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清朝最后的刽子手邓海山:一生砍下300多颗脑袋,晚年终遭报应!

清朝最后的刽子手邓海山:一生砍下300多颗脑袋,晚年终遭报应!

刽子手是一种专门执行死刑的职业,通常被视为社会中的边缘人物。他们的工作是将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带到执行现场,并执行死刑。刽子手的工作通常被视为令人不快和残忍,因为他们必须亲手结束一个人的生命。

黎明前的寒气逐渐散去,走在刑场上的刽子手邓海山,身穿官家提供的黑袍黑帽,手持号令行刑的长刀,举步踏出,眼神坚定而肃穆。围观的人群熙熙攘攘,大家来参观这一大型杀戮现场。

人群里偷窥着这具满身杀气的“行刑器”,对于别人而言他是恶魔,但是对于他自己而言只是为了维护朝廷的公义。随着长刀的挥动,罪犯颈椎断裂,命归黄泉。

即使如此,邓海山也不曾感到过歉疚或者畏惧,反而觉得这是一份崇高的责任。纵观人们奚落、侮辱,甚至骂他能“操纵阴阳”,邓海山还是面不改色,依然执行那骇人听闻的使命。最终死他刀下的人足足有300多人。

然而岁月悠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刽子手这门职业终究走入了历史的长河之中。那么身为最后一位刽子手他的最终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最后一位刽子手

邓海山出生于晚清时期,当时时代动荡,清政府的腐败更是加深了百姓的痛苦。从小就生活在贫困的家庭中的邓海山一直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这让他深刻地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

邓海山对自己的家庭感到无助和悲痛,生活中的困境导致家人生病时无法得到及时治疗,最终不幸去世。这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内心,让他更加坚定了追求财富的决心。

邓海山早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母一起讨生活。他们一家人奋力拼搏,但仍无法保证每日三餐,这种贫苦的生活状态让年幼的邓海山感到不安和无助

为了改善家庭的状况,邓海山开始认真思考如何赚取更多的钱支持一家人。他早早地懂得了生活中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道理:需要学会一项技能或手艺才能获得稳定的收入。

在邓海山成年后,他开始寻找一份能够赚取高额报酬的工作。机缘巧合下他发现刽子手是一份非常有前途的职业,尽管这是一项非常辛苦和被歧视的工作,但要想在这样水深火热的世道中生存好像已没有别的出路。

拜师学艺

邓海山成年后一直都是生活异常困难的,清朝末期世态炎凉,更何况没有本事的邓海山几乎没有任何稳定的收入来源。某一天,实在走投无路的他开始行乞,他穿着破烂的衣服、空着肚子,在城市中四处乞讨。

邓海山在行乞的途中,看到了佟绍箕大口吃肉的场景。佟绍箕作为当地著名的刽子手,不但臭名昭著,而且还有着独特的工作待遇和高额报酬。尽管刽子手是个名声不好的工作,但在那种世道下又何谈颜面。

对于邓海山来说,看到佟绍箕吃得这么香,令他立刻想起了自己胃里面咕咕作响的声音。他决定勇敢地过去,请求佟绍箕帮助自己,于是邓海山冲上前去,跪倒在佟绍箕的面前,哀求对方收他为徒。

佟绍箕看着面前这个年少无知的少年,心里充满了复杂情绪,对于这个孩子来说,能够在乱世中生存下来已经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佟绍箕深知此时此刻的邓海山是多么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但佟绍箕也非常明白,这个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它有着独特的道德和伦理标准,在平静的日子里会受到大家的鄙夷,佟绍箕难以想象一个年轻而善良的少年如何承受每天做出如此残忍的决定。

佟绍箕迟疑了一会儿,然后询问了邓海山他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刽子手。邓海山坚定地回答:“只要我能吃饱饭,什么都行。” 最终,在软磨硬泡之下,佟绍箕还是答应了邓海山的请求。

邓海山成为了佟绍箕手下的一个助手,这意味着他将会在执行官方任务时成为受托人。尽管他最初有些难以协调执行任务的情感和道德压力,但是伴随着工作的不断进行,他渐渐地适应并理解了自己的职责。

佟绍箕非常严格,在训练过程中要求邓海山丝毫不差地实现每一个动作,事前事后都需要对刀具进行打磨。无论是挥刀的速度、力量还是准确性,邓海山都必须面对着巨大的压力与决心。

佟绍箕发现邓海山十分聪明而且有力,因此,他开始向邓海山传授自己从事这个职业的技能和经验。他教给邓海山如何正确挥动刀剑并如何在需要时保留同情心与仁慈

随着时间的推移,邓海山越来越熟练,并且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开始积极地参与整个过程,善于提出建议并思考如何在最小程度上解决罪犯。

通过邓海山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精湛技艺、职业道德以及顽强生存的勇气,邓海山终于在这个残酷而苛刻的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佟绍箕看着自己的爱徒在茁壮成长,心中感到无比欣慰的同时也是无奈。

为财疯狂,狂砍300余人

邓海山在当初在师傅佟绍箕的指引下,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刽子手。他如愿以偿地享受到了有肉吃和不再为温饱问题发愁的生活,心里暗自欣喜着。

然而,他的内心深处却似乎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感到杀人对于他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通,仿佛没有抵触、没有疑虑。

时光飞逝,邓海山老师傅佟绍箕正在临终前的病床上艰难地呼吸着若有所思。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轻轻地拨醒了身旁的弟子邓海山,开始为他上最后一堂人生课。

佟绍箕语重心长地告诉邓海山:“俗话说家有家法,行有行规,你干这行已经多年了,我相信你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但是,你还需要明确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杀人不可过百!”

“听好了,我要说的可是最重要的事情。”佟绍箕坚定地说,“在你干这个行业的时候,千万不可杀人数量过多,99个就是极限,之后务必要彻底地金盆洗手。”

当时的邓海山并没有被这话所点醒,他已经对于对于职业无情的事实已经变得越来越麻木。此时,佟绍箕话锋突转说道:“刽子手这一行真的不是容易的事,如果最后不停手那么你晚年的一定不得安宁。”

不久佟绍箕便与世长辞,邓海山慢慢变得麻木,渐渐地被金钱诱惑所蒙蔽双眼。他开始不断地砍头,无法自拔,即便在砍下了第99颗人头之后,他仍旧没有停手,完全抛弃了师傅临终的教诲。

邓海山心想:“既然已经不小心砍超过99人,为何不能砍更多人呢?”于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邓海山过上萎靡的生活。邓海山每日在家中酌酒,此时的他已经从事10余年,砍下近300人头。

杀戮太多,晚年不太平

邓海山过着非常孤独的生活,师父去世后几十年来就一直都是孤身一人。邓海山渐渐意识到,在这样的封建社会里这种工作只会使得他与周围的人们难以建立起关系,以至于他后来一直孤身一人。

对于婚姻,邓海山也是一无所知。虽然他渴望拥有一个家庭,一个可以依靠生活的人,但他深知自己因为职业的关系而容易遭到嫌弃和指责。他曾经试图寻找爱情,但是那些媒婆也因他的职业避而远之

邓海山随着时代的变迁,失去了他唯一的生计来源。清政府的倒台宣告了大清王朝的破灭,社会在热兵器的进步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冷兵器不再流行,刽子手也失去了用武之地。

民国政府虽然也有犯人,但枪决已经成为主流,取代了斩首。邓海山无法适应这样的转变,再也没有人需要他那把锋利的刀。邓海山曾尝试去寻找新的职业,但听闻他之前的工作后都选择绝之门外。

日渐贫穷的邓海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邓海山感到自己已经无助而彷徨,之前的富态开始消失殆尽,他的心中充满焦虑和不安,整个人都陷入了绝望之中,邓海山又回到少年时的落魄,在大街上乞讨。

即使是在晚年,邓海山依然感受到了社会的压力虽然他已经尽力弥补了自己曾经犯下的罪孽,但是人们仍然无法完全忘记他的过去。他变得孤独、穷困潦倒,甚至失去了住所和食物

不知过了多久,大街上邓海山也没有踪迹。直到一天,一位陌生人走入了偏僻山区的一座破旧茅草屋。这里一片荒凉,寂静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吹草动声,屋子内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气息,让人不寒而栗。

陌生人打开门,看到了一个男人的尸体,仿佛已经死去多年。尸体蜷缩在角落里,双手抱头,像是害怕什么东西,旁边有些一把大刀看起来已经锈迹斑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臭味道,让人难以忍受。

陌生人细心观察了周围的环境,走近一看,那是一个苍老而憔悴的面容,虽然是已经去世的状态,但从那依然惊恐的眼睛中可以看出这个人曾经历过很多难以想象的事情。

最终后人断定这个人就是邓海山,他走完了漫长而坎坷的一生,最终带着恐惧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人们说他在大街上流浪时常常会感到害怕,嘴里不停喊着:“放过我吧,放过我!”街坊领居也觉得他罪孽太重有冤魂找他索命。

结语

回顾邓海山的晚年,可以说是非常凄凉。他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和亲人,没有留下任何财产,甚至是亲朋好友都没有。在他去世之后,没有人来为他安排后事,最终他被埋葬在了大山深处,连一块墓碑都没有。

如果邓海山当初听从师傅的教诲选择砍99人后,选择金盆洗手那么他的结局会不会更好一点呢?当初的想在乱世中谋生后面渐渐变成了钱财的奴隶,他是可悲的,可怜自己生于乱世,同时又是可恨的,恨自己太贪婪。

这样惨淡的结局,似乎与邓海山早年英勇果敢的形象有些不符。但也许这正是历史的残酷与无情,它没有容忍邓海山作为清朝的刽子手,惨遭命运的玩弄和抛弃。邓海山是一个旧社会的产物,他的没落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今日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ewstoday.cc/q0zJVz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