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在中国吸血百年的犹太家族:侵入核心业务、操控主权,今声名狼藉

在中国吸血百年的犹太家族:侵入核心业务、操控主权,今声名狼藉

欧洲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老话:“犹太人总是和金钱形影不离”。

犹太人的商业天赋广为人知,只要有买卖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而中国这片土地上更是充满了无限商机。

犹太人在中国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7-8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他们更是扎根在这片土地,扩大他们的商业版图、侵入核心业务、操控主权,最为出名的无疑是被称为“东方的罗斯柴尔德”的沙逊家族。

只是这个犹太家族的财富积累大部分是依靠鸦片、垄断、金融等不正当手段,回看历史沙逊家族的所作所为令人不齿,如今更是声名狼藉。

那么沙逊家族究竟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展起来的呢?

一、中国土地上的犹太人

根据记载“犹太人在大约7-8世纪就已经来到了中国,宋元时期犹太人来华达到高潮”。

进入到中国近代,历史中随处可见犹太人的身影。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不少犹太人出于经商的目的,选择在中国经济发达的地方聚居。

随后,在1840-1950年这段漫长时期里,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来到中国,并在香港、哈尔滨、天津、上海等地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犹太社团。

在这段时期内,犹太人内部也逐步形成三大体系:第一批是塞法迪犹太人。

他们在1840年后从中东、东南亚等地迁徙到上海做生意、办工厂,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塞法迪犹太社区。

第二批是俄罗斯犹太人。

他们为躲避19世纪末的俄国和东欧反犹浪潮与内战,逃难来华后又南下上海,并在上海建立了宗教公会、犹太会堂、医院、学校、养老院等。

到20世纪30年代俄罗斯犹太人已经形成了一个超过5000人的犹太社团。

第三批是1933至1941年间躲避德国纳粹掀起的惨无人道的反犹灭犹狂潮、逃难来沪的欧洲犹太难民。

这些不同时期来到上海生活的犹太群体,在一个半世纪的时光中,以各自的方式存在并融入中国社会,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商业天赋,其中以塞法迪的沙逊家族最为出名。

二、打开国门 犹太商人的财富积累

1842年6月16日,侵华英国海军攻占上海,在这些士兵中有一位叫做高尔顿的军官。

高尔顿是英籍犹太人,他敏锐地觉察到上海强劲的发展潜力和难以估量的发展前景,便在回到英属殖民地印度后,呼召了不少有能力有谋略的犹太人前往上海。

在19世纪40年代国门被打开后,犹太人们看中了这块“冒险家的乐园”,从英属中东、南亚和东南亚纷至沓来,主要从事的是经商,基本上属于商业群体。

这些犹太商人们大部分集中在上海、广州等经济繁荣地区。

以上海为例,上海这座城市的兴起历程是从港口兴起商贸,又因商业活动兴起城市。

因此上海在开埠后迅速崛起,也吸引了不少外商前来投资买卖。犹太人商人们捷足先登,从英国的殖民地国家,以及新加坡、香港等地,来此投资经营。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沙逊、哈同、嘉道理、亚伯拉罕、埃兹拉等犹太家族。

其中,沙逊家族可谓是上海犹商集团的盟主,掌控着整个犹太集团的商业话语权。

来华后,犹太商人纷纷参与到贩卖鸦片的行列中,这成为他们攫取财富、迅速积累资本的途径。

而沙逊家族,以盟主的身份在鸦片价格上有着其它洋行难以企及的价格优势。

根据《中华学林名家文萃》记载在1840-1914年期间,通过沙逊家族掌管的沙逊集团进口的鸦片总值可达468645936两。

按利润30%计算,在短短的75年时间里,沙逊集团通过从事贩卖鸦片获取的利润就高达140593780两,平均每年有接近二百万两的利润。

凭借着暴利的鸦片价格沙逊集团旗下的新沙逊洋行在19世纪70年代后就跃居在华鸦片商的首位。

新沙逊洋行经过三代人的苦心经营,到 1930年,已经稳坐上海滩的首富之位,沙逊家族也被冠以“东方的罗斯柴尔德”的称誉。

沙逊集团以巨额的鸦片利润发迹,这为他后期在房地产、金融业和工业等方面的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沙逊集团再扩大 侵入核心业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国门被列强坚船利炮完全打开,神秘的东方国度,昂贵的瓷器、流光的丝绸、名贵的香料、腐蚀的鸦片在他们眼中都变成了雪花银与财富,吸引中外资本家纷纷在上海集中投资。

犹太商人们自然也不例外,前期的沙逊家族通过贩卖鸦片,压榨老百姓,吃人血馒头积累了大量财富

随后更是开始大量投资于进出口贸易,并开始向中国的实业延伸并侵入核心业务例如房地产、金融业、公用事业等领域。

嘉道理家族除了经营房地产事业,还在煤气、电力、橡胶等多个行业进行投资;安诺德弟兄创建了中国的公共汽车公司。

靠鸦片发家的犹商盟主沙逊集团的投资领域更是广泛,包括公共交通、汽车、采矿、造船、建筑工业、食品工业、航运码头、橡胶种植、文化娱乐、纺织等,基本上全方位垄断了中国的的交通命脉,掌握着人民衣食住行与金融支出。

在1940年后,沙逊家族在上海已经拥有沙逊大厦、河滨大楼、华懋公寓、汉弥尔顿大厦、都城饭店等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整个上海30米以上的高楼数量的五分之一。

沙逊家族在这一时期靠房地产投资获得大量的财富,成为上海滩名副其实的房地产大王。

在交通方面,沙逊集团通过通过兼并安利洋行,控制了英商中国汽车公司。

与此同时,通过股票市场,沙逊集团一步一步将上海英商电车公司成功收购,基本上也垄断了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公共交通。

同时沙逊家族也通过投资控股获得了会德丰轮船公司的部分控制权,进一步扩充自己在仓储运输业的实力,掌握了中国海运的命脉。

因为对外贸易的兴起,我国许多金融活动也逐渐开展起来,犹太商人怎么会错过这个致富的手段。

沙逊集团在20世纪后就开始创办独立的金融机构、合资创办投资公司,例如现在全球知名的汇丰银行就是当时的沙逊集团所创立。

沙逊集团不仅自己积极开展在华业务,集团下还有许多依附于他的犹太组织。

例如哈同,依靠沙逊家族的扶持,后来成为了上海最繁华的地段南京路上的地产大王。

截至1936年抗日战争前夕,沙逊集团投资范围已经涉及13个行业的40家企业,投资总额高达8971千元,而沙逊家族甚至被冠上了“东方的罗斯柴尔德”的名号。

历史上的沙逊集团风光无限,殊不知庞大的沙逊家集团所获得的财富是建立在中国老百姓的血泪之上。

四、沙逊集团辉煌背后 中国人民的血泪

鸦片的危害众所周知,而精明的沙逊集团就是以此发家。

1860 年后,沙逊集团通过贿赂英国政府,把鸦片合法化为“洋药”,打破了非法贸易的壁垒,取得了合法贸易地位,沙逊集团因此加大了对华鸦片贸易的力度。

为了能够快速出货,新沙逊洋行甚至在上海的白渡桥北逸建立了一座专门用来储存鸦片的地方。

道光年间,面对着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残害,清政府禁止百姓吸食鸦片,但是这一做法却损害了沙逊家族的利益,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更是触动了沙逊家族敏感的神经。

尝到甜头的沙逊家族怎会善罢甘休。

为了能够在中国继续兜售鸦片,当时沙逊家族的英国籍犹太商人董事长大卫·沙逊,凭借着沙逊集团在犹商集团的盟主地位,召集了许多英国犹太商人,要求英国政府出面解决此事。

可以说沙逊家族的所作所为加速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1840年,英国便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侵害了英国商人的利益为其中缘由之一,发动了“鸦片战争”。

之后在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下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就有一条英国要求清廷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若说这场战争的背后没有沙逊家族的教唆,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另一方面,沙逊集团依靠鸦片积累的财富,逐步扩张商业版图逐步侵入核心业务。

掌握了中国的交通、经济命脉后,便以此为筹码试图操控这个国家的主权。

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清朝秉承着“多磕头少做事”的风格签署了大批不平等条约,因此也背负了数以万计赔款金额。

但是当时清廷国库空虚,老百姓的赋税也已经很重,清廷无法再从老百姓的身上压榨出银钱,于是只能走上借款赔款的道路。

沙逊集团早期在金融界叱咤风云还创立了汇丰银行,于是汇丰银行便担任了清政府借款人的角色。

但是汇丰银行要求取得中国的铁路的修建权为由,才能借钱给清政府,为了能够借到万两白银只得交出中国铁路的修建权。

汇丰银行不仅想要要挟清政府,甚至还想要把控清政府的财政大权。

因为当时中国风雨飘摇,许多清政府的官员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都会选择把钱存在汇丰银行里。

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汇丰银行作为外国银行,清政府无权干涉,因此的大多官员把钱存在汇丰,清政府也无从得知,因此汇丰银行还被成为清政府的“钱袋子”。

同时汇丰银行还和李鸿章、盛宣怀所组建的淮军达成联盟,汇丰银行依靠财富帮助二人在仕途上取得优势,以换取进入清朝朝廷核心业务的方式。

因此可以看出,沙逊集团试图通过汇丰银行等金融方式进一步操控了清政府的主权,其心可诛。

结论:

19世纪初,沙逊集团大量的鸦片输入中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鸦片与鸦片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耻辱和伤痕,是近代中国衰落与不振的象征,也是百年动乱不幸的起点,是中国走向近代世界的一道门阀,而这个始作俑者正是沙逊集团。

压榨百姓的心血,吃着人血馒头,臭名昭著的沙逊集团,干着祸国殃民的勾当就算掌握了大量财富,成为了首富,也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ALPOzG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