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美国俄亥俄的污染,资本主义的恶果

美国俄亥俄的污染,资本主义的恶果

美国俄亥俄州的火车脱轨,导致大量剧毒的氯乙烯泄漏,为了及时遏制事态发展,美国人想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一把火烧了,一烧了之。

这件事发生了十几天,才开始见诸媒体,还不允许媒体记者多问,问就是扰乱朝纲,捆起来丢出去,就像那个黑人记者。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为什么这列火车运载了这么多危险品,事先没有报告?

俄亥俄州州长德文说:“因为这趟列车大部分运送的不是危险品,所以不用事先报告。”

这个逻辑让人震惊,原来只要有些车厢不是危险品,就可以不用报告。

用《雍正王朝》里面的一句话形容比较贴切。

这么大的事情,美国人就想这么蒙混过关,这一点和日本人有得一拼,日本人说核废水没有污染,和自来水一样,可以排入大海,记者让他们喝一口,他们又不敢。

这些欧美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啊,越是发达,越是丧心病狂。

2014年,康菲石油漏油事件,导致渤海55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受到污染,差不多2个半深圳的面积。

大量养殖户损失惨重,更是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最后也是草草结案,没办法,谁让人家牛呢,现在中海油不敢这么搞,可是有多少舆论称赞中海油?

以前内蒙古的沙漠污染事件,经过媒体曝光以后,抓一批,撤一批,罚一批,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污染事件,都是随便就结束了,谁承担了责任?

资本主义只关注短期利益,不会考虑长远发展,哪怕是在自己国家也是如此。

当年大宗商品巨头托克公司有一船有辐射的废物不好处理,需要花很多钱,结果他们想到了一个更省钱的好办法,直接丢到了非洲,导致当地环境急剧恶化。

现在为了追求农产品利益最大化,欧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转基因,改良种子,结果是土壤的肥力大减,现在吃的黄瓜和30年前吃的已经不是一个味道了。

我小时候在地里摘的黄瓜,一面是青色,另一面是白色和青色都有,现在的黄瓜,通体墨绿,仿佛从染房出来的。

为了钱,什么都敢干,各种领域都是如此,比如马斯克说传统造车太浪费时间,他说“传统车企的技术人员一开展优化工作就会失败,因为他们优化的许多东西本来是不应该存在的”。

马斯克就好像在玩拼车的游戏,把原车拆卸了,再拼回去,发现多了一些零件,可是车子能开,于是说原来的造车技术不行,很多零件不应该存在的。

吓不吓人。

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削减了测试部门,把测试这个环节直接丢给用户,发现了问题,再迭代就好了,马斯克很显然也把这个想法用到了造车领域,边造边改,所以一开始出来的车问题多。

没出问题,那他就是天才,出了问题怎么办?等出了再说。

这句话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是这么干的,短期为王,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不要告诉我未来如何,我只要现在爽,当下就要。

美国的铁路有多少年了?多久维修一次?有资金维修吗?

美国人不管这个问题,投入资金到铁路系统,创造的GDP太低了,太慢了,还不如搞点金融服务业。

这和现在很多一线城市一样,对于投入资金到基础工业没有多大的兴趣,都喜欢追热点项目。

没有人学习理工科,没有人愿意从事制造业,没有人愿意往这些领域投资,一些年以后,人才断档,技术断档,供应链断档。

如果铁路系统维护好一点,脱轨被避免的概率提高很多;

如果运输管控好一点,一次不要运这么多的有毒物,这次事故污染就会小很多;

如果……,如果有那么多的如果,那美国也不至于这样。

一个注重短期效应的国家,是无法和注重长期目标的国家对抗的,这也是欧美很害怕中国的原因。

欧美国家都在搞短平快,搞私有化,觉得私有化是充分竞争,会拉低价格,结果发现,越是私有化,价格越高。

美国私人企业持有的公用事业公司在收取水服务费上一般比地方政府运行的公用事业公司高出59%,西方就连公共事业也不放过,难怪李嘉诚能那么有钱。

俄亥俄的这个污染事件过一段时间就没人提了,美国人又开始正常的生活,铁路还是没人维护,资金还是投放到虚拟经济,美国高中生还是不喜欢报考理工科。

这次事件之后,当地肯定有不少人会生病,癌症率也会走高,但是,这些人也不会有什么渠道能申诉,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再过一段时间,再爆出一件类似的事情,然后媒体又是喧嚣一阵之后归于平静,同样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中国足球虽然烂,但是也要追责吧,谢亚龙可以抓,陈戌源可以抓,好歹也给民众一个交代吧。

美国人居然连交代都懒得交代,对美国人民来说,这种体制,烂到根上了。

今天可以出一个氯乙烯,明天来一个飓风,后天再来一个森林大火,反正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都任由他们发展。

当年的新奥尔良飓风造成的灾难,加州的大火烧了那么多房子,德州大雪导致全州停电死了很多人,都有谁被追责了吗?

没有吧。

这要放在中国,不敢想象。

一个连追责都无法做到的体系,究竟是烂到什么程度了?

让我想起了清末,清政府也不敢对各地军阀追责。

最后清朝灭亡了。

END

关注点赞+在看。你的每一次点赞都是我创作路上的动力来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N0wOD4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