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青未了/寻找与灵魂相随的地方

青未了/寻找与灵魂相随的地方

人出生后,懂事时,方才知道。人总会死的,明知要死去,却还要顽强的活下去。这结局很伤感,虽无奈,但又不得不接受它的现实……

清明前夕,回故乡,前去吊唁老友。下榻于市中招待所,即“吕家大院”,此院乃清末民初的一处三进四合院。

去时,好友光明开车与我同行。入院后,光明惊奇的叹曰:“这院子很古老吧,这老房子咱济很难找到了,啧、啧……”嗅着丁香树的芬芳,遂用手机拍摄,将这院子的青砖灰瓦,雕栏玉砌的景况,发至友群……

这院子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曾伴我度过了一段童年时光。是夜,躺在床上,思绪纷纭,似乎有一种与灵魂相拥的亲切,朦胧中,又叠映出小时候的一些事。

附近有一条老街,名曰:“迴龙街”,街的两旁大都是深院老宅,沙土路面,街的中段,有一高台阶的老院,门头处有一对石狮子相伴,两侧又有被岁月磨亮的石板,应是垂带石条吧,可供孩子们打滑梯。

那年,我不足四岁,与邻里小友,在锃亮的石板上打滑梯。忙得乐此不疲,玩热了,将呢子外套顺手脱下,扔在墙角处,当奶奶喊我回家时,那外套却不翼而飞了,焦急中寻找,终无果。我知道,回家这顿揍是逃不掉了。多年后,我方知,那件呢子外套,是用我父亲穿旧的衣裳,为我裁剪而做的。在当年的小城里,穿在身上很时髦,颇有一番谁家“少爷”的风采……

翌日,为老友送别,仪式简约,向遗像三鞠躬后,便去了一个二十里铺的公墓,那墓地修建的肃穆静谧,苍松草坪葳蕤,此种氛围,却也给送行亲友们的心里,平添了些许安慰。伫立在老友的墓前,我清楚地知道,这一别再无归期,从此相见只在梦里,你长眠我常念……

当真正告别时,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道一声“大哥、一路走好啊”!

近年来,生离死别之事,早已司空见惯了,忍看着一个个亲朋先后走了,都已经来不及悲伤了。为之,把生死也看淡了许多,虽看淡了,但没能忘却,而是把这缕哀思,深深地,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次日,大运河畔,小南门,杨家糁汤铺。故乡的早点,很有特色。一碗糁汤,小饼,鲜辣椒酱,羊杂之类,当吃饱喝足后,那味道的感觉,便充盈至神经末稍地满足。外乡人来此地,如不喝碗这里的糁汤,真乃是一件憾事。

徜徉在古南池的园内,该地是新的,也是老的。据文献记载,王母阁原名“南池”俗称“王母阁坑”。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南池”中部偏东“土阜”处建阁楼一座(内有王母娘娘的塑像)。明代因西望瑶池降“王母”之意称谓“王母阁”,沿用至今。

该地很有历史,这里曾留下过李白携杜甫同游的往事,及康熙、乾隆帝来此巡视的足印……

早年来时,“王母阁”很小,它的入门处,要走过一条曲折的胡同及低矮的老平房,那时的阁楼也早已毁于战乱了,只剩下几洼池塘,点缀着水上几处搭建的亭子。

十多年前,再次造访,是陪同已故于承惠先生来的,乃应当地官方武校校长之邀。夏日,荷塘景色悦目,在茅草顶的水中亭内,饮着故乡的酒,吃着生猛湖鲜的佳肴,笑谈江湖之快意。不觉间,天已黄昏,夕阳渐远……

走在古南池的石板路上,游目巡望,原“王母阁”已扩展了无数倍,那早已被战乱毁掉的阁,又重建耸立起来。那碧波荡漾的湖,那小桥、亭榭,那岸畔挤挤挨挨的垂柳,那……颇有几分江南西湖的风光,禁不住心旷神怡起来。

行走间,偶遇一群练功夫的人,只见刀光闪闪,剑走轻灵,棍扫一大片,枪扎一条线,辗转腾挪,呵声阵阵。引游人驻足观之,喝彩声声,不绝于耳。

忽闻,“师叔之唤”,迎面一中年汉子,近前辨识,竟乃故友之徒,相见寒暄,不胜唏嘘……

归途,满载着故乡的故事,一怀思恋的情愫,更还有一肚子醉人的烈酒,就用把酒问青天的豪放,以千般柔情的婉约,任思绪在时光和空间里穿梭,去寻找与灵魂相随的地方……

2023.3.30於泉城

壹点号 鲁黔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l2DxKX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