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彭加木失踪案:军方出动上百人,三架直升机,为何就是找不到尸骨

彭加木失踪案:军方出动上百人,三架直升机,为何就是找不到尸骨

1980年,著名科学家彭加木进入罗布泊考察,但不慎被困。就在救援直升机马上来到的时候,他却独自冒着50度的高温去找水,之后离奇失踪。

当时军方紧急动用了直升机和军车,前后共近千人实施地毯式搜救,可是连一件衣服都没找到,彭加木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

彭加木失踪案充满着神秘色彩,那么,当年彭加木为何想去罗布泊呢?他的离奇失踪到底隐藏着哪些秘密?接下来详细给大家说一下彭加木失踪事件的始末。

彭加木身患两种癌症,前往罗布泊寻找矿藏资源

1925年5月,彭加木出生在广东省广州市,父亲是一名商人。1947年,彭加木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然后到了北京大学任教,主攻农业化学。

1948年开始,彭加木突然辞去了学校的工作,开始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当时的彭加木一腔热血,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他好几次前往边疆考察,进行科研工作。

1957年的时候,彭加木被查出身体内有恶性肿瘤,当时医生告诉他,癌细胞已经扩散,可能活不过两年了。

但是彭加木没有被吓倒,反而往边疆地区跑的更勤了,他想利用有限的时间为祖国多做一些贡献。两年后,彭加木并没有病倒,但是体内疑似又有了新的肿瘤。

1979年,彭加木担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他当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深入罗布泊内部考察,找寻矿产资源。随后,彭加木将自己这个想法上报了领导。

1980年,上级正式批准了他的计划,允许他进入罗布泊地区考察两个月。这个消息,让彭加木异常兴奋,他开始紧急组建自己的科考队。

最后,这支深入罗布泊的科考队由11人组成,阵容强大。有动物学家、植物学家、水文地质学家、化学家……还有三名司机。

为了全方位的保证安全,他们随身还携带了一把64式手枪,后来在马兰基地还搬到车上一部电台。

虽然每个人都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但是由于研究方向不同,他们之间并不算熟悉,所以这一路上有过不少的分歧。

当时,装好物资准备出发的时候,司机陈大化和彭加木吵了起来,说什么也不肯开车走。原来三辆车中的两辆都超过了配重,陈大化认为罗布泊谁都没去过,汽车超重了很容易发生意外。

彭加木也有自己的理由,他认为车上的物资都是需要携带的,而且都是必需品,一件也不能落下。

眼见两人僵持不下,还是副队长陈百录站了出来,在中间缓和了两人的关系,又给司机陈大化打了包票,这才上车开始走。

1980年5月2日,彭加木带领这支科考队从乌鲁木齐前往马兰基地。因为当时罗布泊可是军事禁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就是在罗布泊引爆的。科考队要想进入罗布泊,需要得到部队的允许。

到达马兰基地后,他们休整了两天,准备了一些水和食物,临走的时候还拿了一部电台。

当时部队的人说:“我们将会在罗布泊地区代号“720”的地方建立一个电报转接站,你们一旦遇到危险,就立即发报,我们会紧急救援的。”

很多人或许不了解罗布泊,它可是国内四大无人区之一,又被称为“生命的禁区”,即便是专业的探险队,也不敢保证能够安全返回。对这支科考队来说,这一趟行程是十分危险的。

5月8日,这支科考队浩浩荡荡的出发了。结果出发第一天,他们就遇上了问题。当时一共三辆车,司机陈大化的车携带电台,走在最后边,结果他迷路了,没能跟上大部队。

这时候,彭加木和司机王万轩也发生了分歧。王万轩看到陈大化被甩在身后,很是担心,他向彭加木恳求道:“咱们等等陈大化吧,毕竟他的车上有电台,万一咱们遇到危险还得靠他。”

但是彭加木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他认为现在时间很紧,抓紧赶路才是最重要的。王万轩也没有多说什么,这也造成了陈大化一直没跟上来。

本次考察历时接近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在路上遇到了各种困难,比如车子陷入沙里、遭遇沙尘暴、变化莫测的天气等,好在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就在水和油即将用尽的那一刻,他们终于到达了最终的目的地,来到了罗布泊南边的米兰农场。

没过多久,一直没跟上的陈大化也终于赶了过来,队员们无一伤亡,大家纷纷激动不已。他们还组织了一场聚会,来庆祝本次考察的成功。

这是国内第一次有人穿越罗布泊,他们一路上收集了不少的科考资料,这些资料为后来的相关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彭加木提议重返罗布泊,遭到大家的反对

就在大家庆祝本次考察顺利结束时,彭加木却提出了一个令大家难以接受的计划,那就是要找一条从未走过的路,重返罗布泊。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表示不理解,很多人认为这次科考已经收集了足够多的资料,为什么要再回去冒险呢?

罗布泊的凶险这一个月大家也见识到了,能够活下来也有运气成分在里面,现在再让大家进去冒险,明显让人难以接受。

彭加木试图说服大家,他认为:“我们这次科考计划时间是两个月,现在仅仅过了一个月,我们完全有时间重新找一条路进入罗布泊深处,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

当三位司机看到总路程接近900公里的时候,表示坚决不去,这一趟实在是太危险了。

眼看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彭加木便将自己的这一想法上报给了领导。两天后,领导正式批准了这次行动。

其他人虽然心里不情愿,但也只能执行命令。毕竟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思想觉悟还是要有的。

这支科考队在米兰农场再次补充了物资,休息了几天后,便准备启程出发了。

为了减少无谓的牺牲,他们约定好了:一旦水或者油已经消耗一半,但是路程还没走一半的时候,就必须原路返回。

本次路程由彭加木亲手制定,他们将从米兰农场出发往东走,到达库木库都克,再往西找一条进入罗布泊内部的道路,进行横向穿越,最终目的地是敦煌。

这次总路程接近900公里,计划7天完成,6月11日,队长彭加木再次带领这支科考队出发了。这次他们只带了三桶水,因为队长彭加木坚定地认为:只要到了库木库都克一定能找到水。

就是因为这个决定,间接导致了彭加木的离奇失踪。

这次科考之旅明显没有上次那么幸运了,他们沿着疏勒河古道往东走的时候,这里环境的恶劣程度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经常没走多久就会被陷入泥沙之中,还经历了好几次迷路,本来每天计划走120公里,结果现在一天最多走40公里。

队员们怨声载道,三天后他们只走了不到200公里,大家都建议返回。因为按照之前的约定,时间已经过了一半,水和油也所剩不多,但是总路程只走了五分之一都不到。

队员们异口同声地说道:“返回吧,再走下去真的可能出人命了,我们的物资撑不下去了”。

当时化学家阎鸿建对着队长彭加木说:“队长,我不走了,我真的不走了”。

彭加木听后对他说:“你要是不想再继续走,就让一个司机开车带你回去。”最后阎鸿建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认为俩人回去更危险,万一车子再陷进去,没有电台,只能在沙漠里等死。

罗布泊地区大部分都是沙漠和戈壁滩,沙漠中还有很多流沙,这是像液体一样流动的沙子。这种流沙吞噬能力极强,一旦陷进去,就会快速沉底,甚至都找不到一丝痕迹。

彭加木见大家都有点打退堂鼓,便告诉大家:“根据前人的经验,到了库木库都克,就能找到水,咱们就能及时补充水资源了。”

大家虽然心里依旧不想继续走了,但是这支队伍的领导是彭加木,所有人都说服不了他,整个队伍继续硬着头皮向前行进。

当天夜里刮了一场大风,让大家更加崩溃了,这场大风把他们的帐篷都吹跑了,大家都抓着地上的固定物才没被吹走。

罗布泊地区常年大风不停,甚至连地上的沙石都能吹起来,一旦刮起来沙尘暴,成年人都有可能被吹走。

这场大风让大家又开始打退堂鼓了,化学家马仁文告诉彭加木:“别再走了,再走下去真的就是死路了”。

彭加木为了多收集一些科考资料,拒绝了马仁文的请求,他慷慨激昂的告诉大家:“退缩就是逃兵,越困难,就越接近胜利。咱们还有电台,万一到了最后时刻,呼叫救援就可以了”。

大家都沉默了,虽然很想就此返回,但是队长彭加木说的也有道理,还有电台当做活命的底牌。

而且队长彭加木已经55岁了,还身患两种癌症,他都没有放弃,自己怎么好意思轻言放弃呢。于是,大家只好继续硬挺着往前走。

6月16日,也就是从米兰农场出发的第六天,本来按照计划这时候马上穿越完成了。可是由于各种因素,他们仅仅只走到了库木库都克往西8公里处。

当时队员们大都走不动了,他们带的油和水基本都已经见底了,很多队员认为这就是所谓的“最后时刻”了,应该呼叫救援了。

但是彭加木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离着库木库都克已���很近了,根据前人的记录,那里是有水的,只要能找到水,便可以继续前进。

随后,他和司机王万轩前去库木库都克找水,结果找了一圈全是沙子,一滴水都没见着就回来了。

彭加木还是不甘心,他又让水文学家汪文先去找水,结果汪文先找了好几个地方,发现一点水气都没有。他认为,这个地方是不会有水的。

这种情况下,彭加木提议派一辆车去60公里外的羊达克一带去找水,结果谁都不愿意去。因为一旦半路遇到危险,根本就回不来了。

此时,司机万王轩又和彭加木发生了争吵。王万轩见大家气氛尴尬,上前劝彭加木呼叫救援,不要把大家带入绝境。

这番劝说让彭加木很生气,他对着王万轩吼道:“你也怕了吗?”

随后,彭加木冷静了下来,还向王万轩道了歉。

没多久他们发现了一群野骆驼,彭加木十分兴奋,因为在他眼里这是难得的科考资料。那时候国内还没有野骆驼的标本,这个机会很难得。

他们开枪抓住了两只骆驼,大的野骆驼当天晚上就被烤着吃了,小骆驼准备带回去做研究。

当天晚上九点左右,求救电报终于发出去了。大家如释重负,开心的点燃篝火,吃起了野骆驼。大家知道马上得救了,心情放松了不少,一直玩到凌晨才回去睡觉。

但是,彭加木一个人坐到火堆跟前,低着头似乎在想什么事情,看上去心事重重。

彭加木外出找水,从此下落不明

第二天上午十点多的时候,有人发现彭加木并不在屋里,出去找了后,也没找到,怀疑失踪了。

随后,他叫起了其余人,说了一下彭加木失踪的消息。大家认为彭加木经常自己想事情,可能出去走走了。

一直到下午一点,彭加木还没回来,这时候大家才慌了神。直到司机王万轩去车上拿衣服的时候,发现了彭加木留下的纸条,上边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 彭17/6:10:30”。

在那张纸条上,6月17日的7是由6改过的,也就是原本写的日期是6月16日。可能是彭加木记错了日期,但是这个字迹确实是彭加木本人的。

当时正是6月份,中午的时候沙漠里的气温能够高达50度,大家都很担心他。三点的时候汪文先带领两人开车往东寻找,没一会还真发现了一行脚印。

他们心想,顺着脚印往前找肯定能找到,但是没走多远脚印竟然消失了。当时天太热,车子还经常出故障,几人只好下车寻找。

到了傍晚的时候,依旧没有找到彭加木。他们就地生了一把火,还掏出手枪朝天鸣枪,试图让彭加木知道他们在这里。

结果等了很久,也没看到彭加木的身影,他们就开车回去了。

回到营地后,他们清点物品才发现,彭加木这一趟出去并没有带多少东西,一个2公斤的水壶,两个照相机,一把地质锤。在如此炎热的沙漠里,他的水根本撑不了多久。

当天晚上,科考队紧急动用电台向马兰基地报告了队长彭加木失踪的消息。

彭加木失踪第二天,也就是6月18号,军用直升机直接把水和油送来了。随后,直升机开始在方圆几十公里内低空飞行,找寻彭加木的身影。

一连飞了半个多小时,连地上的草都看清了,但就是没看到彭加木的身影,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

当科学家彭加木失踪的消息传到高层后,立即受到了高度重视。在6月20日,也就是彭加木失踪的第三天,军方直接出动了三架直升机,数十辆军车,还有上百名搜救人员开始地毯式搜寻。

在长达10天的搜救中,搜救人员把这里的野生动物都数清楚了,唯独找不到彭加木的一点踪迹。随后,搜救队撤出罗布泊,本次搜救以失败结束。

1980年7月份,也就是彭加木失踪一个月后,当地再派出了近200人,50辆汽车对整个地区有水源的地方展开搜索。

因为时间过去的太长了,如果彭加木还活着那肯定是在有水源的地方。但是这次搜救和上次一样,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同年11月,1000人的搜救队进入罗布泊,他们相隔几十米站立,并排往前搜索,整整搜了方圆一千多平方公里,依旧毫无所获。科学家彭加木,仿佛在这片土地上凭空消失了。

彭加木为什么要冒着高温去找水?

在6月16日晚上他们就发了求救电报,已经确定了救援能够到来。这时候,为什么彭加木还要冒着高温去找水呢?

据后来汪文先回忆道,在马兰基地回复电报后,他曾经把电报拿给彭加木看,当时彭加木叹了口气,埋怨地说道:“直升机送一次水要花六七千元,这样昂贵的水,我心疼,我喝不下去”。

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当时国内正在大力搞发展,各处都用钱。老一辈的科学家都有勤俭节约的习惯,想省下钱来用于祖国的建设。

因此,虽然发了电报,彭加木还是想自己找到水,他打心底里不想浪费钱。

罗布泊地区常年大风,而且暗处的流沙也很多,之所以找不到彭加木的尸骨,很可能就是被风沙掩埋在了地下。

这么多年过去了,科学家彭加木依旧没有消息,但是当时科考队搜集的资料非常珍贵,为国内的科研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向老一辈不怕吃苦、敢为人先的科学家致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x0qRapL.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