过贡献可回收垃圾积攒下来的。2021年,该校做了一个统计,当时有3.4万名师生贡献了1.2万余斤的垃圾。

    但近期,具体负责该项目的GreenZone环保协会骨干李邦辉却通过调研发现了问题。“我们的垃圾银行主要是社团成员提供上门回收服务,但现在回收预约小程序‘环保盒子’的使用率不高了。要重新动脑筋、想办法。”李邦辉介绍,最近社团回收垃圾采用了最传统的“扫楼”方式,每周四派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回收垃圾,每3名志愿者“扫”一层楼。

    李邦辉觉得,要让以垃圾分类为代表的环保行动“时尚”起来,光有一个“金点子”远远不够,而是要每年都有“升级版”的“金点子”。

    徐汇区华泾镇盛华景苑团支部书记陆桑妮对此深有体会,为了让垃圾分类工作“潮”起来,她想了很多法子。比如,社区给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上海中学国际部的中学生提供了开展社会调查的充足空间。学生们就居民低碳意识和垃圾分类行为进行调查。

    陆桑妮瞄准的,是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找不到地方调研、找不到合适选题的“痛点”。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让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常做常新”。

    对症下药,提升青少年参与度

    上海共青团也一直在行动。 自2014年起,团上海市委、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共同开启垃圾分类公益课程进爱心暑托班项目,向上海小学生普及垃圾分类知识。6门由团市委会同市发改委、市水务局、市绿化市容局、市粮食物资储备局等生态环保相关单位共同打造的环保公益课程,正在通过由行业青年、大学生、环保组织志愿者骨干400余人组成的志愿讲师团派送出去。

    这些课程每年覆盖近3万名小学生。孩子们上完课,会把新的环保理念传递给家长,这其中也包括不少外地来沪务工人员。

    暑假期间,上海的黄浦江、苏州河畔,活跃着“小水滴”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团上海市委通过“小手拉大手”等方式,组织发动“小水滴”志愿者行走江河、服务社区,讲好美丽江河故事、人民城市故事、美丽中国故事。

    一大批由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和青年社会组织开展的青春跑拾活动、牛奶纸盒回收绿色行动、青年白领环保材料手工制作活动等,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陆续开展。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活动的报名,均通过社会化方式进行,能够影响到不同群体的青年。

    上海垃圾分类青年志愿者讲师叶秋余本身就是市容绿化行业从业者,他认为,垃圾分类理念和意识的培养和巩固特别看重“久久为功”,“有些居民的分类习惯还未真正入心入脑,往往要借助外部力量,比如志愿者的督促引导来维持,同时每年高校入学新生、来沪旅客、新定居上海的人员数量也相当庞大,这些重点人群是我们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始终如一来不断宣传到位的”。

    在这方面,他认为青年志愿者大有可为,“广大青年可以从垃圾分类延伸拓展到绿色低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购买可重复使用的二手产品等”。

    团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目前已经形成了全市团组织、团员青年共同参与推进垃圾分类“一盘棋”的格局,43家团组织联合成立了“上海共青团生态环境团建联盟”,组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2yrmbae.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