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瓦格纳与中国历史上的削藩

瓦格纳与中国历史上的削藩

这两天,俄军瓦格纳造反,先进军南部军区总部罗斯托夫,又进军莫斯科,又谈判解决问题,又前往野战营地的新闻及其评论到处都是,像部连续剧似地,让人应接不暇。然后有网友希望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因此这里就放下昨天准备讲的内容,先讲这个。我的看法就是,军队,特别是私人武装的控制,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多变的事情。

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两个方面:中央政权和地方军队的关系,私人武装和中央政府的关系。

中央政权和地方军队的关系,老蒋体会最多,因为那个时候军阀割剧。军阀小的时候叫土匪,那个时候他们没政权,大了的叫军阀,有地方政权,地方财权。在古代那叫门阀,世家大族,一遇上乱世就招募军队就成了军阀。

西方历史很短,因此普京只能拿1917年的例子来说事,以此来定性瓦格纳。中国历史太长,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西周时有三家分晋,家臣把诸侯给灭了;有楚人不服周自立为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十年不飞,一飞冲天的故事;这是以下犯上;有尊王攘夷,将王当猴儿耍。你看,2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就有太多这样的事例。

所以历史最终看的是实力,它由强者书写。

汉代有推恩令,目的是为了削藩。简单地说就是,各个刘姓王国原本继承人是谪长子,这样一代一代继承下去,血缘关系越来越远,但王国疆域实力并不缩小,一旦中央实力变弱,地方就会挑战中央政权。这在景帝时就有七国之乱做了注脚。

文帝时,吴王刘濞太子入朝,与皇太子刘启(即景帝)博弈并发生争执,皇太子抓起棋盘砸吴太子,没想到竟然失手砸死了。汉文帝派人将尸体运回吴国,吴王刘濞愤怒地说:“天下一宗(即宗室,刘姓宗室),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又将灵柩运回长安埋葬。从此,刘濞称疾不朝。汉文帝干脆赐他几杖(茶几、手杖,对老年人尊敬和优待的象征),准许他不用朝请。但吴王刘濞不但没有悔改,反而更加骄横。


  景帝即位后,吴王刘濞日益骄横,反迹越发明显。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收归汉廷直接统治。他给景帝上《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迅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于景帝前三年(前154),以各种罪名先后削去楚王戊的东海郡,赵王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的6个县。


  景帝前三年正月,汉朝廷削地的诏书送至吴国。吴王濞立即诛杀了由朝廷派来的二千石(郡级)以下的官员。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遍告各诸侯国。消息传来,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也都起兵配合。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终于爆发了。


  刘濞发难后,即率20万大军西渡淮水,并与楚军会合后,组成吴楚联军。随即挥戈西向,杀汉军数万人,颇见军威。梁王刘武派兵迎击,结果梁军大败。


  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景帝立即派中尉周亚夫(绛侯周勃的次子)为太尉,率36位将军迎击吴楚叛军,派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率兵解齐之围,并命窦婴(窦太后堂兄之子)为大将军,驻荥阳督战。


  景帝派周亚夫等迎击叛军的同时,内心却摇摆不定,这给了袁盎以可乘之机。袁盎原为吴相,与刘濞关系甚密。袁盎对景帝说:“方今之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刃血可俱罢。”景帝为换取七国罢兵,果然相信袁盎的话,表示“不爱一人以谢天下”,于是腰斩晁错于东市,并残酷地族诛。


  景帝诛晁错,去掉了七国起兵的借口,然而七国仍不罢兵,这就进一步暴露出其反叛的面目。景帝后悔莫及,于是决定以武力平息叛乱。周亚夫率汉军很快平定了七国之乱,吴王濞逃到东越,被杀。


  这是网上百度的一段。

武帝时削藩,所谓推恩令就是将各王国的封地,将原由各谪长子继承的地,分给各诸侯王的所有儿子,由谪长子继承变成所有儿子都继承,这样各诸侯王的势力就会越削越小,最终无法对抗中央。这个问题解决了,但后来的问题又冒出来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继续演化。

这就是刺史的崛起。

汉代税收比较轻,因为最初要放水养鱼,通行黄老哲学,所以是三十税一。这是田赋,然后还有人头税和杂税。人头税包括口钱和算赋。口钱是从7到14岁的孩子,每人每年交二十三钱,叫做七岁头钱二十三。算赋是成年自十五至五十六口出一百二十钱或数十钱,商人与奴婢倍之。就是15岁以上到56岁的成年人每年交120钱,商人和奴婢加倍到240钱(有些地方会少些)。杂税有好些种类,标准不一,不多讲。

这就会导致一个什么局面呢?养不活官员和军队。中央有中央的官员,地方有地方的,国家还有军队。武帝搞推恩令,废掉了各位刘姓王的权利,然后把天下分为十三州,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类似于现在中央派往各省的巡视员)。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后来,刺史权渐重,积久成制,成为地方行政长官。西汉末到东汉,刺史改称州牧,级别提高,成为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州也成了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但这个并没有完。

汉代400年,以前的文章中我们讲到,每到寒冷的年月,北方游牧民族牲畜冻死,活下不去了,就南下抢劫,还有汉代轻赋税以后,地方总有天灾人祸,总有懒汉贫民或遇上灾难或重大疾病的家庭卖田卖地,于是就出现将田地卖光的流民,他们要生存,就会扰乱地方治安。地方治安需要和应对北方游牧民族需要,导致各州需要养军队和治安人员等等人众,而中央没有钱到地方,于是中央出政策,让地方想办法搞钱,搞队伍,这样刺史后来就有了财权、军权、人事权。当然,这个过程比较慢,但一两百年后,刺史权力很大,地方军阀如董卓类就出现了。

西汉就有世家大族,东汉刘秀起家,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扫平天下,靠的还是河南河北世家大族的支持,就跟美国现在的政治世家日本的世家(如安倍)一样的道理。刘秀靠世家成事,夺得天下后,他没有杀功臣,选择回报世家,因此东汉200年整个就是豪门世族的天下。袁绍就是四世三公,曹魏将世家士族政策推到极致,这就是九品中正制(我以前在博客里就讲到过一个证据,就是从族谱中找到一个例子,家族从仕魏羽林郎到唐代中后期,有18代代代为官的例子,最后一代不为官,是因为他要当隐士,我以此证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说那是一个黑暗的时代,批评有人说那是一个好时代——对士族,那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好时代,但对普通百姓,那是一个没有出路的漫长时代,类似于中世纪的黑暗)。所以整个东汉后期,从宦官到权臣,到军阀,都不断涌现,一个接一个,应接不暇。而曹操则是宦官世家,自己拉起的兵(刘备也是,这就跟瓦格纳私家军没有什么不同),后来权倾天下,因此是典型的宦官世家+权臣+军阀的合体。曹操自己不反,他的儿子反,到了司马昭时,一样操作,照葫芦画瓢,照猫画虎,手法一模一样,从魏手中夺得天下,改国号晋。后面类似的还多,如赵宋政权的取得,清代政权的灭亡等,都是孤儿寡母遇上了军人逼宫。

唐代安史之乱,一样是地方政权节度使挑战中央政权,并且成为唐代盛衰的转折点。宋代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以文制武,武将地位特别低,所以北宋军队战斗力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得不发展私家军,因此岳家军就发展起来了,并且有了莫须有,包括明代的戚家军、俞家军,还有清代的湘军、淮军,都是私家军。还有民国的军阀,都是私家军。明代削藩还导致朱棣造反而且还造反成功,后来又有宁王造反失败的案例。

私家军在成长阶段,对国家有大贡献,但在巅峰时期以后,会干出些什么事情,真的不好说,这个没有一定,没有100%。有可能像曹操、司马昭,也有可能像曾国藩,解决太平天国以后,自己解散队伍,成为中兴名臣。但遇到外敌时,也有可能像淮军或者袁世凯的队伍,一败涂地,也有可能像岳家军和戚家军,连战连捷。

所以私家军是一柄双刃剑,如何用,如何控制,用的结果如何,真没有定论。俄罗斯这次与中国历史上不同在于,几年就反,反后再谈判再归复的,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也有,比如造反的农民军,归降以后再造反,反后再归降也有。但难题在于,普京以后如何控制和使用这支队伍。既然他们现在能反,以后一样能反。目前看是分化解散,但大厨到白俄罗斯,法外开恩。但这事总体来看,普京削藩成功,但那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对俄罗斯来说,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对军队来说,不管什么军队,忠心才是第一位的,而且,党指挥枪是根本。不然最终就会伤害国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J2bBVN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