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陆 / 济南市场监管:让企业沿“信用轴线”走,让百姓安享“诚信消费”播报文章

济南市场监管:让企业沿“信用轴线”走,让百姓安享“诚信消费”播报文章

记者 李培乐 通讯员 胡艺萌

您在生活中,是否有很多“无意识”的选择。我常去这家店购买果蔬,我喜欢到这家餐厅就餐,我觉得这家汽修厂的技术不错……为什么有这样习惯性的“选择”?这就是日积月累中,商家传递出的“信用”,在百姓心中形成的“信赖”。济南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宽严相济、进退有序的信用监管格局,打造知信、守信、重信的发展空间。

今年以来,济南市市场监管局更是向“新”而行,积极探索信用监管与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开拓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年报精细化管理、失联停业企业强制性退出试点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多维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监管新机制,让企业沿着“信用轴线”走得更长远、更顺畅,让百姓在“诚信消费”中收获更多放心、更多坦然。

对“优等生”无事不扰

对“后进生”监管提升

哪家店能放心吃、哪家店需要“避雷”……美食街口展示的“红黑榜”,原汁原味公布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状况,醒目的红黑对比,动态的榜单调整,让消费者由衷感叹:“这是信用撑起的放心感。”

小的视角可以引导消费者根据信用值选择餐厅,而大的视野则是济南市市场监管局综合运用大数据,为更多经营主体勾勒出一幅幅“信用画像”,进而对其经营过程实施宽严有别的监管,让守护更高效、更精准、更智慧地延伸到全链条、全过程。

企业在经营中是否受到过行政处罚?产品在各级监督抽检中是否过关?日常监督检查的各项制度是否落实到位……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一举一动”,都被量化为不同的“信用分”,一项项分数“拼出”企业信用的画像。依据画像“颜值”,实施精准有效的分类分级监管——对“优等生”减少抽查干扰,对“后进生”实施更严监管。

这是“以‘智’助治”的应用。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全面归集企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年报公示、抽查检查、失信惩戒等涉企信用信息,形成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数据基础,合成能够精准反映企业信用风险状况的全景多维“信用画像”。并按照“A类近零打扰、B类适当抽取、C类加大比重、D类全部覆盖”原则,对经营主体实施科学的、差异化的分类监管。

还有“以‘信’促治”的探索。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延伸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应用,定期分析区县企业信用等级变化趋势,以推动企业信用提升情况衡量监管服务的社会效果,营造诚实守信的经营环境。对单个企业的信用风险点进行分析,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指导和合规引导,对C、D类企业开展转化提升行动,督促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提升信用水平。

基于此,济南市市场监管局还探索对园区实施分类管理,从园区经营主体数量、企业信用风险等级占比等维度评定等级,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服务措施。加强与园区管理方的监管协作和信息共享,采取信用激励,引导其承担更多管理职能。对A类园区内的企业减少抽查频次,采取书面检查、远程检查的方式,减少对园区内企业的干扰,让更精准地“管”促进更高水平的“放”,让经营主体实实在在感受到诚信有价、诚信有益。

信用服务“靠前发力”

信用监管“全程加力”

“您好,请问企业的年报完成了吗?要抓紧时间年报了!”6月中旬,随着年报截止日期的临近,“蓝马甲”集中上门走访提醒的节奏加快了。他们是对未年报企业进行排查的“网格员”,因他们的及时提醒,有效避免企业因失信带来的不良后果。

2023年,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强化部门协作,积极对接市委政法委,升级“智慧网格”App,对1.9万名经济网格员进行业务培训。网格员根据网格内未进行年报的企业数据进行“大起底、大排查”,逐户走访、逐户提醒、逐户指导,确保年报“应报尽报”。同时进一步核实企业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和联络员联系方式等信息,便于后续服务与监管。

积极对接税务部门,创新探索数据共享机制,推进“多报合一”改革,真正打通与税务部门的数据接口。通过“授权共享”的方式,企业填报时可“一键带入”资产、营收、利润额、纳税额等税务数据,系统自动填写企业年报资产状况数据,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全市5万户经营主体在报送年报时授权“一键带入”。

不仅如此,济南市市场监管局主动与税务系统的企业资产数据进行比对,筛查年报资产状况数据“全0”企业,引导企业如实、准确填写年报数据,避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影响企业信用。通过两次数据比对,引导0.59万户企业进行数据核实确认,企业零值率由17.11%降至10.2%。

根据不同企业制定不同的“催报计划”。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借助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对全市企业按照主动申报类、引导帮扶类、重点关注类、异常清退类,实施分类分时“年报提醒”,利用定向短信、智能语音、数睿广告等形式推进年报政策精准直达。2022年度全市企业年报率超过96%,实现企业年报率持续提升的目标。

年报公示不仅是企业存续状态的确认和经营状况的盘点,更是企业信用的积累,政府部门综合研判经济形势的可靠参数。7月1日,年报公示工作截止的次日,济南市市场监管局立即启动开展清理吊销、未年报处置工作,形成“上半年提醒催报、下半年列异处罚和清理吊销”的工作闭环,建立年报“全年发力”“全程发力”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让异常企业“断舍离”

让企业重整“再出发”

吊销长期停业不经营企业1.7万户,对5169家企业实施“强退警示”,对1261家企业发出拟“除名”公告……在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进进出出”实属正常,但停业停产,既不经营又不主动注销的“空壳企业”占用着大量社会资源,统计数据的失真也影响着政府决策。对此,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探索经营主体退出渠道,积极争取成为全国首批强制退出试点城市,让“关而不清”“倒而不破”的经营主体退出有道,让异常企业“断舍离”,实现对无效经营主体的有效清理。

经广泛调研、深入研究,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借鉴上海、深圳、浙江等地做法,结合济南实际,拟定“强退警示”“除名”管理措施,涵盖长期停业不经营主体的常见情形,突出审慎监管理念,设置较长时间的公示提示期,发挥“公示即监管”作用。2022年10月,形成并落地实施《济南市市场主体强制退出警示管理办法(试行)》,对符合条件的长期停业不经营主体分别标注“强退警示”和“除名”,采取逐级递进的信用公示措施进行预警管理,督促相关主体履行社会责任,夯实经营主体统计数据。

但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吊销企业不主动进行清算注销,债权债务得不到完全清理,法人主体资格无法彻底灭失,名称等资源也无法释放,就好像是一个“中梗阻”阻碍着市场环境的畅通流动。如何形成“闭环式”的退出机制?这成为摆在市场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题。

2023年,济南找到“破题之解”——首创府院联动公益清算机制,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长清区试点建立公益清算强制注销机制,对吊销不注销的经营主体由市场监管部门向法院提出公益清算申请,法院指定管理人组成公益清算组进行清算,出具清算裁定文件,登记机关依职权对其注销,对资不抵债的转入破产程序。基于府院联动机制实质化、常态化运行,形成强制退出闭环,畅通退出渠道,释放长期被占用的名称等公共资源。

首批企业已进入清算流程,强大的震慑力让试点同时取得溢出效应,部分企业出于对“公益清算强制注销”机制的敬畏,主动履行注销义务。“这是退出之路,其实也是一条再生之路。”因内部股权纠纷无从办理注销的企业人张先生,此次清算后他感觉“心里的石头落地了”,他相信“涅槃孕育着新生”。

信用建设“一根针”

串起发展“千条线”

当大数据为企业生成“信用画像”,因“信”而异的不仅是“无事不扰”的监管环境,更多的还有专属绿色通道、业务容缺受理等最大限度给予的“发展空间”……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将“信用监管”贯穿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让无形的“信用”化为对企业发展“有形”的赋能。

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在事前推行“风险管理+公开承诺”,把好准入关口。依托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等系统,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分析应用,对风险低、信用好的市场主体给予相关便利服务。在企业推行信用承诺制度,制发《企业信用承诺书》,对企业年报、公示信息、守法经营、履行责任等方面提醒承诺,积极引导企业承诺践诺,助推社会共治。

在事中抓实“风险分类+随机抽查”,科学精准监管。系统整合推行“监管部门、监管事项、抽查公示、风险分类和包容审慎”五个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制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地方标准,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实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结合,更精准“揪出”问题,更精准“靶向”破题。

在事后完善“失信惩戒+引导修复”,强化信用约束。及时公开抽查检查、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信息,发挥失信惩戒的威慑力,提升信用意识。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对违规行为轻微、需要修复信用的企业给予容错改正机会,推行网上“不见面”办理,服务企业便捷修复、轻装前行。截至目前,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6782家、提前停止行政处罚公示83家,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信用建设,既需要监管部门管信用、用信用,更需要企业商家讲信用、守信用。在济南,市场监管部门与经营主体之间正实现这场“双向奔赴”。从一套套科学完善的创新机制陆续出台,到一项项行之有效的推进行动落地实施,信用建设这根“针”逐渐串起了济南发展的千条“线”,让“信”真正融入城市血脉。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L6ZrzAL.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