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像梅溪先生一样,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大家” “白龙山人”让书香更接地气

“要像梅溪先生一样,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大家” “白龙山人”让书香更接地气

“虹桥话讲起来更顺口,今天我就用虹桥话为大家讲一讲虹桥百家姓的溯源……”近日,乐清的一名阅读达人“火”了,他通过网络短视频平台,一边用乡音生动地讲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与“前世今生”、传播地方文史,一边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吸引了大批粉丝关注,他就是家住淡溪镇的王星荣,号白龙山人、醉墨斋主。

王星荣

广泛涉猎群书

“我爱上阅读,离不开求学路上每一位老师的引领。”回忆起年少时的阅读经历,今年61岁的王星荣仍记忆犹新。

当时,在农村小学读书的王星荣遇到了任教老师朱志杰。朱志杰看到学生对阅读如此感兴趣,于是引导他与同样爱阅读的同学成立校外学习小组,结伴读书。通过学习小组,王星荣读到了内容丰富的《十万个为什么》,学习了有关时代英雄雷锋的系列读本,还接触到了各式各样的小人书,就这样,他养成了每日阅读的习惯。

中学时代,王星荣在校园里捧着书如痴如醉的样子,成为不少同学与老师记忆中定格的画面。“那时年纪还小,比较关心政治、历史、社会科学及文学作品类的书籍,还订阅了报纸,有些内容读不明白,我就去问老师。”王星荣笑道,虽然多是课外读物,但只要他提出问题,每位老师都乐此不疲地给予指导。

为了让他真正把书读懂、读透,老师们还会主动抛出问题,与他探讨书中的人物形象、读本中心思想、文学作品时代背景等内容。“在这个探讨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多启发。”长时间的阅读累积,让王星荣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读”,尤其受高中老师袁泽仁的影响,他开始提笔写作。上学期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为王星荣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深厚基础。

忙里偷闲读书

尽管未能考上大学,王星荣仍将阅读的习惯保留下来。从做手艺到后来前往兰州、武汉等地经商,他总是忙里偷闲读书,日均阅览时间超过1小时,常年来,一直保持着年均读书30余册的习惯。

王星荣坦言,自己不善社交,平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逛书店,每个月最少会去一两次,花几百元钱买书。有时候找书友推荐的书籍,更多时候是搜寻国内外文学作品,而且要一次性买两本,一本用来看,一本则用来收藏。王星荣在许多城市的书店都留下了足迹,旧书更是其“心头好”,他喜欢去旧书摊、文物古玩市场里淘书。

在菲律宾创业的10余年间,他也坚持阅读。在华人聚居较多的中国城买中文书籍成了他的习惯。如今,在王星荣虹桥、兰州及菲律宾的家中,藏有数千册书籍。“我还专门腾出一间空房用来放书。”王星荣笑说,因整日与书为伴,好友们送他“书呆子”的称号。

几十年间,无论在何处、不管到哪里,王星荣始终坚持读书,并利用网络平台写作。不少文学作品在《浙江日报》《温州日报》《乐清日报》等报刊发表。2019年,王星荣耗时两余年所著的50万字散文集《虹川旧事》出版。据悉,该书由130篇散文组成,讲述了从清朝末年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旧时虹桥故事。

传播地方文史

国家一级美术师、乐清市文史资料研究会第四届理事、宋代状元王十朋(号梅溪)后人、美食达人、书法爱好者……事实上,喜爱文学的王星荣还有上述多重身份。因阅读,他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为此,他在淡溪镇石埭山半山腰开辟了“石埭山房”,邀好友一同读书品茗。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参加读书、创作分享活动,与文学爱好者交流互动,畅谈阅读心得与体会。在他看来,阅读不仅仅是自己读,更要像梅溪先生一样,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大家。

“50年前甚至100年前,我们所在的地方是怎样的?出过哪些名人?有哪些民俗流传至今?”王星荣知道,对许多本地人,尤其是90后、00后来说,地域文化是显而易见的知识盲区。

去年12月以来,王星荣决定借助网络的力量,在短视频平台讲故事。记者注意到,他拍的每个视频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每一两天更新一次。视频中,他边走边用直白、接地气的方言,向网友生动地讲解过去虹桥区域所发生的旧事,围绕老街的趣闻、老字号的创业故事、区域居民姓氏等内容侃侃而谈,这些视频得到了不错的反响,不少网友留言鼓励他,并希望他能接着讲。

为了让视频内容更专业,在确定主题前,王星荣每次都要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及民间文学方面著作,如《乐清文史》《乐清市志》,了解相关历史故事,大量汲取并消化这些知识,在丰富视频内容的同时保证其准确性。他说:“将本地人都不熟知的东西展现出来,才是我阅读和分享的最大意义。”

蓝媒联盟•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林智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l0EEy7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