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博物馆上新丨罗家坝遗址博物馆:了解“古巴人”的一把钥匙

博物馆上新丨罗家坝遗址博物馆:了解“古巴人”的一把钥匙

今(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博物馆是时代与历史的镜鉴,记录着历史,引领着未来,也为公众提供充满活力的文化空间,让大家在这里收获归属感和幸福感。

去年和今年,许多博物馆新鲜亮相,或即将亮相。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特色与故事,红星新闻特推出“博物馆上新”,让我们走进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博物馆。

馆名:罗家坝遗址博物馆

地址:四川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

开馆时间:2023年4月27日

展陈特色:春秋晚期至战国早中期的古巴国文物

博物馆上新

“西南有巴国。大暤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这段出自上古奇书《山海经》的文字,第一句“西南有巴国”这五个字,也出现在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内的大厅墙面上。

2023年4月27日,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的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全面展现了罗家坝遗址20多年来的历次重要考古成果与发现。

博物馆展陈面积约3000平米,以“西南有巴国”为主题,分为“揭秘罗家坝”“寻踪觅巴国”“考古巴王城”三个单元,重点展出罗家坝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各类精美文物500余件。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馆长熊欧表示,在罗家坝遗址之上建成的这座博物馆,不仅可以加强对罗家坝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更能进一步挖掘巴文化资源,全面展示厚重丰富的巴文化。

8次考古发掘,文物3000余件

达州位于川渝陕鄂泛巴文化的中心,是巴人活动的腹心地带,素有“巴人故里”之称。早在5300多年前,巴賨(cóng)先民就在大巴山、渠江流域定居、生产生活,创造了灿烂的巴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造型朴拙的石斧、石锛,精巧细腻的骨针、纺轮,沉淀着远古巴人勤劳开拓的艰辛历程和生活智慧。

罗家坝遗址处于川东两条河流交汇处,包含罗家坝外坝、罗家坝内坝和张家坝3个部分,总面积约为122.6万平方米。从地理位置上看,罗家坝正处在古代巴人活动的腹心地带,也被考古学界公认为是了解“古巴人”的一把钥匙。

遗址发掘位置

这处遗址最早被发现,是从1976年开始的。普光镇进化村的村民在日常采泥烧砖、修房造屋过程中,陆续挖出了不少釜、剑、钺等青铜器,它们多半都被当作废品卖给了当地的废品收购站,无人意识到其文物价值。

后来,在1981年进行的四川省文物普查中,根据当地乡村教师提供的线索,罗家坝遗址被纳入重点普查范围,当地农民上交青铜器28件,引起了文物保护机构的重视。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内

198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到宣汉县进行实地调查,鉴定已出土的鍪、釜、洗、钺等数十件文物为国家三级文物,并认定罗家坝为战国土坑墓群,张家坝为汉代遗址。1993年,考古人员在罗家坝遗址进行了试探性发掘,揭开了罗家坝遗址考古发掘的序幕。

199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罗家坝遗址实施了第一次正式的考古发掘,清理墓葬6座、灰坑19座、房屋基址1座,出土各类文物及标本100多件,主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与东周时期遗存。

遗址出土的青铜戈

2001年,罗家坝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1999年到2023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罗家坝遗址先后进行了8次考古发掘,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在这些文物中有500多件被修复后,在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内对公众展示。

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

2017年,在一场聚集了百余名专家学者的巴文化研讨会上,专家们形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汉共识”——该共识认为:罗家坝考古遗存的年代,上可溯及新石器时代晚期,下可延至秦汉以后,是我国目前已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巴文化中心遗址,也是探索巴文化起源的重要地点。

目前,反映罗家坝遗址历次考古发掘的简报、100余篇论文已经面世,初步构建起了罗家坝遗址的考古学研究体系。通过持续研究,专家们认为:罗家坝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古蜀船棺葬遗址,值得并称为“继三星堆之后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

M33墓葬

巴蜀文化常常被相提并论,但因为金沙和三星堆的闻名遐迩,“古蜀”一词的提及率和被公众熟悉的程度,总体高于古代巴文化——目前似乎也没有“古巴”这个容易被引申为另一个国家名字的提法。但古代的巴文化,确实曾创造过属于那个地区的辉煌。

在罗家坝遗址中,2003年发掘的一处编号为M33的墓葬尤其引人瞩目:这座墓葬的规模之大,出土器物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等级之高,在西南地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中期的巴文化区域内是前所未有的。从这处墓葬中出土了多达200余件的青铜器和高规格礼器,据专家推测,墓主人应是巴国高等贵族或王族。

墓中随葬的龟甲

2019年~2020年,在对罗家坝遗址进行的第五和第六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又发掘了一座编号为M83的墓葬,成为是继M33后的又一座大中型贵族墓葬。该墓为一座男女合葬墓,出土了大量带有典型巴蜀文化和楚文化风格的青铜器。男性墓主还随葬了大量龟甲、鹿角等与巫术相关的器物,和历史文献中“巴人尚巫”的传统相一致,对进一步研究巴文化及其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镇馆之宝:铜豆铜壶和印章

据博物馆馆长熊欧介绍:为了让观众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考古遗址的神秘与神奇。馆内展陈采用了4K高清投影、大型OLED屏幕、多屏联动感应等可感、可参与的多媒体交互技术,“通过高清文物影像内容,搭配立体环绕音效,给人们带来沉浸式观展体验,让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几千年的文物活了起来,更重要的是能看见几千年的文化和文明。”他说。

在展出的文物中,有三件堪称“镇馆之宝”,它们分别是水陆攻战纹铜豆、狩猎纹铜壶和一枚青铜印章。

豆是先秦时期用于盛放食物的一种礼器,有点儿像是带盖子的高脚圆盘。罗家坝遗址博物馆的这件水陆攻战纹铜豆,是该遗址目前发现青铜豆中纹饰种类最丰富的一件,非常稀有,豆上装饰有水战、陆战、宴乐、采桑等栩栩如生的场景,生动呈现了古代巴人的重要生产和生活画面。

水陆攻战纹铜豆

这件狩猎纹铜壶外形呈方唇,敞口、溜肩,鼓腹略垂,圈足,肩部有两铺首,环上饰有卷云纹,壶身均饰有纹饰,主要分布在口下部、颈中部、腹部和圈足上。纹饰和图案展示出古代巴人狩猎和饲养宠物的内容,是目前发现的一件形制十分特殊的青铜壶。

狩猎纹铜壶

还有一枚小小的青铜印章,直径3.6厘米、通高0.8厘米。印章上有阳文字符,由星、月、山等巴蜀符号构成,是目前发现的青铜印章中巴蜀符号最为丰富的一枚,虽然个头小巧,却依然珍贵。

青铜印章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蒋庆 图据罗家坝遗址博物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b0RWpWL.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